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院区合作 专业引领 共话课程——记滨江区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提升专题研修班课程方案论证(二)

 五千韧月 2019-08-23

       7月8日滨江区各幼儿园迎来专家面对面的现场交流指导的方案论证会。为保证论证会充分有效,分为两组进行论证。其中第二组论证在滨江区丹枫幼儿园多功能厅举行。

      参加第二组课程园本化方案论证活动的专家有:浙江大学刘力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项红专教授,杭州师范大学黄小莲教授、王凯教授、丁星教授以及王家祥教授。

       第二组课程园本化方案由来自滨江区钱塘春晓幼儿园、滨文苑幼儿园、春波南苑幼儿园、明月江南幼儿园、钱塘帝景幼儿园、国信嘉园幼儿园、长河街道江一幼儿园、浦乐幼儿园、白马湖实验幼儿园等九位园长进行汇报分享。

钱塘春晓幼儿园路蓉园长

《四季“晓”课程》

《四季“晓”课程》架构图

       路园长以《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为载体落实“一日活动链”,到实施四季主题活动链课程,形成“主题网络链”,并在主题活动链课程基础上不断扩充“课程生成链”。《四季“晓”课程》的发展由一维到三维,同时幼儿园挖掘园内外环境、地域、人力资源,结合幼儿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凝练行动策略,最终形成了以“四季”为线索,以“钱塘资源”为扩充,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儿童在大自然、大社会中感受、体验、探究、表征的课程体系。

专家点评

      刘力教授提出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质量水平可用以下10个度来衡量:一是幼儿园课程开发与《指南》《纲要》的一致化程度;二是课程设计原则的理念及理论构想的科学化程度;三是幼儿园课程覆盖的广度,深度和亮度;四是课程安排满足幼儿发展目标的可达成性程度;五是课程内容与组织的有效性程度;六是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运动和学习活动设计对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程度;七是课程与当地资源和利用环境的适切性程度;八是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补充,开发的生成性程度;九是课程审议和评价的合理性程度;十是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匹配度。

      黄小莲教授根据“四季‘晓’课程”方案提出三个亮点:1.“四季‘晓’课程的课程要素已经具备,内容匹配度较高;2.从整合性上看,基础性课程和特色性课程实现逐步整合;3.课程的“晓”和园名一致,且课程目标围绕五晓五乐,体现了课程的逻辑性。整个课程建设也从一维到二维,并逐步走向三维立体的建构。同时,黄教授也指出进一步优化的方向:课程的三个版块表述要一致,在细节上还要作进一步的优化调整。

      王家祥教授提出课程体现了生活化 本土化特色的课程特色;建议课程的实施要围绕课程目标有序展开。

滨文苑幼儿园姜蓓蕾园长

《“未来.幸福力”课程》

《“未来.幸福力”课程》架构图

      姜园长从“园所历史、儿童发展、时代特征”三个背景切入分析,提出培养有“创造力与合作力”、“好奇心与责任心”、“自信度与宽容度”的儿童,作为未来家园的守护者与建设者。接着从《完整儿童活动课程》园本化和“园本特色课程”展开,课程融合科学性与开放性、系统性与生成性、时代性与传统性的平衡性内容,旨在顺应儿童发展顺序与重点的基础上,关注与儿童生活相契合的经验获得。

专家点评

       刘力教授指出,没有认知能力的创造力只是灵光一现,因此课程目标应该包括幼儿认知力的发展。

       丁星教授认为“未来.幸福力”课程整个评价体系和内容较丰富,建议增加理论依据的有效支撑。建议:1.办园理念的表述需要进一步思考,“共建、共享、共融”的顺序是否更为适宜;2.在儿童发展部分,需要科学的理论依据作为行动的原则,并思考将传承、创新融入时代特征当中;3.进一步思考课程目标表述的逻辑顺序:“由态度形成能力,最终形成品质”;4.课程特点的平衡表述还需要进一步思考。5.在“小小交流家”部分整体的呈现略显单一,可进一步丰富。

       王凯教授肯定了“未来.幸福力”课程对理想儿童的表述,并根据该课程方案提出三点思考:1.在作课程方案时,既要了解儿童的现实需求及已有经验,把握儿童最近发展区,同时也要基于未来儿童发展的素养,架构未来儿童发展的目标体系;2.甄别并遴选优质的社会资源,并将其纳入课程内容体系。3.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划分需要进一步思考,厘清三个目标维度与幸福感之间的逻辑关系。

