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1岁男子,深夜突发脑梗离世,提醒:睡前1件事不要频繁做

 粉Sèヅ佪憶 2019-08-23

脑梗也叫缺血性脑卒中,它发病比较快,且不易被发现,这也是它有着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多数人的印象里,脑梗还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其实不然,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增加,脑梗已经逐渐趋于年轻化。

41岁的沈先生就是因脑梗离世的。事发当天,沈先生的妻子发现沈先生时,他已经昏迷不醒了,妻子连忙叫了救护车。

经过医院检查,确诊了沈先生是突发脑梗,大脑内的血管堵塞面积高达70%,医生立刻安排溶栓手术,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抢救,沈先生还是离开了人世。

为什么沈先生会突发脑梗呢?

原来,沈先生和妻子结婚后,顶着压力要了三个孩子,而且都是男孩,沈先生就觉得压力非常大。

而且沈先生的父母身体孱弱多病,帮不上沈先生什么忙,养活一家子的重担就落在了沈先生一个人身上。

沈先生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开始出现了失眠的症状,沈先生为了入睡,便每天晚上喝点酒,帮助自己入睡。

事发当晚,沈先生因该交房贷,孩子也要交补习费了,沈先生心里愁便多喝几瓶,谁知竟然诱发了脑梗。

医生听完后,惋惜道:睡前这件事不能频繁做啊!

睡前饮酒会使患者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在高压血流的冲刷下,脂质斑块很可能随时脱落、堵塞血管诱发脑梗。

医生提醒:身体一旦出现3症状,警惕脑梗

1、头晕、头痛

脑梗塞常见的症状就是头晕头痛,但是因为症状并不典型,很难引起患者的重视,临床上就有很多是出现剧烈头痛和头晕以后才去就诊的患者。

如果在平时经常出现突然性头晕,在一瞬间感觉天旋地转,几秒又恢复正常的现象,就可能是由于脑部短暂性缺血所导致的。

所以,平时一旦出现头痛的情况,但是头痛却突然加重了,需要给予重视。

2、肢体麻木

很多患者,有时候会感觉身体一侧肢体,或手脚出现麻木的感觉,而且肢体的活动会受到限制,这都是由于血管堵塞而使血液流通不畅所导致的麻木。

还有部分患者发病前会出现肢体麻木或者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口外眼斜、流口水的情况,建议趁早就医。

3、语言和短暂性视力障碍

如果在与别人说话时,如果出现突然无法说话或舌头打转等失语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这都是因为血管阻塞,而使得语言和神经系统受到损害所导致的。

视野模糊是脑梗典型症状之一,若出视野模糊的现象,就要警惕了。

这是因为当血栓堵塞脑血管面积超过70%时,会影响到视网膜上正常供氧供血量,导致视野模糊。

2个陋习会加速脑梗的出现,早改早受益

1、长期抽烟

吸烟时,香烟中的尼古丁会促进血小板凝集,也可以升高血中胆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

与此同时,尼古丁还会使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加快、精神状况改变等情况。

对于多数的'烟民'来说,早起抽一支香烟是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早起时抽烟对身体的伤害是平时抽烟的伤害的8倍。这是因为,早起后身体内的器官都还未完全苏醒,这时候抽烟香烟中的有毒物质会充分的被血液吸收,从而导致血管收缩异常,加速脑梗到来。

2、熬夜

加速脑梗的陋习,熬夜绝对也能算一个。

人在熬夜时,生理处于应激状态,一昼夜体内各种激素的分泌量会比正常作息的人高出50%。过多的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使得血管收缩比正常人高出50%,容易导致血压升高。

对于本身就有房颤、心律不齐、冠心病的患者来说,熬夜无形中就给心脏和大脑增加了负担,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做好3件事,谨防脑梗,保护血管

1、补充营养物质

血管需要“抗氧化”,当人体自由基过多时,会造成血管内皮老化,引起动脉硬化、弹性变差,使得血管内更容易沉积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脂质,引起高血压、高血脂、心肌梗死、脑梗塞等疾病。

而抗氧化剂,可以捕捉并消灭“自由基”,减少其对血管的伤害,维持血管的正常生理功能,预防血管疾病严重化。

生活中,茶叶就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如玲珑菊、枸杞子、绿茶等。

2、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

血压、血脂过高都是是导致脑梗的原因,因此,“三高”患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

一经确诊,就要谨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将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可以有效的预防脑梗。

3、运动多一点

运动对身心都有好处,毕竟生命在于运动嘛!

适量的运动们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提升血管弹性,血液中含氧量也会增加,同时自身的免疫力也会有所增加,各种的疾病入侵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

关注心脏,关注健康,享受健康生活!敬请关注本栏目

网易号健康科普课开讲

名医免费授课 带你走出健康误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