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招聘35岁以上员工,快消企业,你也配

 周易八字命理 2019-08-22

文|纳兰醉天

快消行业的堕落,从不招35岁以上员工开始。

这几年,快消企业的日子不好过,这是存量经济下一个必然的过程。可企业不反思其在产品、营销上哪些做的不到位。反而觉得公司人力成本高、人员老化,“不要赢了所有对手,却被时代抛弃”。部分企业还挖空了心思裁员,在年轻化上,坚决学华为,不招35岁以上的员工,在多数公司,35岁还未进入管理岗位的员工,几乎都面临着被裁的命运。

当360的周鸿祎说公司要定期清理小白兔员工后,那些屁股决定脑袋的CEO们就觉得周边的员工都像小白兔……

不招聘35岁以上员工,快消企业,你也配

01 、“堕落”的快消

华为要裁掉35岁以上未进入管理岗位的员工,前提是在华为公司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体制下,35岁未进入管理岗位的员工多少有些“不足”。可是,快消行业哪家企业能站出来拍着胸口说,我们用人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哪家企业不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从你进入公司就被打上各种烙印。张某招的你,你就是张某的人;如果张某走了,新来的李某就要把你干掉,无论你的业绩如何,只因你不是李某招来的人,你就不是李某的“自己人”。

类似的情况是整个快消行业最普遍的存在。一个人不站队,想活下去无比难,更何况是进入管理层。另外,快消行业可能是所有行业中唯一不看资历、能力只看站队的行业。就以老纳为例吧,很多不明真相的人认为老纳文章这么有水平,加多宝就算再困难也应该留住老纳。

可事实是,老纳是第一批被裁掉的人。老纳从来不忌讳谈自己只是一线办事处负责人这一事实。说管理岗位,谈不上,全国象老纳这样的员工怎么也有六七百个;说是一线员工,也不算,大小是个办事处负责人。简单来说,就是基层不能再基层的小管理者。在华为,也应该属于被裁撤者。

有意思的是,前段时间见到前任推广总监,他说当时公司有个“分公司经理”的空缺,本来准备安排老纳负责一个分公司的。结果,某领导说老纳PPT做的太差,不能胜任这个岗位,他便没再坚持。当然,这里面有“客套”的成份在,可也说明了老纳还是有一定能力的。

更有趣的是,这个推广总监走后,新来的推广负责人便开始“收拾”老纳。彼时,加多宝空出的洛阳区域缺少个负责人,重点是这个区域离老纳的家比较近,所以老纳便申请回去。得到的答复是,因为老纳负责的区域在头一年业绩达成很差,排在倒数第三位,所以“黄了”。可最后被安排回去的那个人,业绩排名倒数第二,可领导又说了,虽然别人办事处业绩差,但该员工推广做的好。

到老纳这里,办事处业绩差就是推广做的差;到别人那里,办事处业绩再差,推广工作也是做的好。之后,老纳听到的准确消息是,因为不跟王老吉打官司了,公司不需要老纳这样的喉舌来发声,可曾经老纳一个人挑战王老吉多数口水时,在新的总监那里,就是“不干正事、不做好本分工作”。后来,又有人说:“老纳不需要拿加多宝工资,就能养活自己了。”

当时,老纳唯有仰天长叹:我爱加多宝、我怕它完了。可我爱它,谁他妈的爱我?

从被有意分公司负责人到被“逼走”,不过半年多的时间。曾经加多宝单挑王老吉的“喉舌”,变身成不务正业的员工,这一切不过是因为换了一批领导。

从老纳十五年的快消从业经历来看,快消企业既不公平、也不公正,一切靠抱大腿,你凭什么认为35岁没升到管理层就是“小白兔”。他们能在一批批“领导”的更替中活下去,那已经用光了他们所有心血了,他们只想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想争斗,可你知道,这有多难嘛?

不招聘35岁以上员工,快消企业,你也配

02 、创新“伪命题”

华为要清理35岁未进入管理层员工,是因为这些人没有年轻人的冲劲,没有年轻人的创新意识。华为要狼性,快消企业也要狼性。只是,华为请狼,给狼吃肉,可快消企业呢?要员工有狼性,却给员工喂草。

从宝洁、可乐等国际大品牌进入中国后,大家都知道了“管培生”。当年宝洁、可乐、康师傅的管培生那真是全村的希望。可这样的管培生制度,多少企业能学来,甚至保持得下去?就快消企业那两三千的工资,你凭什么招这些年轻人为你拼命?就你那工资,都没有送快递的高,别人的青春不是钱嘛?

