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瞑眩反应的中医分析

 人老颠东 2019-08-24

一位男病人经常来调理身体。最近出现轻微头胀,心情不好时会加重,伴有右后胁痛,时有精神差,同房后汗多。脉左沉滑软,右沉滑软弦,舌略大,苔小黄,舌下小瘀。

我诊为气血不足,清阳不升。处方:

制附片20,干姜20,炙甘草20,桂枝30,葛根30,山茱萸30,苍术30,水煎服,日一剂。(单位:克)

病人连续服方近20付,某天早上服完药后突然感觉发热,脸红,心跳加速,嘴唇干,咽干,走路有点眩晕的感觉,晚上走路脚底如踩棉花一样,胃口差。自己喝了点蜂蜜,略有改善。检测体温37.4°。

我告诉病人,这是瞑眩反应,不用担心。

病人相信中医,没有当成病来治疗。以上发烧持续约三四天,即自然消退。病人告诉我,发烧消退后,又莫名其妙地出现腹泻。然后脸上黑斑完全消失,右耳鸣消失,左曲池处的皮肤过敏点亦几乎消失殆尽。来诊的时各种不适亦完全消失不见。

过了几天,病人又来信告知:上次瞑眩反应后,先前没有注意到,这一两天惊奇地发现眼睛看东西比先前清晰了不少,左眼的飞蚊症(有个小黑点飞来飞去)也消失了。

分析:

这是非常典型的瞑眩反应。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反应,源由方药对证,让病人阳气健旺,正旺则能祛邪。正气会自动攻逐三阴层次郁滞的邪气,邪正交争,表现为低烧。正气先攻少阴层次的邪气,然后再攻太阴和厥阴。在少阴表现为发烧,在太阴表现为腹泻,在厥阴表现为眼睛明亮。三阴层次邪气退出,诸症即能迅速消失。

比如,耳鸣,应该是邪在少阴的表现,虚火上扰耳窍。少阴阳旺,邪退则耳鸣消失;面上黑斑是太阴层次的阳气不足,太阴阳旺,则黑斑亦豁然不见;曲池穴位处的皮肤过敏是邪在太阳,邪退则皮肤自然康复;肝开窍于目,邪气退出厥阴,则肝血充足,上能濡养眼窍,则眼睛自然明亮。

遇到这样的瞑眩反应时,最需要医生心定,患者心安,医患一起努力,待反应结束,诸症即能大去。若医生心里不定,患者心里难安,甚至把反应当成疾病去治疗,那就非常可惜了。毕竟瞑眩反应并不容易出现。一旦出现,要好好珍惜才好。

我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越是重病大病患者,越容易出现瞑眩反应。而且,出现瞑眩反应不一定是服扶阳药,任何药方都可能出现。关键是药方要对证。因此说,辨证用方才是出现瞑眩反应的基本要求。

而且,我也发现,不但服汤药可以出现瞑眩反应,针灸也可以出现。并且,针灸出现瞑眩反应的机会似乎更多。当然,这可能与我临床常用针灸治病有关。


中医治病,一定要深刻理解正邪交争与六经层次,这对于理解瞑眩反应和排邪反应非常重要。作为中医人,要在临床上多摸索,多思考,一切为了提高治病疗效,让病人早日康复

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