       黄小莲教授指出“未来.幸福力”课程方案要围绕“幸福”制定课程目标,且三个维度要围绕“幸福”的内涵紧密展开。

春波南苑幼儿园王群园长

《乐美童年课程》

《乐美童年课程》框架图

       王园长介绍课程是基于把童年还给孩子,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美好、个性童年的思考,“乐美童年课程”诞生了。课程是基于儿童的视角,在爱学习、乐生活、美童年的理念引领下,以“童年的我”、“童年的它、“童年你我它”为三大课程核心内容,打造并形成童年生活圈、家庭生活圈、社区生活圈的三联动,通过主题活动、特色活动、项目活动等培养乐动美体、乐学美智、乐享美情的乐美儿童。

专家点评

       黄小莲教授肯定了课程的目标解读清晰,同时提出三个优化的建议:首先,要关注文本的规范性;其次,特色内容需要进一步彰显;最后,建议添加目录,让文本更整体、清晰。

       王家祥教授建议在内容的整体性选择、课程的整体架构和课程的结构从逻辑性上进一步梳理并调整。

明月江南幼儿园蒋一琼园长

《能力课程“ ”》

《能力课程“ ”》框架

       蒋园长从幼儿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重教师教,轻幼儿学”等共性问题出发,倡导朱静怡老师提出的“以发展幼儿能力为目标”的课程——“能力课程”,展开课程园本化实施行动。基于原课程中感知运动、思维、语言、艺术、自我和群体意识等五方面的能力发展,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新增和凸显情绪情感管理能力、有关信息意识与能力、反思与问题解决能力,实现能力上的叠“+”,从而思考能力课程“ ”园本化课程建设。

专家点评

       项红专教授肯定了“能力课程‘ ’”方案内容的全面性和规范性。同时提出几点思考:1.思考“能力课程‘ ’”和“能力 课程”的本质区别及异同点;2.思考为什么做能力课程,仅以上世纪80年代的成果作为立论还有所欠缺;3.课程的理念和课程架构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加强;4.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获取各有侧重,如何建构个性化实施路径以达成目标,需进一步明晰。

       刘力教授建议1.增加认知能力的目标,在文字表述上避免造成误解。如情绪情感认知与管理能力、认知反思与解决问题能力;2.课程推进既可以是螺旋式,也可以是直线式;3.课程实施三种路径表述为渗透式、项目式、综合式。

钱塘帝景幼儿园陈慧园长

《“创变”课程》

《“创变”课程》框架图

      陈园长基于创客教育理念,构建创变新模式,积极构建创客空间,支持幼儿创客活动。以基础性课程和创变特色课程为主轴,营造创变环境、变革学习方式、组织创变活动,培育创变文化,为幼儿搭建“做中学”“学中创”的学习新平台,最终实现以课程推动发展,以课程文化培育幼儿养成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乐学乐享的学习品质和面向未来的多元智能。

专家点评

      丁星教授肯定“创变”课程方案的系统性和清晰性,同时也提出优化的建议:1.关注“幼儿园创变课程”的逻辑性,从“体验探究”到“开放创新”的顺序思考课程的逻辑顺序;2.理论基础还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丰富;3.课程支持体系中,前后的一致性需进一步思考。

      王凯教授建议1.针对“创变”课程,期待在创变课程特有的学习方式下提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或者学习观;2.进一步拓展课程;3.课程开发的4C理念的词性要保持一致。

国信嘉园幼儿园华焕兴副园长

《基于健康与幸福的完整儿童活动课程》

《基于健康与幸福的完整儿童活动课程》框架图

       华园长围绕“健康与幸福”的核心概念,构建具有园本特色的健康课程——“基于健康与幸福的完整儿童活动课程”,课程旨在培养能够自主学习、有效沟通、积极运动且拥有持久而稳定满足感的国幼娃。在基础课程上,重点介绍了幼儿园以“一日活动”为抓手的“趣味球”、以区域活动为切口的“指玩小镇”以及以亲身体验为主要渠道的“食育”三个特色课程。以期通过健康幸福课程的实施促进幼儿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健康发展。

专家点评

       黄小莲教授针对“健康课程”方案给出三个建议:1.课程目标维度的表述要一致;2.在课程目标上可以参照指南中提出的五大领域、“德智体美劳”目标进行进一步整合性思考;3.要厘清课程实施和课程内容编排的逻辑关系。

       王家祥教授建议:1.在课程理念、目标上,身和心的方面需要进一步表述清楚;2.课程方案作为顶层设计,不能太具体;3.小、中、大班目标建议用横向维度和纵向维度两个维度表述。

