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东方斜杠中年的通往自由之路

 为爱付出702 2019-08-23
新东方名师

                                                                                      1

三位曾经的新东方“活宝”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人群中的焦点,一个是罗永浩,一个是李笑来,一个是古典。

罗永浩成名最早,脾气也最为火爆,在创建锤子科技之前就是门大炮,炮轰西门子,手撕星巴克,神鬼不避,每次开口总能引来大片围观群众。

李笑来是老罗少时闺蜜,也是个多面手,做销售、讲托福、建网站、办公司,一步步完成了原始积累,近年来化身“人生导师”,赚足了观众目光。

其中最有文艺气息的,当然是古典,人如其名,外表儒雅,慈眉善目,早年玩过乐队,结伴穷游,差一点还因为情场失意而愤而出国,结果阴差阳错成了GRE词汇速记首席讲师。

三人都博学善思,阅读量极大,且妙语连珠,自我营销能力出众。他们都有较高的自我期许,以独立思考著称;并且做事果敢,以上所及基本涵盖了一个企业家的胜任力要素。

如今,罗永浩在手机界忙得不亦乐乎,想成为科技与人文路口的弄潮儿。在经历了早期的痛苦与混战后,在去年10月凭借Smartisan M1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距离古典自立门户也已10年,新精英生涯在垂直生涯教育行业割据一方,近年在微信上开办“橙子School”公众号,建立青年人的自我管理与个人成长的学习社群,各种升级打怪的新奇玩法让人应不暇接。最春风得意的还属笑来老师,天使投资人、连续创业者、新东方名师、区块链专家,16年7月在罗辑思维的“得到”APP上开了个收费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订阅量11万人,位列榜首。

                                                                                   2

他们三人都是典型的跨界打劫者,喜欢由着自己性子一个猛子地钻进陌生领域,左冲右突,待到慢慢琢磨出套路后,便朝着既定方向不断精进。自带流量的他们连接资源也比常人容易得多,登高一呼总会召集一群拥趸;他们都是“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践行者,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不断地拓展着人生边界。

不过作为自己人生的产品经理,他们最大的优势或许不在学习能力,而是极强的人格属性。不论什么时代,个性永远都是人们眼中的稀缺资源。不管是老罗谈起少时与人品拙劣的语文老师互掐引起听众哄笑,还是李笑来直截了当的讲话风格,亦或是古典演讲《做生活的高手》对大学生活评论的广为流传,都验证了梁文道的那句话:一个人去崇拜一个偶像,其实是在利用这个偶像的一些形象,来告诉别人“我是什么样的人”。按照法国社会学大师布尔迪厄的说法,这代表了某种品味的选择。品味就是人赖以区分自己,并且试图在象征性领域战胜其他人的东西。

我们在学校时的梦想是向老师证明自己有多么优秀,而他们的梦想是证明自己与别人的不同。

偶像的起因

                                                                                     3

巧合的是,三位新东方名师曾经或者最终都选择了教育行业作为职业新起点。他们都出身于1972-1980年代,经历过荒诞与饥饿,脑海中还残存着一点“五讲四美三热爱”的记忆。在讲究“政治正确”的年代,均饱受老师“摧残”,一脑门的侥幸与不甘,其中以彪悍的老罗最惨,在《我的奋斗》中揭露自己曾被小学班主任儿子殴打、被幼儿园老师诬陷为小偷等不堪往事。

青年时代,他们心里都住着一个切格瓦拉,满怀对传统教育的不满,从他们早期的文字、演讲中处处透露着对残存的封建意识,禁锢的教育制度以及主流价值观的不屑,如今已经步入中年的他们,事业小成,仍保留着心中的那片美好,希冀借助商业的力量来帮助那些迷茫中的年轻人一寸一寸的向前进步。闲暇之余,还不忘出版两本文集为传统文化眼中的“异类”传道解惑。

三位出版的畅销书

                                                                                     4

不过PC时代他们的声名鹊起尚属无心插柳,那么现在三位老师的再度走红则是恰巧踩在了两个关键时点——知识付费与阶层分化。在移动互联网已经普及的今天,2016年年初以《李翔商业内刊》为标志,知识付费一夜之间呈涟漪效应般不断放大,各类知识付费产品喷涌而出。另一方面高速的经济增长、分化的社会阶层、一日千里的城区房价让正处事业起步的我们享受社会进步福利的同时,感受到多重的压力、迷茫与矛盾,近一年流行甚广的《非典型985》《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等文莫不于此有关。知识付费不仅加快了如李叫兽等手艺人的快速崛起,还催生了普通人的焦躁与不安,并在潜意识中不断自我强化,一方面处于史无前例的财富大爆炸时期,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离财富如此之远,只好将自己无处安放的梦想寄托于《超级个体》《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此类学习型社群之中,一时间参与者迅速形成集聚效应,大家一起用分享对抗庸常,用监督抵御焦虑。

只是每次打开笑来老师《新生大学》的APP,满屏的“刻意练习”、“2017成长计划”、“未来已来”,并不确定这个平台究竟是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还是一群焦虑群体在持续发酵;不知道他们真的在日拱一卒,还是面对着庸俗的商业社会想要做点什么。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希望现在每个看上去平庸的机会都能成为他们未来闪闪发光的开始。

两大风口

李笑来在《新生大学》的开篇词为,“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

七年过后,也许波澜壮阔,也许千金散尽。

这一切似乎尚待揭晓,这一切似乎又已昭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