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中来客 2019-08-22 17:06:42 桂花成实向秋荣 ——咏桂花古诗词赏析(上) 王传学 “八月桂花遍地开,九月桂花香千里。”桂花是历代文人雅士的喜爱之物,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流传下来的许多吟咏桂花的古诗词,都描绘和赞颂了桂花的阴柔之美和不凡品性。 早在《楚辞·九歌·湘君》中就有“桂櫂兮兰枻,斲冰兮积雪”的诗句,将桂树与兰树对举,显示船桨的高贵。 唐代诗人张九龄在《感遇》中说: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而为佳节。 诗人赞美兰叶、桂花的皎洁,并以此自喻,表明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唐代大诗人李白对桂花非常喜爱,他在《咏桂》中说: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在诗中,诗人没有直接赞美桂花的高洁不凡,而是通过描绘桃李的艳丽媚俗,更加形象、更富个性和更具魅力地衬托出了桂花的朴实无华。桂花不仅有诗人钟情喜爱的淡雅馨香,还有超然质朴、与世无争的天性。因此诗人植桂园中,既时时观赏,又常常自勉。诗人托物言志,抒发了自己洁身自好、蔑视权贵的可贵品格。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中写道: 衙前有乐馔常精, 宅内连池酒任倾。 自是官高无狎客, 不论年长少欢情。 骊龙颔被探珠去, 老蚌胚还应月生。 莫羡三春桃与李, 桂花成实向秋荣。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诗人告诫人们不要只羡慕春天里桃花、李花开得繁华,更要看重秋天里桂花开花结子的繁荣茂盛。诗人在春花与秋桂的对比中,表明自己不怕挫折、历久弥坚的不屈品格。 刘禹锡的好友白居易对桂花更是情有独钟,写了许多赞美桂花的诗: 遥知天上桂花孤, 试问嫦娥更要无。 月宫幸有闲田地, 何不中央种两株。 (《东城桂三首之三》) 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 花团夜雪明,叶翦春云绿。 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 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 (《有木》) 天台岭上凌霜树, 司马厅前委地丛。 一种不生明月里, 山中犹教胜尘中。 (《厅前桂》) 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 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 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 生为石上桂,叶如剪碧鲜。 枝干日长大,根亥日牢坚。 不归天上月,空老山中年。 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 无人为移植,得入上林园。 不及红花树,长栽温室前。 (《庐山桂》) 诗人赞美桂花是月中的仙树,是“凌霜树”,“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四时香馥馥,花团夜雪明”,香气浓郁,质地高洁。称赞它“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为桂树“不归天上月,空老山中年”抱不平。曲折地表现了诗人志向高洁,空有远大抱负、不能施展的幽怨。 白居易在老年回忆江南生活时,还把“寻桂子”作为一大乐事: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忆江南》) 诗人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