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2-1)  解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

 万物和合 2018-03-23
1麻黄  2桂枝  3紫苏(附:紫苏梗)  4生姜(附:生姜皮 生姜汁)  5香薷  6荆芥 7防风 8羌活  9白芷  10细辛  11藁本 12苍耳子(附:苍耳草)  13辛夷 14葱白  15鹅不食草 16胡荽 17柽柳
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故以发散肌表风寒邪气为主要作用。主治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部分发散风寒药分别兼有祛风止痒、止痛、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又可治风疹瘙痒、风湿痹症、咳喘以及水肿、疮疡初起等兼有风寒表证者。


一.麻黄
【药性】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
1.风寒感冒
2.咳嗽气喘
3.风水水肿
另,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用法用量】2~9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二.桂枝
【药性】辛、甘,溫。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应用】
1.风寒感冒
2.寒凝血滞诸痛证
3.痰饮、蓄水证
4.心悸
【用法用量】煎服,3~9g。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三.紫苏
【药性】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应用】
1.风寒感冒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另:能解鱼蟹毒。
【用法用量】煎服,5~9g,不宜久煎。
附药:紫苏梗
为紫苏的茎。
性味  辛、甘,温。归肺、脾、胃经。功能 宽胸利膈,顺气安胎。适用于胸腹气滞、痞闷作胀及胎动不安、胸胁胀痛等症。煎服,5~9g。

四.生姜
【药性】 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应用】
1.风寒感冒
2.脾胃寒证
3.胃寒呕吐  素有“呕家圣药”之称。
4.肺寒咳嗽
另:对生半夏、生南星等药毒,及鱼蟹食物中毒,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捣汁服。
【使用注意】 助火伤阴,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附药:
1.生姜皮
为生姜根茎切下的外表皮。性味辛、凉。功能和脾行水消肿,主要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煎服,3~10g。
2.生姜汁 
用生姜捣汁入药。功同生姜,但偏于开痰止呕,便于临床应急服用。如遇天南星、半夏中毒的喉舌麻木肿痛,或呕逆不止、难以下食者,可取汁冲服,易于入喉;也可配竹沥,冲服或鼻饲给药,治中风卒然昏厥者。用量3~10滴,冲服。

五.香薷
【药性】辛,微温。
【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应用】
1.风寒感冒  前人称“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
2.水肿脚气。
【用法用量】煎服,3~9g。用于发表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用于利水消肿,量宜稍大,且须浓煎。
【使用注意】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当忌用。
六.荆芥
【药性】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应用】
1.外感表证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吐衄下血

【用法用量】煎服,4.5~9g,不宜久煎。发表透疹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去风。

七.防风
【药性】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应用】
1.外感表证
2.风疹瘙痒
3.风湿痹痛
4.破伤风证
另:亦可用于脾虚湿盛,清阳不升所致的泄泻,肝脾不和,腹泻而痛者。
【用法用量】煎服,4.5~9g。
【使用注意】性偏温,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
鉴别用药 荆芥与防风

八.羌活
【药性】辛、苦,温。归膀胱经、肾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应用】  
1.风寒感冒
2.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  煎服,3~9克。
【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血亏虚者慎用。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

九.白芷
【药性】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兼祛风止痒。
【应用】
1.风寒感冒。
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3.鼻渊。
4.带下证。
5.疮亦用肿毒。
另  本品祛风止痒,可用治皮肤风湿瘙痒。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温燥,阴虚血热者忌服。

十.细辛
【药性】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应用  
1.风寒感冒。
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3.鼻渊。
4.肺寒咳喘。
【用法用量】 煎服,1~3克;散剂每次服0.5~1g。
【使用注意】阴虚阳亢头痛,阴虚多汗,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十一.藁木
【药性】辛,温。归膀胱经。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应用】
1.风寒感冒,巅顶疼痛。
2.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煎服,3~9g。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香燥,凡阴血亏虚、肝阳上亢、火热内盛之头痛者忌服。

十二.苍耳子
【药性】辛、苦,温;有毒。归肺经。
【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应用】 
1.风寒感冒。
2.鼻渊。
3.风湿痹痛。
另  本品与地肤子、白鲜皮、白蒺藜等药同用,治风疹瘙痒。又本品研末,用大风子油为丸,还治疥癣麻风,皆取散风除湿的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血虚头痛不宜服用。过量服用易致中毒。

十三.辛夷
【药性】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
【应用】 
1.风寒感冒
2.鼻塞,鼻渊
【用法用量】 煎服,3~9g;本品有毛,易刺激咽喉,入汤剂宜用纱布包煎。
【使用注意】鼻病因于阴虚火旺者忌服。

十四.葱白
【药性】 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应用】 
1.风寒感冒
2.阴盛格阳
另  葱白外敷有散结通络下乳之功,可治乳汁郁滞不下,乳房胀痛;治疮痈肿毒,兼有解毒散结之功。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

十五.鹅不食草
【药性】辛,温。
【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
【应用】
1.风寒感冒
2.鼻塞不通 (含过敏性鼻炎)
3.寒痰咳喘
4.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煎服,6~10g。外用适量。

十六.胡荽
【药性】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发表透疹,开胃消食。
【应用】  
1.麻疹不透
2.饮食不消,纳食不佳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热毒壅盛而疹出不畅者忌服。

十七.柽柳
【药性】 辛,平。归肺、胃、心经 。
【功效】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应用】 
1.麻疹不透,祛风除湿。
2.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麻疹已透者不宜使用。用量过大易致心烦、呕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