你说35岁的人不拼搏,是不拼搏嘛?为了招年轻人,你们给新进的员工的待遇,比七八年老员工的还高;而后,别人干了几个月就跳到别的公司去了。留下来的,还是这些快35岁的老员工做着同样“技术含量”的工作。

快消行业的水准有多低?有个桥段是这样的——某卖虫草的大老板,年收入40来亿,而后进军快消,被一个培训师培训了3个小时的拜访八步骤,表示闻所未闻;你所不在乎的,可能正是别人需要的。同样拜访客户,为何有的老板认为业务来这里只是打乱自己一天工作,可有的员工来,就能真的给老板解决问题呢?有些东西叫“经验”,这是培训培不来的,是35岁员工的人生总结,他们跟终端老板的共鸣。

不招聘35岁以上员工,快消企业,你也配

快消是一个需要技术、需要你997的行业嘛?不是。客情不是说,你简单拜访的勤,还需要与老板同理心。

你又说,35岁的人没有创新。

快消企业认为业绩不好,是因为没有互联网+,没有新营销。老纳想说:可拉倒吧,这些年快消企业在所谓“创新”上,吃的亏还少嘛?创新,从来都是一个伪命题。与快消行业最有同理心的,应该是大卖场渠道,这些年快消业绩差,大卖场业绩更差。于是,以马云为首的互联网巨头开始“改变”大卖场。阿里先是做了一波无人超市快闪店,结果无数的资本涌入无人便利、无人货架行业,两年过去了,烧光了资本的钱,留下的多是一地鸡毛。

更“鸡贼”的是,阿里自己并没有做无人便利店。阿里真正做的是盒马鲜生,在万众瞩目下,盒马鲜生把生鲜做到了超市,让很多超市误认为超市不仅要给生鲜最大的地方,还要能现场加工。于是,阿里开始改造收购的大润发。

两年多下来,盒马鲜生已开始关店。那个被人笑话“赢得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的黄明端,又被阿里任命负责整个高鑫零售。说好的被时代抛弃的人,怎么又要重新带领高鑫零售呢?阿里改革这两年,真的看到大卖场的死因了嘛?把大润发改的再花哨,解决不了大卖场收“保护费”的模式,大卖场就不可能活的好。

同样的,快消品行业要什么创新?你记得上一个成功的创新单品是什么?六个核桃卖了十几年、凉茶20年、可乐百年、农夫山泉23年、农夫“茶兀”卖了5年,已经算是比较新的产品了,可是“茶兀”比的了尖叫、东方树叶的销量嘛?最主要的,对农夫山泉业绩贡献最大的,还是它的瓶装水;当年,大家都夸统一有创新,可创新的结果却是自己的品牌抢了自己的市场。海之言抢了阿萨姆,小茗同学又抢了海之言,最疯狂的时候,统一一年出48支新品,可结果呢?小茗同学都被茶兀抢了“风光”。如今,统一说要慢慢做市场,为统一鲜橙多换了代言人。

再看娃哈哈。2014-2017年娃哈哈在AD钙奶上没少下功夫,最主要的功夫是把包装改回当年的模样,把网友扎心的留言放在包装上,换来的结果是,销量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增长。在包装上留下扎心文案是2013年可乐玩过的;在AD钙奶取得成绩后,娃哈哈又想把营养快线变成潮货,可那一身“潮装”却偏离了它的初心。

至于今年,一度因为广告含有“暗示”而突然爆火的椰树椰汁,请问它是包装有创新还是营销有创新?不,一直都是因为它的土,却突然火了。

你告诉我,这个行业要创新?要互联网玩法?所有互联网的渠道,只是渠道维护。它是你需要运用、维护好的渠道,但不代表你要“建立”这个渠道。黄明端可以被阿里改变,可阿里也需要黄明端,可快消企业凭什么就认为35岁的员工,就一定学不会新渠道的管理。

先看清楚,企业的创新是不是个伪命题,再去想你的员工合不合适?有多少想法,是因为你带着有色眼镜看这群35岁的员工。

03 、鸡汤“有毒”

这些年,为数不少的快消企业因为没有方向,所以把目光投向了互联网企业。可咱能清醒的、少喝点鸡汤嘛?互联网企业的成功,不是谁都能学的。就跟人的饮食习惯一样,老纳一个东北人,到河南十五年还是不习惯吃烩面,更不要提麦当劳、肯德基的洋快餐,或者其它更高档的西餐厅。那些东西只能偶尔吃一两顿,你若真要把它当主食,你觉得你的身体被“改变”多少?当然,这些西餐厅不会因为你不去光顾而“死”,总有人喜欢,而它们也活的很好。

快消行业的现状,不是年轻人觉得你味道不好,你需要去迎和他们所谓的“骚浪贱“(好像这个概念也火了一年就死了)。而是你如何把基础铺市动作做的更好;把一些怀旧、情怀做精;让新时代的消费者觉得这个产品好,甚至可以跟自己的孩子去分享。

请远离那些不切实际的伪创新,快消要的是微创新。而这一切,那些35岁的员工是可以承担的“重量”。

老纳固执地认为,快消企业的堕落,就是从不聘请35岁的员工开始的……

采访、撰文:纳兰醉天

编辑:橘子

本文原创首发于微信号:食品头条(ID:fbc180),欢迎关注我们,参与社群对话、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