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杂谈: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病人不开药!

 恬庐居士08 2019-08-24
大家好,我是中医老刘

客观地说,中医治病其实比西医要难,要费力。比如感冒发热的小患者,现代医学只要确定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如果患者想退热,告诉患者喝点美林就没有原则错误,并且喝上以后体温都会有所下降。

而中医治疗是个体化治疗,每人一方,同样一个感冒发热,从外感病因上来说有风寒、风热、暑湿、风燥、寒湿、湿热等许多种。这多种邪气,又作用于不同的人体发病,又兼有积食、痰浊、痰热、郁热、瘀血、气滞、气血阴阳的亏虚等可能。这样看来,十分复杂,古人所谓千方易得,一效难求。

通俗来讲,没有一张中药方子可以治疗所有的感冒发热,不对证不仅无效,还对身体有害。所以直接问孩子发热了吃什么中成药,这类问题既无知荒唐又可笑可悲。比如风热感冒,兼有积食,我们就可以选择银翘散加保和丸,这样大体方向是不会错的。如果使用了治疗风寒的麻黄汤桂枝汤之类,会加重病情,所谓桂枝下咽,阳胜则毙。为什么许多人感冒吃中成药觉得不管用?为什么国家现在开始限制西医开中成药?因为普通患者还有西医这些非中医人士,很难做到开药对证,隔行如隔山。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病情加重都是由于药物不对证引起的,如果疾病处于进展期,即便完全对证疾病也会越来越越重。比如,面瘫的进展期是一周,这一周之内无论治疗与否,都会越来越重。人体元气亏虚,临死之际,吃人参大补元气虽然对证,但也未必就能起死回生,多数还是大限将至,撒手人寰,患者还要接受疾病的发展规律。如同一辆快速奔驰的列车,即便急刹车也不可能立马停止,肯定还是向前行驶一段的,不可抗拒自然规律。

中医为了确定方药的对证,需要患者的许多信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比如面色、舌像、脉象、饮食、大小便、睡眠、脾气、生活习惯等,只有全面掌握患者信息,才能开具一张对应患者的处方,这个过程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十分复杂,费时费力。一些我比较熟悉的小患者,为什么看的快疗效还好,因为比较熟悉,如同自己的孩子,体质很了解。

一旦陌生患者问你发热怎么办,我们中医需要通过各种诊察手段去掌握患者信息,医生也不是神,也不是一次接诊就把患者体质记在心里,所以需要病历。如果患者单纯靠微信问诊,不在当面就诊,那么耗费的时间精力至少相当于四个面诊的患者,并且还把不到脉,疾病信息也肯定不完整。如果是素未谋面的陌生患者,至少相当于六个。

人体如同一辆汽车,甚至比汽车复杂精细不知多少倍,如果汽车坏了,通过打电话到4S店咨询,然后自己就能修好,这可能吗?人体疾病也是如此,敢给你提供治疗方案者都是顶着极大的不对证风险,当今世道,这都不是一般的交情敢做的。

症状背后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越是专业,接诊的患者越多,越是谨慎小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