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以万机暇日,游心前史,仰六代之高风,观百王之遗迹,兴亡之运,可得言焉。每至轩昊之无为,唐虞之至治,未尝不留连赞咏,不能已已。及於夏殷末世,秦汉暴君,使人懔懔然兢惧,如履朽薄。然人君在上,皆欲永享其万乘之尊,以垂百王之后,而得失异趣,兴灭不常者何也?盖短於自见,不闻逆耳之言,故至於灭亡,终身不悟,岂不惧哉?
西川节度使李回、桂管观察使郑亚坐前不能直吴湘冤,乙酉,回左迁湖南观察使,亚贬循州刺史,李绅追夺三任告身。中书舍人崔嘏坐草李德裕制不尽言其罪,己丑,贬端州刺史。 回鹘遏捻可汗仰给于奚王石舍朗;及张仲武大破奚众,回鹘无所得食,日益耗散,至是,所存贵人以下不满五百人,依于室韦。使者入贺正,过幽州,张仲武使归取遏捻等。遏捻闻之,夜与妻葛禄、子特勒毒斯等九骑西走,余众追之不及,相与大哭。室韦分回鹘余众为七,七姓共分之;居三日,黠戛斯遣其相阿播帅诸胡兵号七万来取回鹘,大破室韦,悉收回鹘余众归碛北。犹有数帐,潜窜山林,钞盗诸胡;其别部厖勒,先在安西,亦自称可汗,居甘州,总碛西诸城,种落微弱,时入献见。 二月,庚子,以知制诰狐绹为翰林学士。上尝以太宗所撰《金镜》授绹,使读之,“至乱未尝不任不肖,至治未尝不任忠贤,”上止之曰:“凡求致太平,当以此言为首。”又书《贞观政要》于屏风,每正色拱手而读之。上欲知百官名数,令狐绹曰:“六品已下,官卑数多,皆吏部注拟;五品以上,则政府制授,各有籍,命曰具员。”上命宰相作具员御览五卷,上之,常置于案上。(似乎励精图治) 立皇子泽为濮王。上欲作五王院于大明宫,以处皇子之幼者,召术士柴岳明使相其地。岳明对曰:“臣庶之家,迁徙不常,故有自阳宅入阴宅,阴宅入阳宅。刑克祸福,师有其说,今陛下深拱法宫,万神拥卫,阴阳书本不言帝王家。”上善其言,赐束帛遣之。 夏,五月,己未朔,日有食之。 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崔元式罢为户部尚书;以兵部侍郎‖判度支‖户部周墀、刑部侍郎‖盐铁转运使马植并同平章事。 初,墀为义成节度使,辟韦澳为判官,及为相,谓澳曰:“力小任重,何以相助?”澳曰:“愿相公无权。”墀愕然,不知所谓。澳曰:“官赏刑罚,与天下共其可否,勿以己之爱憎喜怒移之,天下自理,何权之有!”墀深然之。澳,贯之之子也。 己卯,太皇太后郭氏崩于兴庆宫。 六月,礼院检讨官王皞贬句容令。 初,宪宗之崩,上疑郭太后预其谋;又,郑太后本郭太后侍儿,有宿怨,故上卽位,待郭太后礼殊薄,郭太后意怏怏。一日,登勤政楼,欲自陨;上闻之,大怒,是夕,崩,外人颇有异论。(被逼) 上以郑太后故,不欲以郭后祔宪宗。有司请葬景陵外园;皞奏宜合葬景陵,神主配宪宗室,奏入,上大怒。白敏中召皞诘之,皞曰:“太皇太后,汾阳王之孙,宪宗在东宫为正妃,逮事顺宗为妇。宪宗厌代之夕,事出暖昧;太皇太后母天下,历五朝,岂得以暖昧之事遽废正嫡之礼乎!”敏中怒甚,皞辞气愈厉。诸相会食,周墀立于敏中之门以俟之,敏中使谢曰:“方为一书生所苦,公弟先行。”墀入,至敏中厅问其事,见皞争辨方急,墀举手加颡,叹皞孤直。明日,皞坐贬官。 秋,九月,甲子,再贬潮州司马李德裕为崖州司户,湖南观察使李回为贺州刺史。(为官,无论功劳多大,都要做好这种准备,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就要拿得起放得下) 前凤翔节度使石雄诣政府自陈黑山、乌岭之功,求一镇以终老。执政以雄李德裕所荐,曰:“向日之功,朝廷以蒲、孟、岐三镇酬之,足矣。”除左龙武统军。雄怏怏而薨。(石雄,徐州人,由於远世贫寒,所以不知道他祖先的处所由来。石雄年轻时任牙校,勇敢善战,气盖三军。王智兴讨伐李同捷,收复棣州,使石雄充当先锋率先渡河,行军时将士都争相为先。) 十一月,庚午,万寿公主适起居郎郑颢。颢,絪之孙,登进士第,为校书郎、右拾遗内供奉,以文雅著称。公主,上之爱女,故选颢尚之。有司循旧制请用银装车,上曰:“吾欲以俭约化天下,当自亲者始。”令依外命妇以铜装车。诏公主执妇礼,皆如臣庶之法,戒以毋得轻夫族,毋得预时事。又申以手诏曰:“苟违吾戒,必有太平、安乐之祸。”颢弟顗,尝得危疾,上遣使视之,还,问“公主何在?”曰:“在慈恩寺观戏场。”上怒,叹曰:“我怪士大夫家不欲与我家为婚,良有以也!”亟命召公主入宫,立之阶下,不之视。公主惧,涕泣谢罪。上责之曰:“岂有小郎病,不往省视,乃观戏乎!”遣归郑氏。由是终上之世,贵戚皆兢兢守礼法,如山东衣冠之族。(皇帝难得对亲属严格要求) 壬午,葬懿安皇后于景陵之侧。 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韦琮为太子宾客、分司。 十二月,凤翔节度使崔珙奏破吐蕃,克清水。清水先隶秦州,诏以本州岛未复,权隶凤翔。 上见宪宗朝公卿子孙,多擢用之。刑部员外郎杜胜次对,上问其家世,对曰:“臣父黄裳,首请宪宗监国。”卽除给事中。翰林学士裴谂,度之子也,上幸翰林,面除承旨。 吐蕃论恐热遣其将莽罗急藏将兵二万略地西鄙,尚婢婢遣其将拓跋怀光击之于南谷,大破之,急藏降。 