分享

四诊的顺序,你考虑过吗?

 金坛区 2019-08-22

导读:在临床中,望闻问切的顺序常常不被大家重视,有时甚或出现缺失某部分诊断过程的情况。那么在老专家眼里,这四诊有排序先后的必要吗?

医师诊病是典型的认知过程,有着非常严密的逻辑顺序,是医师通过对患者的认识和观察,包括运用感觉、知觉、注意力、语言等收集信息,并通过记忆、分析、抽象等心理活动,探讨患者所患疾病表象和本质内在联系的过程,即所谓中医辨证过程。

曾老师主张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望、闻、问、切四诊应该有先后次序,并提出临床医师根据门诊住院患者的不同,采取四诊的先后次序也应有所不同。

因为门诊患者较多,需要医师在有限的时间内面对完全陌生的患者,通过四诊收集病情资料,确定病情,明确病因、病性、病位,进而分析,做出准确的辨证,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这时曾老师主张应采取诊当先,再是切、望、闻的顺序。

问诊当先,可以首先明确患者的主诉,即主要的临床症状,从而使临床医师在接触到病患时即对患者主要症状所可能涉及的病因、病位有大体的认识。

在接下来的诊疗过程中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有针对性地问、切、望、闻诊,对患者症状、体征所可能涉及的病因、病位进行印证性或排除性诊断,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分析、探讨患者疾病的病性、病机,从而做出正确的辨证,以指导治疗。

面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该类患者的主诉(即主要临床症状)、病史(包括现病史、既往病史)等在入院时都已有详细的询问和记载,且患者需要住院治疗时往往具有较门诊患者严重或紧急的病情,此时查房有着充裕的时间,那么临床医师诊查该类患者时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情绪、体能状况,即中医所谓“望神、色、形、态”的内容。

对于失神或假神患者要特别注意甄别,及时进行救治。

望诊后,医师应按询问症状,切脉、查体同时听声音,嗅气味的方法,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

但曾老师也强调:四诊的顺序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医师应该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实施诊查,目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详细地、真实地掌握患者病情,以便指导辨证论治。

本文来源《曾定伦杂病学术经验集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