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的別名原来是

 dongchang 2019-08-24



1890年的銅鑼灣天后廟。 

香港這個地方「稱名頗繁」,歷來就有不少傳說,其中更有如紅香爐、赤柱、裙帶路等有趣的別名。

紅香爐

一說從前有一個紅香爐,漂到海邊天后廟前。當地居民以為是天后的靈威所召,便把它安放在廟裡,並且把港口稱為紅香爐港。又一說這「紅香爐」是象徵性的,它是指天后廟前的一個小島,孤立在大海中,像一個香爐。這座天后廟就在香港島的銅鑼灣。康熙年間清政府曾在此設置軍事據點,名紅香爐汛。

赤柱 

王崇熙纂《新安縣志》寫道:「赤柱山,在縣南洋海中,延袤數十里,諸山環拱,為外海藩籬,有兵防守。」同時,該縣志《新安全圖》中,在今香港島上,僅書「赤柱山」三字。從縣志的記述及地圖所繪情況看,在清初,赤柱並非如現在這般是香港東南部的一個小地區名稱,而是指全島的一個範圍較大的地名。

裙帶路

著名文學家許地山(1894-1941)在<香港與九龍租借地史地探略>一文中寫道:「相傳在道光年間有一個專為英人做嚮導底(的)名叫阿裙,每從赤柱帶旅客經香港圍到山北來。那條路本是山徑,因為阿裙時常帶領外人從那裡通行,就叫裙帶路。」但說裙帶路一名起源於阿裙帶路,並不確實。錦田鄧氏所藏的《香港等處稅畝總呈》載有「裙帶路」的地名,說明最遲在清初乾隆年間已有裙帶路一名,並非英國人到達,由阿裙帶路後方有此名。

至於裙帶路的命名取義,根據清代出版的《廣東圖說》。主要還有以下的說法:

1.香港全島皆山。闢農田後,農民常上山割草砍柴。砍柴人踏出的小路,從對岸看去,上下縱橫,很像百裙之裙帶。

2.港島在九龍尖沙嘴之南,中隔一港,故名港島,一名裙帶路。

今天的銅鑼灣天后廟。

康熙年間的新安縣圖。

今天的赤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