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姐弟二人接连考上北大,直言秘诀一模一样,母亲:都离不开4个字

 六六花 2019-08-23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如果凡事都需要父母时刻叮嘱,将自己的事情都视为是别人的责任,只有让孩子学会自我审视、自我反思,那么才能在未来的漫漫长途,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来。

北大作为国内最顶尖的院校,每年的录取概率也只有千分之一,这样低的录取概率已经将大部分的学生拦在了门外。而在重庆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却发生了不普通的事,不仅女儿考上了北大,在5年后,儿子也成为了姐姐的校友,拿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

高家的两个接连考上北大的消息,迅速的传遍了邻里八乡,而熟悉的老邻居们对这个消息却没有多少意外,在他们看来,这两姐弟在小时候就跟其他的孩子“不太一样”。上学后就先回家完成作业,在别的同龄人都在被父母督促着完成作业的时候,姐弟俩就已经开始自己预习新课本,在学习上几乎没有让父母操过一点心,似乎是“天生”适合学习的人才;面对这种说法,高妈妈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在她看来,虽然对孩子没有过多的督促,那是因为孩子年幼时,他们已经定下了近乎严苛的规定。家中无论大小事都需要全家人一起商议,主张平等交流,但是同样的,自己的事情一旦下定决心,那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责任意识,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不能随随便便的半途而废。所以在姐弟俩小的时候,高妈妈就开始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们的兴趣与目标,只有激发起人主动意识,才能更好的去完成自己应做的事情。

姐姐的性格有些外向,所以从来都不是心里只有读书这一件事,而对于学校的社团活动,也非常有兴趣,所以早早的确定今后要从事的职业;而弟弟则对研究非常感兴趣,而将来也想一直从事这一领域,所以早早的打算好今后的大学生活。在父母有意识的引导下,“兴趣”与“目标”成为他们平时生活中最常提起的两个词,将目标细化、将兴趣延伸,成为姐弟俩一直向前的主要助力。

在拿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后,高楚桐终于可以长舒了一口气,毕竟有姐姐“珠玉”在前,弟弟怎么也不能太过落后,而姐弟俩的这种良性“竞争”,才让他们能够保持十几年的学习劲头,而没有泄气,保持小时父母帮自己养成的行为习惯,最终也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与付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