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全国智慧农贸市场规范罗列,菜市场设计全靠它

 senllon 2019-08-24

随着科技创新和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也逐步面向智能化模式。但是农贸市场依然存在划布局不合理,软件硬件不配套,经营管理不规范等难点问题,为此需要更新的农贸规范健全市场管理规范和正确的政策导向,来推动传统农贸市场转型升级为智慧型农贸市场,便捷一方百姓。

芜湖:出台省首个农贸市场建设行业标准,构建标准化菜市场

芜湖市农产品流通行业协会正式对外进行发布——《芜湖市菜市场建设与管理导则(试行)》,该标准将成为芜湖省首个农贸市场行业标准,根据该标准,未来芜湖建成的新型菜市场,将会带给市民全新的购物体验。

创新型农贸市场将从三方面打造标准化板块:

一是颠覆传统农贸营销模式。保障便捷的交通设施同时更注重商品分区销售,设置专业检测室,确保入市农贸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完善农贸硬件软件设施。安装中央空调、冷冻保鲜设备、消防设施等,创建一个整洁购物环境。健全农产品追溯体系,上市商品明码标价,可实行统一收银或电子支付功能。建立预赔基金,实行先行赔偿制度。

三是推进商超化菜市场建设。整体硬件设施现代化,空间布局超市化;完善检测制度,检测数据及时发布并载入信用记录;内部管理制度达到大型超市水平,售后服务功能完善。

厦门:市智慧菜市场规范标准发布实施,严格定义农贸趋势

厦门市在建成首批“2.0版智慧农贸市场”的经验基础上,市场监管局会同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共同起草了《厦门市标准化农贸市场溯源体系建设规范》。

该《规范》对厦门“标准化农贸市场”的追溯节点系统、智能追溯秤、自助服务终端、LED显示屏、一店一码信息公示牌等软、硬件的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按照《规范》要求,厦门市的标准化农贸市场都应配备:上连厦门市食品安全追溯监管系统、下连市场硬件设备的追溯节点系统,通过配套的智能追溯秤和支撑软件,实现对食用农产品的交易自动记录功能和对交易信息、检测信息及追溯信息的统计;

市场内每个门店、摊位都应被赋予唯一对应的二维码,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查询经营者食品安全信息;可提供购物小票查验功能的自助服务终端机也将成为标准化农贸市场的“标配”,消费者通过扫码或输入追溯码,能在该设备上查询所购产品的追溯信息,例如商品、销售者、摊位、数量、价格、检测报告等。

龙湾:牵头起草全省首个智慧农贸地方标准,探索农贸标准化道路

为推进农贸市场与“两化”深度融合,长效改善农贸市场面貌。龙湾区市监局在建设智慧农贸市场经验基础上,牵头起草《智慧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规范》,探索“智慧农贸市场标准化”之路。

《规范》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经营和管理模式,力争建成一批信息实时化、具体化、可视化,以及具备智能支付、计量监管、食品溯源、数据分析及信息发布等功能的农贸市场,从而开启卫生、安全、方便、快速、全面的零售新时代。

南京:市出台农贸市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保障农副产品供应

为保障农副产品供应、维护食品安全、满足市民需求,南京市财政局会同市商务局研究制定了《南京市农贸市场提档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农贸市场提档升级专项资金重点对农贸市场、生鲜连锁超市提档升级、肉菜流通追溯体系等给予专项补贴。管理办法中明确:

一:健全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农贸市场提档升级项目以奖代补资金由市区两级按项目实际投资额的70%实行共担,共担比例为1:1;

二:为落实农贸市场精细化长效管理目标:在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考核奖励资金,对管理较好的被市评定为星级农贸市场给予奖励。

东莞:实施食品安全示范“十百千”工程,创新内容前所未有

东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根据《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修订版)》解读了东莞市食品安全示范“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以“六心”行动中的源头,着力解决东莞食品安全的短板和难点问题,加强镇街食用农产品快检机构建设、编制主体责任清单、加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食品生产监管、加强农贸市场监管等工作任务。

提出实施食品安全示范“十百千”工程,到2020年,200家样板农贸市场达到食品安全示范市场要求,建成1000家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形成食品安全示范群体。加快建设家禽集中屠宰企业,逐步取代家禽批发市场代宰点”。在推进食品生产良好行为规范示范建设工作中,提出“鼓励东莞产食品加附二维码标识”的创新性内容。

扬州:力推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引导“综合化”发展

扬州市制定的《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规范》实施,引导当地农贸市场向“标准化、清洁化、超市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在硬件上,要求新建农贸市场必须形成无死角、无盲区的监控系统;活禽交易区与宰杀区相隔离,水禽与其他活禽相隔离,消费者与活禽相隔离;场内应提供免费无线网络服务,支持移动支付功能;日常管理方面,要求必须每天进行蔬菜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检测,检测批次不低于10批次;经营者需明确专人每天向经营者查验或收取进货票据、检验检疫证明等溯源凭证;经营者应实行明码标价。

市场总是日新月异,从这些规范中不难看出,政府主导下,地方落实,职能监管中,很多政策都要求建设一个“场所现代化、交易信息化、管理智慧化、运营数据化、产品可追溯化”的农贸市场,服务于消费者同时又能助推经济发展。

或许,不久的未来,农贸市场如同便捷的超市,整洁的商城一般遍地开花,在标准化、品牌化、专业化的市场服务中,创新着自己的市场品牌形象、区域文化。有标杆,才有动力前行,这估计就是那些政策不断更新颁布的意义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