长河街道江一幼儿园周园园老师

《“爱在旅途”园本课程》

《“爱在旅途”园本课程》

       周老师以“爱在旅途”园本课程建设构想进行了分享。从“独特的地方文化”为切入点,从现实中传统民俗正面临堪忧境况分析,倡导在教学中传承,在现实中感受,唤醒孩子们对本土文化的初浅意识,构建了“爱在旅途”的社会生活课程。通过让孩子亲身实践,亲身参与,亲身体验,激发幼儿爱己、爱园、爱家、爱国情怀。

专家点评

       刘力教授指出在幼儿园课程的园本化建设中,幼儿园课程开发首先要关注的课程论问题,需要思考清楚以下八大问题:一、幼儿园开发的园本课程价值何在?它所要实施的教育的实质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征?这种教育究竟要在孩子身上形成什么?追求怎样的课程结果?如何加以观察记录和评价;二、幼儿园课程开发的核心理念是什么?遵循怎样的课程设计原则?构建怎样的课程框架体系;三、为了达成预期的课程结果(目标)该有怎样的主题内容和项目任务选择以及活动安排?使之体现课程的平衡性和连贯性,具有课程逻辑;四、课程实施要富有成效,该有怎样的课程设计?是内容模式的取向,还是过程模式的取向;五、儿童是如何学习的?该有怎样的情境创设,材料提供,在地资源和技术支持;六、课程倡导采用怎样的组织形式和路径方法(螺旋式还是直线式?)以及多样化的实施策略?教师从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塑造什么样的师幼关系;七、为保证课程质量,该有怎样的课程审议和质量控制体系?如何进行课程评价;八、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和期待?如何通过园本研训推进转化性学习?要使课程有效实施,需要给教师提出怎样的建议?

浦乐幼儿园施小芳园长

《PU乐PU乐建构游戏课程》

《PU乐PU乐建构游戏课程》框架

       施园长从培养“乐玩、乐心、乐享、乐创、乐言”的“五乐”儿童出发,让幼儿在游戏中乐玩慧玩,天性得到释放;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欣赏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积极沟通交流,合作分享;分析思考,勇于创新创造;积极表达表现,想说、敢说、愿意说。将“五乐”目标、“五维”内容、“四元”触点、“五式”评价等整合,建构园本化课程,实现构筑孩子们心中的梦想家园的美好愿景。

专家点评

       丁星教授指出:1.“浦乐建构游戏课程”方案中认知能力、学习能力阐述需要进一步清晰,在分层、分年龄、分阶段内容的设计要进一步具体化;2.厘清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特色课程与主题活动的区别。

       王凯教授肯定了方案的儿童本位意识和资源意识较强,但要进一步思考:1.课程发展的方向,要把“五乐”的目标和方向具体化;2.思考通过什么发展,怎么发展;3.儿童是否得到发展,要思考评价的方式。

白马湖实验幼儿园张燕园长

《“活力”园本课程》

《“活力”园本课程》框架

       张园长以“白马精神”中的“活力”作为课程内蕴切入,从童年生命的自在状态、“我与你”的对话关系,课程价值的目标追求贯穿“活力”的核心理念,进而提出培养“五力”儿童的课程目标,通过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的有效链接,从“儿童与自我、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三个版块指向“五力”儿童目标的有效达成,在课程实施中促进幼儿“活力”的释放。

专家点评

       刘力教授肯定了“活力课程”方案的完整性。同时提出进一步优化的方向:1.领会“活力”的原意,并将“活力”与课程目标进一步紧密结合;2.将课程的借鉴的理念和课程设计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匹配。

梳理 思考

       幼儿园园本课程方案论证的汇报结束后,专家对课程园本化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体阐述和梳理。专家组肯定了各园都明晰了课程的基本要素,课程实施方案相对比较完整,涵盖了理念到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的课程各要素。并针对如何进一步充实课程的内容提出三大思考:

       第一,幼儿园的课程还要处理好整体与细节的关系,要在细节上进一步琢磨;第二,要处理好规范和特色的关系,思考如何在不同的幼儿园体现特色,可以从幼儿园的目标、内容、实施或评价中的其中一方面体现幼儿的特色;第三,要处理好文本和行动的关系,要把头脑中的设想通过实施进一步完善。

希冀 前行

       各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实施方案初具雏形,经过第二轮方案论证,让各幼儿园进一步明晰了不足和下一阶段的优化方向。课程方案的拟定与不断修缮,是各园对课程价值与理念的不断推敲与叩问,是课程实施中不断推翻重建的行动路径。如何在目标索引下有效落实,在实践中继续优化、反思。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提炼阶段课程成果,实现区域共享,抱团成长。期待在课程建设的路上,让我们眼中有目标,始终将儿童放在课程的最中央,品在理念,行在实践,早日形成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滨江范式”。

文稿 |  张燕  杨媛媛

编辑 |  来颖

审核 |   董英姿  柴小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