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密眩晕症

 老玉米棒 2019-08-23

解密眩晕症

在神经内科门诊中,“眩晕”是出镜率较高的词汇——有的是昏昏沉沉的晕,有的是天旋地转的晕,有的是头重脚轻的晕……眩晕还可能伴随恶心、呕吐,全身无力,冒冷汗等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眩晕症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造成人与周围物体的位置关系改变的主观错觉,70%以上的眩晕是由外周前庭病变所致。

眩晕症患病率为9.6%-51%,其中以4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40%),65岁以上为25%,女性多于男性。

眩晕症病因分析

目前为止,在临床上眩晕症的发病病因很多,可以分为由前庭系统病变所引起的周围性眩晕( 耳性眩晕) 和前庭神经颅内段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的病变所引起的中枢性眩晕( 脑性眩晕) 。除此之外,尚有躯体疾病,如心血管病变、眼部疾患、头部外伤、神经官能症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

前庭周围性眩晕

发病特点:眩晕感严重,持续时间短。可自然缓解或恢复,但常常反复发作,可伴随有耳鸣、听力下降以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自主神经症状。

发病可由前庭感受器、前庭神经颅外段病变引起眩晕,发病率高低排列为:耳石症、偏头痛、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

以上常见的眩晕疾病起病急,眩晕感严重,如不积极治疗,可反复发作,逐渐加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可出现意识障碍、听力逐渐下降等。应及时至耳鼻喉科进行耳石复位以及相关营养神经治疗,切勿以为是中枢神经疾病,而一味至神经内科就诊,延误病情!

前庭中枢性眩晕

发病特点:眩晕感可较轻,但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十天至数月。包括:血管性;肿瘤;外伤等疾患,常见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干梗死、脑出血、颅内肿瘤、颅内感染、癫痫、外伤性眩晕等。

此类患者除了眩晕以外,还可伴有视物模糊、共济失调、肢体无力和麻木、言语不清、意识丧失等症状。

前庭中枢性眩晕应该及时至神经内科就诊,明确眩晕的病因,及时发现,否则如为颅内肿瘤所致,肿瘤可侵犯周围组织,造成不可逆的肢体偏瘫!

非前庭性眩晕

发病特点:非前庭性眩晕往往表现为直立性眩晕、视物动摇感、飘浮感、不安感、头晕眼花、站立不稳,通常无外界环境或自身旋转感或摇摆感,很少有恶心、呕吐。主要包括:

眼性眩晕(眼外肌麻痹、屈光不正、先天性视力障碍);颈性眩晕(颈椎疾病);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低血压、心律不齐、心衰);内分泌系统疾病(低血糖、糖尿病、尿毒症);精神性眩晕;贫血等等。

日常生活中,当眩晕出现时宜卧床安静休息,避免声光刺激,减少头位变化以免加重症状。尽快至医院就诊,找出眩晕疾病,及时治疗!

眩晕症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

1.在饮食方面,患者应该多吃清淡的食物,少吃高脂肪、含盐量过高、甜食或非常油腻的食的食物,戒烟少酒。 

2.保持良好的心态与愉悦乐观的心情是预防的关键步骤。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中不要过于忧虑,不要给自己添加很重的心理压力,多参加一些简单的娱乐活动,以此转移注意力。

3.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尽量保证卧室与整个屋子处于安静的环境下,不要有强光刺激,不出现嘈杂的声音。

4.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与流通,经常开窗透气。在适宜的气候下,经常去室外比较幽静的地方散步,多呼吸新鲜空气。少去拥挤及空气污染大、不流通的地方。

5. 眩晕与体位相关者,不要突然改变体位,如猛身起床;长期伏案工作后要适当活动颈部,避免诱发颈性眩晕。

治疗

1、发作期:卧床休息,防止摔倒、跌伤;避免声光刺激及头部运动;低盐低脂饮食;保持情绪放松,不要太过焦虑。

2、对症处理:抗眩晕:敏使朗、眩晕停;止呕吐:吗丁啉、胃复安等;抗组胺药:乘晕宁、异丙嗪等;以及其他对症支持处理;

3、病因治疗:查明眩晕原因,根据具体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如耳石症可以通过体位疗法达到治愈效果。

盘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