宣宗大中三年(己巳、八四九年) 春,正月,上与宰相论元和循吏孰为第一,周墀曰:“臣尝守土江西,闻观察使韦丹(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惟两京耳"。乃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武阳郡公。)功德被于八州,没四十年,老稚歌思,如丹尚存。”乙亥,诏史馆修撰杜牧撰《丹遗爱碑》以纪之,仍擢其子河阳观察判官宙为御史。 二月,吐蕃论恐热军于河州,尚婢婢军于河源军。婢婢诸将欲击恐热,婢婢曰:“不可。我军骤胜而轻敌,彼穷困而致死,战必不利。”诸将不从。婢婢知其必败,据河桥以待之,诸将果败。婢婢收余众,焚桥,归鄯州。 吐蕃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等七关来降;以太仆卿陆耽为宣谕使,诏泾原、灵武、凤翔、邠宁、振武皆出兵应接。 河东节度使王宰入朝,以货结权幸,求以使相领宣武;刑部尚书、同平章事周墀上疏论之,宰遂还镇。驸马都尉韦让求为京兆尹;墀言京兆尹非才望不可为,让议意寝。墀又谏上开边,由是忤旨。夏,四月,以墀为东川节度使,以御史大夫崔铉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兵部侍郎、判户部魏扶同平章事。 癸巳,卢龙奏节度使张仲武薨,(张仲武(?-849年),范阳(今北京西南)人,祖籍清河。其家族自祖辈起世代于幽州军中任职。张仲武自幼博览群书,尤精《左氏春秋》,后投笔从戎,官至蓟北雄武军使。会昌元年(841年),张仲武率军讨平卢龙军变,获朝廷承认,担任卢龙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等职,封兰陵郡王。张仲武在任期间,大破回纥、契丹与奚族,并任检校兵部尚书、东面回纥招抚使,降服回纥,累官至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大中三年(849年),张仲武去世,获赠太尉, 谥号"庄"。)军中立其子节度押牙直方。 翰林学士郑颢言于上曰:“周墀以直言入相,亦以直言罢相。”上深感悟,甲午,墀入谢,加检校右仆射。 戊戌,以张直方为卢龙留后。 五月,徐州军乱,逐节度使李廓。廓,程之子也,在镇不治。右补阙郑鲁上言其状,且曰:“臣恐新麦未登,徐师必乱;速命良帅,救此一方。”上未之省。徐州果乱,上思鲁言,擢为起居舍人。 以义成节度使卢弘止为武宁节度使。武宁士卒素骄,有银刀都尤甚,屡逐主帅。弘止至镇,都虞候胡庆方复谋作乱;弘止诛之,抚循其余,训以忠义,军府由是获安。 六月,戊申,以张直方为卢龙节度使。 泾原节度使康季荣取原州及石门、驿藏、木峡、制胜、六盘、石峡六关。秋,七月,丁巳,灵武节度使朱叔明取长乐州。甲子,邠宁节度使张君绪取萧关。甲戌,凤翔节度使李玭取秦州。诏邠宁节度权移军于宁州以应接河西。 八月,乙酉,改长乐州为威州。 河、陇老幼千余人诣阙(宫殿前红色的双柱,此为来到长安),己丑,上御延喜门楼见之,欢呼舞跃,解胡服,袭冠带,观者皆呼万岁。诏“募百姓垦辟三州、七关土田,五年不租税;自今厩罪人应配流者皆配十处;四道将吏能于镇戍之地为营田者,官给牛及种粮,温池盐利可赡边陲,委度支制置。其三州、七关镇戍之卒,皆倍给衣粮,仍二年一代。道路建置堡栅,有商旅往来贩易及戍卒子弟通传家信,关镇毋得留难。其山南、剑南边境有没蕃州县,亦令量力收复。” 冬,十月,改备边库为延资库。 西川节度使杜悰奏取维州。 闰十一月,丁酉,宰相以克复河、湟(河湟,当指黄河上游、湟水流域、大通河流域,古称"三河间"。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多民族繁衍生息。)请上尊号。上曰:“宪宗常有志复河、湟,以中原方用兵,未遂而崩,今乃克成先志耳。其议加顺、宪二庙尊谥以昭功烈。” 卢龙节度使张直方,暴忍,喜游猎。军中将作乱,直方知之,托言出猎,遂举族逃归京师;军中推牙将周綝为留后,直方至京师,拜金吾大将军。 甲戌,追上顺宗谥曰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宪宗谥曰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仍改题神主。 己未,崖州司户李德裕卒。(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穆宗时﹐因与牛僧孺﹑李宗闵政见不合﹐发展成为党争。武宗即位后﹐得到重用﹐拜太尉﹐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执政 6年﹐内驭宦官﹐外败回纥﹐平泽潞节度使刘稹叛乱﹐朝廷一时呈中兴之势。后宣宗即位﹐牛党执政﹐一反前此政治措施﹐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参军﹐于贬所去世) 山南西道节度使郑涯奏取扶州。--唐太宗《金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