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后台,有位宝妈和白薯麻麻说,2岁4个月的闺女最近恶心呕吐,送去看医生,是急性肠胃炎,而且通过检查还发现她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她还这么小,怎么会感染上这个?医生说,得了幽门螺杆菌,很可能会有胃病,这可怎么办?”这位宝妈忧心忡忡地问。 我安慰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确会引起活动性胃炎,但其中近7成不会有任何症状,只有1-2成左右会显现出消化不良的症状或消化性溃疡。 宝妈稍微安心了些,但还是想不明白,她和家人的身体都不错,没有胃病,平时家里卫生习惯不错,吃饭也是分开餐具的,感染的途径是啥? 据数据表明,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平均为55%,儿童感染率为40%左右,每年以0.5-1%的速度递增。受到这种病菌感染的宝宝不在少数,今天就和大家展开聊聊这个,争取一文让你明白宝宝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原因、危害及治疗方法。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危害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细菌,感染后不易被发现 呈螺旋长条形,存在于人的胃幽门部,所以得名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十分常见。根据世界胃肠组织(WGO)保守估计,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在发展中国家,成年人在 50 岁前感染该细菌的比例高达 80%,而儿童多在 10 岁前感染。 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 10 岁以下儿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达到 40%~60% 。 但是如果不做体检,感染的幽门螺杆菌并不容易被发现。因为感染者出现症状的比例并不高,大约有15%~20% 会发生消化道溃疡,5%~10% 会发生消化不良,1% 会发生胃恶性肿瘤,其余都不会出现明显症状。 幽门螺杆菌的危害 宝宝是易感人群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全球胃炎最常见的原因,同时也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原因。对健康的主要危害有包括消化不良、缺铁性贫血、消化道溃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会增加罹患胃癌的风险。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成年人由于抵抗力好,大多数没有明显的症状。而对于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儿童,致病可能性更高。儿童如果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导致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欠佳,从而生长发育落后,甚至患有胃部慢性疾病。
检查、治疗以及预防 检查与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比例如此之高,很多家长考虑是不是需要专门去医院做个排查? 其实没有症状的宝宝并没有必要去做专门检查,依据2017年美国胃肠病学学院发布的指南,出现以下 7 种情况的儿童,才建议去做幽门螺杆菌的检查,包括: 有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慢性胃炎、一级亲属中有胃癌、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 (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和不明原因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也比较简单,通常的治疗方式是可减少酸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与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结合使用,连续服用14天,每天2次。通过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根除。而且治愈后再感染的情况也很少。还有部分宝宝无需治疗,可以自愈。 日常的预防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比例这么高,很多家长担心大人感染了是否会传染给孩子。 答案是:的确很可能。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目前还不是很明确,普遍认为可能通过唾液、呕吐物、粪便、被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共用餐具、大人咀嚼食物后喂给孩子、粪口途径等,都可能发生感染。 不过可以明确的是,幽门螺杆菌不会通过呼吸道感染,大人和宝宝近距离说话通常不会传染给宝宝。 若想有效预防宝宝感染幽门螺杆菌,那么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 无论是自来水烧开还是使用净水器等作为家庭饮用水源,都要保证饮用水的干净。家庭成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刷牙,牙具也要及时更换。食用的蔬菜、水果一定要清洗干净,不要生食肉类。 2、禁止口对口给宝宝喂食 大人把食物嚼碎后喂孩子的行为一定要杜绝。除此之外,大人咬过的食物喂给孩子,或者是用自己筷子喂孩子类似的行为也要避免。 3、保证餐具清洁 用开水就能杀死幽门螺杆菌,所以宝宝的餐具尽量要用开水消毒。宝宝也要使用自己专属的餐具。 4、不要亲吻孩子的嘴 亲吻孩子的嘴不仅能传染幽门螺杆菌,还可能会传染疱疹、手足口、幼儿急疹、牙周疾病等。前文那位宝妈也说了,虽然家里分餐具比较严格,但有时候会忍不住亲亲宝宝的嘴,也许就是这样感染的。 综上所述:低龄宝宝是幽门螺杆菌的易感人群,平时日常生活应注意预防。如果感染上,也可能自愈或通过药物治疗痊愈。若没有症状的宝宝,也没有必要去做专门的检查。宝爸妈们请安心! BAISHUMOTHER TALKS 白薯麻麻有话说 育儿过程无小事, 从宝宝生下来的第一天起, 周围就埋藏着无数的坑, 本期探讨“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怎么办”,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