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原因 圆锥角膜的发生与发展往往是非常突然的,而且早期并没有显著的发病特征。有些圆友会经历完整的从早期至晚期的疾病发展过程,但有些圆友却会急性发作、确诊时即为中晚期圆锥角膜。因此,促使圆友就医的原因可能包含圆锥角膜任一发展阶段的典型症状。以下数据可供参考,
换句话说,圆友们就诊的原因往往是因为以下原因中的一个或多个,
整体来说视力下降而戴一般的框架眼镜不能矫正至正常或有重影、散光度数较大或增加过快、近视度数增加过快的患者是就诊的主要群体,共占75%。
诊断方法 目前国际国内对于圆锥角膜的诊断方法基本相同,主要包含验光、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眼压检查、OCT以及角膜地形图。 验光、裂隙灯检查属于最基本的眼科常规检查项目,当圆锥角膜发展到中晚期时不规则散光严重、角膜形态变化明显,故通过验光与裂隙灯检查可以进行初步判断。但是对于早期圆锥角膜,验光视力检查结果易与其他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等)混淆,也无特别明显的角膜形态变化。因此不仅无法作为诊断方法,还往往是被误诊为非圆锥角膜的重要原因,如屈光不正、弱视、角膜炎等。 眼底检查与眼压检查主要用于排除其他眼科疾病的可能,如视神经、视网膜、晶状体相关疾病及青光眼等。圆锥角膜为角膜病变,因此并不会影响眼底的健康程度。圆锥角膜虽然与眼球内压力有关,但医学上未发现其与眼压直接相关。 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通俗的讲是一种基于光波的B超技术,主要用于眼底疾病的检查。近年来,因其能够对角膜厚度拓扑进行更精细的刻画,国内外学者开始将其纳入圆锥角膜的诊断之中。主要通过对角膜不同位置厚度的分析,辅助早期圆锥角膜的诊断。 角膜地形图,目前进行圆锥角膜诊断的主要依据,其可以对角膜形态进行拓扑刻画,可用于诊断各个时期的圆锥角膜。 诊断指标 目前国际国内对于圆锥角膜的诊断方法基本相同,但是指标并不统一。对于中晚期圆锥,一般来说以角膜地形图为主、结合其他诊断指标基本可以很准确的确定病情程度,并指导医疗方案的决策。 但是对于早期圆锥、尤其是疑似阶段的圆锥,现有的技术手段还无法做到非常高效准确的诊断。早期圆锥的诊断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并且医生的经验也至关重要。 基于角膜地形图 基于角膜地形图的诊断基本上源于Rabinowitz的KISA方法:即角膜中心曲率(keratometry),最陡峭曲率和最平坦曲率的差值、即K1与K2的差值(I-S),最陡峭轴的相对偏移量(skewed radial axis,SRAX),散光(astigmatism,SimK)。这四项指标的首字母即构成了KISA这个诊断方法的缩写。 双眼曲率差值也不必更多介绍。Placido环即如下的一个多重同心圆设备,将地形图套入这个圆盘之后即可找到最大一圈与最小一圈的曲率差。可以简单用地形图上去最外圈的曲率与最内圈的曲率进行比较。 Rabinowitz关于KISA方法的具体诊断指标如下,
也可以套入如下公式,KISA值大于100%的确定为圆锥,在60%~100%的为疑似圆锥。 双眼角膜中心曲率差值在纳入考虑时,标准为>2.5D为圆锥。Placido环最大一圈与最小一圈的曲率差纳入考虑时,标准为>4.5D为圆锥。 对于疑似圆锥,还应当考虑,
此外,Maeda和Klyce开发了一种基于模式识别的圆锥角膜诊断方法。他们用机器学习的方法统计性的分析了来自地形图的8项指标用于圆锥的诊断,详情请参考节末的引用文献。对于角膜非对称指数(SAI),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等其他地形图指标的应用,本文也不做详细介绍,请参考节末引用。
基于OCT 如上所述,OCT主要用于诊断早期圆锥角膜。其提供了为更加精确的角膜厚度信息,可以和地形图联合诊断。OCT所依据的主要诊断指标为:厚度最小值(minimum),厚度最小值中位数(minimum-median),最小与角膜平均厚度最好与最差区域的差值(S-I值),鼻上方和颚下方角膜平均厚度的差值(SN-IT值)以及角膜最薄处的垂直位置(Ymin)。 诊断进展 根据全球圆锥角膜溃疡和扩张性疾病组织(Global Consensus on Keratoconus and Ectatic Diseases)的共识,“扩张进展”需要满足下述的至少两个条件:
而在临床上多依据以下在交联临床试验中所使用的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