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下熟小菜

 吴越尽说 2019-08-25
乡下熟小菜

作者:子衿


吃货朋友频频晒出吃局,可见现在食物之丰富,口味之复杂多样。感叹之余,不由想到了食物匮乏时代的乡下美食,最吸引人的,当数各类熟小菜。

乡下人所说熟小菜泛指买回来就能吃的小菜。上世纪80年代的乡村,食物匮乏,七都大部分的农村人家平时不上街买菜,逢年过节最多买点生小菜回家自己来烧。最隆重的就是斩一块肉,那时猪肉大约是七毛三分钱一斤,这一物价水平保持了好多年。肉一般都买肋条,不买纯精肉,人人长了副素肠子,当然要油一下才好。

乡下人家不买鱼和虾,鱼腥虾蟹村边的河荡里有的是,只要有功夫去捉。乡下人家也不买鸡鸭鹅,那都是自己家里养的,但只有过年过节才会杀。只有家里临时来个尊贵的客人,大人才舍得去买一点熟小菜。在我家,爷爷是家里的采购员,买熟小菜自然也是他上街去买,他拎上篮子,寻出家里最漂亮的大碗,上面盖一条干净毛巾,匆忙出门去。

那时候还没有个体经营户,卖熟小菜的店是商业公司开的饭店,店面朝北店堂不大,靠墙有几个炉灶,熟小菜一般有猪头肉、酱鸭、白斩鸡等。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店员会问你,要多少,哪一部分?然后手脚麻利地斩好,用荷叶包起来。

猪头肉里面,鼻腔和耳朵最好吃,这两样都有好听的名字:闻香和顺风,下酒是最好不过的。如果顾客要斩鸡和鸭,那么营业员先将其对半切开,然后问你要前半只还是后半只,前半只带脖子,后半只带脚,选什么看各人的爱好。那时候乡下人收入少,钞票紧张,一般都只买一样,价格在一块钱左右。

有时候,现成的熟小菜卖完了,又不能空着手回去,就只能“炒一味”。“炒一味”是指炒一个热菜,一般是炒三鲜,每一味五毛钱,原料一般为油氽肉皮、肉圆子、白菜,荤油烧热后大火翻炒,勾芡,盛在自己带去的碗里。

有次我跟爷爷上街,看到他将熟小菜放进篮子里,带着我急急往家里赶。家离集镇不过一里地,到家时,家里饭镬已烧滚,从自家地里拔来的蔬菜已经炒好,从鸡棚里刚捉出来的鸡蛋已经煎好,是“炒一味”香味绕梁,那时候荤油吃得少,这一味热炒吃起来真是有说不出的香。这一桌农家小菜,其丰盛程度应该仅次于那时的年夜饭了。

客人一般是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这时爷爷和爸爸会拿出藏在家里很久的“劳动烧”,与客人喝酒谈天,远到国家大事,近到张三李四,谈天内容包罗万象。我和弟弟最喜欢有客人来,伙食改善了,还可以听故事,更重要的是这天如果犯下什么错事,大人也不会责备。

在这些客人中,最让人想念的是水林叔叔,他是浙江漾西人,人很高大,有一台黑白胶片的相机,这在当时是非常小资的东西了,买这台相机的钱在农村差不多可以娶一个媳妇了。父亲跟水林认识,是因为一次受伤。父亲在水泥船上摔了一跤,小腿前侧皮开肉绽,同行的人不能确定骨头是不是受伤,这时边上船里的一个小伙子叫我父亲躺下,腿伸直脚蹬船舷,如果不觉得酸痛,就是骨头没伤,不用去医院。此事成为他们结缘的开始,后来水林叔叔来过我家几次,还给我和弟弟拍照,这是我们最早的相片。慢慢地,大家就没有了联系,想来,他现在也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了。

还有一位是云翔伯伯,他是本村人,比我父亲略大,为人豪爽出手大方,做得一手好菜。我不知道一向节俭的父亲是怎么和他成为好朋友的,总之,到他家去,他肯定出手大方,买很多熟小菜给我们吃。他来我家,父亲也是尽己所能买上好酒好菜相待。我小姑妈出嫁,在家里摆酒三天,全是他掌勺,印象最深的是他氽肉皮,一锅菜油烧热,发好的肉皮放下去,肉皮像变戏法一样地膨胀,撑满了土灶上的大铁锅,看得我目瞪口呆。他爱喝酒,后来生了胃病,医生不让喝了,我想他从此也就少了很多乐趣。

2019-08-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