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棣聪明能干,朱元璋为何却不传位于他,却传位于孙子朱允炆?

 花开无田 2019-08-22

文/花开无田

导读:中国古代皇帝大都是三宫六院,妃嫔众多,这也导致了皇帝子嗣众多,但是在面临皇位继承上,却只能有1个人成为最终的胜利者——皇帝,因此在选择继承人上便有了严重的利益冲突。

那么要如何解决这种矛盾?不使皇室祸起于萧墙呢?

周朝在周武王经过牧野之战,结束商的统治之后,在继承商朝的世袭制之上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并规定了择立太子的标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这也就合理的确定了嫡子、长子在皇位继承上的优先性。 而西周的另一项贡献则是对宗法制度的确立,宗法制度之下,天子皇帝,始终出自嫡长子,是皇室家族族长,更是天下的大宗。而这种宗法制与嫡长子继承制下,要有资格继承皇位,必须先出自大宗,而后便是嫡子、长子、儿子。

朱棣聪明能干,朱元璋为何却不传位于他,却传位于孙子朱允炆?

宗法制

这两种制度的结合之下,也合理的解决了内部的皇位继承问题。使得谁会成为继承皇位者几无悬念。

当然,坏处便是继承人以大小宗、嫡子、长子与否选择,而不是以聪慧与否,对于王朝统治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一如晋武帝司马炎册立嫡长子晋惠帝司马衷为太子,一个只知“何不食肉糜”的白痴以内宫贾南风专权,所导致的八王之乱,最后更是导致西晋因此而亡。而有能力的小宗,次子在面对这种大宗积弱之时,也会虎视环伺。

喜好人妻的曹操,虽为雄主,但却在选择继承人之时,曹丕、曹植相互倾轧,无奈向贾诩询问。贾诩举例袁绍之三子,因为袁绍无所立,最终导致袁谭、袁尚等三兄弟反目,兵戎相见。于是曹操便册立曹丕为世子,才算结束争斗。而康熙帝时期的九子夺嫡更是明证,太子胤禔的身份庶长子,废立之间,八阿哥胤禩等人也正是瞅准了机会,而皇子们的倾轧也使得康熙帝身心憔悴,最终选择了四阿哥胤禛——雍正帝。

朱棣聪明能干,朱元璋为何却不传位于他,却传位于孙子朱允炆?

明太祖朱元璋

由此可见,如何实现皇权的平稳交接,册立合适的太子继承人也成为了王朝的重中之重。

而朱元璋有26个皇子,为何在太子朱标死后,却不将皇位传给聪明能干的朱棣,反而选择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呢?便是符合宗法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原则。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后,一样为解决皇位传承问题,遵循嫡长子继承制与宗法制立下了《皇明祖训》,确立了“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规则。那么为何不去册立朱棣呢?原因也便很好解释。

第一 谁才是大宗、小宗?

朱棣聪明能干,朱元璋为何却不传位于他,却传位于孙子朱允炆?

朱标太子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可谓是极尽宠爱于一身。朱元璋将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冯胜、胡美等人委任为东宫官职,可见一斑。但是无奈朱标早逝。而朱标本人乃是太子,更是朱元璋正妻马皇后的长子,而朱元璋——朱标——朱允炆,也便是大宗传承。

而所谓的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健在,也只不过是相对于朱标的大宗地位之下的小宗,包括庶四子燕王朱棣更是如此。

第二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朱标太子的正妻,乃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女儿常氏。而常氏与太子朱标共生育两个儿子,既嫡长子朱雄英,以及嫡三子朱允熥。而常氏早逝,朱标太子又娶太常寺卿吕本之女吕氏,为妾,吕氏生有庶二子建文帝朱允炆,以及四子朱允熞,五子朱允。

按照宗法制之下的嫡长子继承制,本是嫡长子朱雄英继承太子之位,但是朱雄英却早早夭折。那么太子之位是不是应该三子朱允熥继承呢?按照嫡长子制似乎没有问题。

朱棣聪明能干,朱元璋为何却不传位于他,却传位于孙子朱允炆?

建文帝朱允炆

但是朱元璋却在常氏去世之后,做了一个小动作,将吕氏扶正,成为继室。那么这个继室是确保了朱允炆此时的嫡长子身份吗?答案是肯定的,《仪礼·丧服》之中也说:“继母如母”。如此之下,父亲朱标死后,母亲吕氏被扶为继室,兄长朱雄英早夭,这诸多偶然性因素之下,朱允炆便就是嫡长子,承继太子之位,更是合理合法的。

总结:

对于刚刚建立的大明王朝而言,遵礼,确定统治秩序,稳固统治本就是重中之重,参见后期万历帝因为喜爱福王朱常洵而而与群臣发生的长达15年的国本之争,并藉由此引发的朝堂动荡。朱棣的出身——小宗、贡妃之子,庶子身份,即便朱棣聪明能干,能够在朱元璋开国之初建立的九王潘屏之中,打击蒙古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实现他的帝王梦想,对于有子嗣传承的大宗朱标一脉,也只有造反才能成功。

参考资料:1 《西周·宗法制与嫡长子继承制考究》 2 《明史》 3《明太祖实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