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虚寒性腹泻 灸灸效果很明显

 康泰wjr图书馆 2019-08-23
腹泻,俗称拉肚子,这一症状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典型特征是大便次数增多、便质清稀甚至如水样,往往伴有腹痛、肠鸣等症状。
常见于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

腹泻关键是脾虚湿盛

中医学认为腹泻的病位在肠,关键病变脏腑在脾胃。外感寒湿或湿热之邪内蕴肠腑,或饮食不洁,或暴饮暴食,或情志不调均可引起或诱发腹泻。


日久还可致脾气亏虚、运化失常而形成慢性腹泻。慢性腹泻对人体影响很大,可导致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低钾、抵抗力下降,甚至贫血等,从而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对于因外感寒湿之邪所致的腹泻或脾气虚弱、肾阳亏虚的慢性腹泻患者,可采用艾灸的方法来治疗,温阳散寒、温中补虚,能有效地改善腹泻。

常用的艾灸方法有艾条温和灸、隔姜灸、隔附子饼灸、隔盐灸、艾灸盒灸等。选用的穴位有中脘穴、天枢穴、神阙穴、关元穴、大肠俞穴、上巨虚穴、足三里穴等。
 

艾灸治疗以寒证、虚证为主要表现的急慢性腹泻效果显著。施灸时,宜采取仰卧位,施灸部位充分暴露,一般宜先背部,后腹部。

隔姜灸、隔附子饼灸、隔盐灸均属隔物灸,根据所隔衬物的药性不同而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如隔姜灸多用于治疗风寒咳嗽,虚寒腹痛、呕吐、泄泻,风寒湿痹等;隔盐灸常用于治疗阴寒腹痛、泄泻,小便不通,四肢厥逆等;隔附子饼灸有温肾壮阳的作用,适宜治疗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疮疡久溃不敛,痛经等病症。
温馨提醒
艾灸治疗的同时应积极查找原发病,针对病因治疗。若急性胃肠炎因吐泻频繁而出现脱水现象者,应及时予以抗感染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失衡,酌情补充液体等。

温馨提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