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家倡导“仁义礼智信”,可《论语》中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怎么看?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8-23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关于这句话争议还是蛮大的,主要是出于断句上,不同的断句方式,就会出现完全相反的意义。

  1.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为:让百姓按照指定的方式行事,不必要知道是为什么。这就典型愚民的意思了。
  2.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为:百姓赞同,那就这么去做;不赞同,那就讲明道理,去教化他们。这就是与上一种完全不同的目的和意义了,偏向于民为天。
  3.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为:百姓可以驱使,那就让他们听命;不可以驱使,那就让他们明理。这又是与前两者完全不同的两个意思了,这一层的意思里,还是以统治者的意愿为第一位的,但是也有估计百姓的感受。

此外还有另外的句读分法,我个人不是很赞同,也就不再一一例举了。以上三种,我倒是比较赞同第三。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还是从孔子思想的整体思路上来看的。

孔子安民三步走

孔子并不是一个迂腐的人,相反他是一个很懂得变通的人。就是这种变通性,也注定孔子不会提出这样的愚民政策。在之前的文章我也分享过对于孔子的一些看法,这是一位入世高手,很懂得世俗法则,孔子本身是非常重视对于百姓的教化工作的。

在《论语.子路》篇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意思是说冉有跟着孔子去魏国。孔子看着熙熙攘攘的百姓说:“人真多啊!”冉有说:”有了这么多人后,又要怎么做呢?“孔子说:”让他们富起来。“冉有又问:”富起来之后呢?“孔子说:”再教化他们。“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大概可以看得出孔子对于治理百姓的大概思路,生存延续——富裕生活——文化教育,这种思路即便是在现在也是很有可取之处的。所以说,孔子怎么会赞同愚民政策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孔子有如此的思路,也不排除有上文的第1种建议,因为在生存都成问题的时候,空谈精神文明建设,也可能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如果说是基于这种前提,提出所谓的”愚民“政策,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道理。

孔子的道之以德

孔子是一个非常注重”德“的人,在孔子的相关典籍中关于君子和小人的论述多之又多,孔子是大力赞同君子之道的。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孔子提倡以德治国,主张为政要以道德教化为根本,由此可见,孔子就更不可能赞同愚民政策了。他恨不得全国上下,从君主统治者到平头百姓,都是君子。这样上下同德齐心,自然也就国泰民安了。

当然,不可能人人都是君子,所以孔子又提出用”礼“来作为行为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前面我也说了,孔子并不是一个迂腐的人,在倡导”德育“的同时,他可一点都没圣母心的反对刑法。孔子绝非是那种分不清轻重的人,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提倡用道德感化教育,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的人,绝不手软,这才是真正的孔老夫子。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政是以和。

中国第一位私立学校创始人

除了在思想上和政策上表达了对于百姓的态度之外,孔子还直接用实际行动打脸了”愚民“一说。孔子可是中国第一位私学老师!

在春秋早期和更早的时候,文字书籍都是掌握在官方手里的。所以,中国最开始的知识分子都是有编制的。直到了春秋时期,社会大变革,大批前朝没落贵族回归民间,融入百姓生活,曾经吃公家饭的知识分子们才开始凭借着之前的手艺生活,这就有了中国第一批私学老师,孔子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实说道”儒“,这个字最初本义就是知识分子的意思。

孔子广受学生,因材施教,一生致力于培养”君子“,怎么会真正的提倡愚民政策呢?

结语

所以,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都不可能是愚民的意思。当然,我也并不觉得孔子是一位以民意为主的人,个人感觉在孔子的思想中,他本人还是赞同统治者,或者说以统治阶层的意愿为主的人。基于这个原因,关于文章最开始的第二种句读,就和孔子的思想相互违背了。

最恰当的解释还是第三种,”民可使,由之;不可,知之“,百姓可以驱使,那就让他们听命;不可以驱使,那就让他们明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