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时期中国一盘散沙,匈奴为什么没有趁机作乱呢?

 笑傲江湖1001 2019-08-24

匈奴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据《史记》记载,匈奴人来自夏朝遗民,与华夏民族同宗同源,匈奴的历史贯穿了大半个华夏历史,从夏朝开始,止于五代十国,匈奴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匈奴的发展如同抛物线一般,是从弱小到强盛,再到衰弱,最后到灭亡的过程。匈奴人的先祖是夏朝的后裔,商灭夏后,一部分夏朝人向北逃入大漠,由于北方特殊的生存环境,这部分人以其特殊的生活习性演变为游牧民族,也就是匈奴人的祖先。

先秦时期,匈奴与中原政权多次交锋,战国时期,处于中原北方的赵国、燕国还修建了长城用来抵御匈奴,赵国的名将李牧还常年驻守边境防御匈奴。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令大将蒙恬攻打匈奴,收复匈奴占据的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将匈奴赶到七百里外的漠北,并将先秦时期的长城连起来,以防御匈奴。

匈奴最强大的时期是:秦末中原大乱时到西汉初年,这个时期的匈奴是匈奴历史上最强大的时期,连刚刚建立的西汉王朝显然还不是匈奴人的对手,因此在西汉开国近80年的历史上,西汉对匈奴采取和亲的政策,尽管如此,匈奴照样经常南烧杀抢掠。

自汉武帝的马邑之谋开始,西汉正式对匈奴宣战,经过十几年的战争,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的带领,匈奴被西汉打得节节败退,不仅丢了漠南,连祭天用的金人也被霍去病俘虏了,但卫青、霍去病去世后,西汉对匈奴的战争开始节节败退,到汉武帝晚年时期,匈奴既然扳回了劣势,又与西汉势均力敌。

西汉昭宣中兴时期,匈奴由于内乱,被实力开始恢复元气的西汉打得溃不成军,以西汉的完胜告终,匈奴的实力开始急剧下降。

东汉时期,匈奴进一步分裂,内部争权夺利,势力越来越小,一部分投降了汉朝,一部分被东汉击败远走欧洲,这也是日后为患欧洲的匈奴人阿拉提的先祖,而留在华夏的匈奴人基本是臣服了汉朝,无力与东汉对抗。

到了东汉末年,北方草原上的鲜卑、乌丸等游牧民族先后兴起,而匈奴也受到鲜卑及乌丸的打击,势力根本不如鲜卑及乌丸,匈奴在政治上是依附于东汉政府的,这个时候的匈奴实力还不如东汉一个州,到了三国时期,曹操还将匈奴分为5个部落,执意挑起匈奴的内乱,匈奴内部都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势力,根本不能和东汉末年各地的军阀势力相抗衡。

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虽然中原大乱,但地方上的军事实力犹存,处于边境各地的州郡有能力吊打当地的游牧民族,如幽州的公孙瓒,取得了对乌丸的军事胜利,以及之后占据河北四州的袁绍,也取了对鲜卑及乌丸的胜利,占据着绝对的军事实力,吊打周边游牧民族。

而在长安及凉州一带,东汉政府与羌胡诸部进行了百年的战争,基本上维持了东汉的边境,就是之后继承的曹操也保持了对羌胡的绝对军事能力,吊打羌胡。

而当时匈奴的地盘仅为河东郡北部到雁门郡西部狭长的一带,不仅地盘小,而且势力小,虽然中原一盘散沙,但是无论中原哪一个地区军阀,基本上都能吊打匈奴,匈奴哪里敢趁机作乱,就连强大的鲜卑和乌丸也被当地军阀吊打,就更说匈奴了

曹操统一北方后,又将本就势力不大的匈奴划分为五部,更加进一步的削弱了匈奴的势力,整个三国时期,匈奴基本上就是打酱油的存在,偶尔受当地军阀参的邀请,以雇佣兵的形式参与于当地的军阀混战,但并没有起多大的作用。

到了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时,匈奴人刘渊趁机起兵,攻占了西晋的大部分北方领土,灭亡了西晋,建立了后汉,但这也是昙花一现,之后被石勒灭亡后,匈奴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再也没有出现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