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藤书屋一狂生

 江山携手 2019-08-24

    李冬君

徐渭就像一颗文曲星,降落在青藤书屋。

那时叫榴花书屋,院中有一棵石榴树。徐渭六岁时,便在这里读书,十岁在书房南窗下,手植青藤一株,书香岁月,青藤叶茂,嫩芽丝丝屡屡,摇曳在窗前廊下,在民居的恬适中,有着江南秀气的惊喜,读书的枯淡里,悄然着自由的伸展,于是改为青藤书屋。

这一年,徐渭还小试身手。坊间流传,他到乡下扫墓时,碰到县令吃摊派,酒酣耳热,贪官一高兴,不禁吟道:“红白相兼,醉客不知南北”。徐渭愤然,随口讥道:“青黄不接,小民哪有东西!”几个回合后,县令失态,忍不住骂起来:“童子才五人,无如尔狡!”徐渭则道:“知县仅七品,谁比公贪。”

 徐渭在这里读书,直到二十岁考中秀才。但乡试八次,屡屡落第。

只好入闽浙总督胡宗宪幕府,帮助他出谋划策,东南抗倭,又屡建奇功,名声大振。但命运不爽,时运不济,胡宗宪因严嵩党事下狱,徐渭受牵连,佯狂自杀未遂,却误杀己妻。

妻亡下狱,幡然省悟。在艺术的自由星空下,徐渭的狂生本性,布衣本色,催发他的才华,就像那漫舞的老藤,曲直有致,刚健淳厚。被袁弘道誉为“光芒夜半惊鬼神”。

他自称“

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以示不拘俗世;手书青藤书屋牌匾“一尘不到”,寓意清雅不媚。逝者如斯夫,他的“自在岩”依旧安卧在青藤书屋。

中国画的泼墨画法,源自于徐渭,而徐渭则源自于他生命本性的自由流露。他把墨泼到宣纸上,一任水墨自然流淌,在水墨浸润宣纸的变化中,宣泄着感情的激荡和个性的激扬,大概是位东方的凡高吧。

他在一幅《葡萄》画上题诗道:“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扔野藤中。

”那画上的署名是“青藤”。

旧文--发表于《全球通》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