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专长)考核——发散风寒药

 言午文摘 2019-08-22

细目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

      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发汗作用较强的解表药时,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阳伤阴,导致“亡阳”“伤阴”的弊端;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证、失血患者,也应慎用解表药;使用解表药还应该注意因时因地而宜,如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解表药用量宜轻,冬季腠理致密,不易出汗,解表药用量宜重;本类药物辛散轻扬,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一)发散风寒药

 1.麻黄

【性能】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

 (1)风寒感冒。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要药。多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每与桂枝相须为用。

 (2)咳嗽气喘。宣肺平喘作用强。为肺气壅遏所致喘咳要药。

 (3)风水水肿。

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也可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用法用量】煎服,2~9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发汘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盜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2.桂枝

【性能】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应用】

 (1)风寒感冒。对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均可使用。

 (2)寒凝血滞诸痛证。

 (3)痰饮、蓄水证。

 (4)心悸。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值用。

3.紫苏

【性能】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应用】

 (1)风寒感冒。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闷,用之尤宜。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3)进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

4.生姜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5.香薷

【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应用】

 (1)风寒感冒

 (2)水肿脚气。

【用法用量】煎服,3-9g。用于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易久煎;用于利水消肿,量宜稍大,且须浓煎。

6.荆芥

【性能】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应用】

 (1)外感表证。无论风寒还是风热表证,均可广泛使用。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炒炭有止血作用。

 (4)吐衄下血。

【用法用量】煎服,4.5-9g,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7.防风

【性能】辛,甘,微温,归膀肤、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应用】

 (1)外感表证,无论风寒还是风热表证,均可使用。

 (2)风疹瘙痒。

 (3)风湿痹痛。

 (4)破伤风证。

此外,以其升请燥湿之性,也可用于脾虚湿盛,清阳不升的泄泻,及土虚木乘,肝郁侮脾,肝脾不和,腹泻而痛者,如痛泻要方。

8.羌活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应用】

 (1)风寒感冒。

 (2)风塞湿痹。

9.白芷

【功效】解表散寒,社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应用】

 (1)风寒感冒。

 (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3)鼻渊。

 (4)带下证。

 (5)疮痈肿毒。

 此外,本品祛风止痒,可用治皮肤风湿瘙痒。

10.细辛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应用】

 (1)风寒感冒。

 (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3)鼻渊。

 (4)肺寒咳喘。

【用量用法】煎服,1-3g;散剂,每次服 0.5-1g。

【使用注意】阴虚阳亢头痛、肺燥阴伤干咳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11.藁本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12.苍耳子

【功效】发散风塞,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使用注意】血虚头痛不宜使用。过量服用易致中毒。

13.辛夷

【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

【应用】

(1)风寒感冒。

(2)头痛鼻塞,鼻渊。

声明:节选自《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指导》一书,出于学习分享、传播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