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熙凤染病,太医说是心气不足,鸳鸯说是血山崩,她究竟得了什么病?

 小涵读书 2019-08-25

人食五谷杂粮自然会生病。王熙凤虽然养尊处优,但也不能躲过疾病加身。

王熙凤得的病很奇怪。《红楼梦》书中对此有过四次描述。第五十五回,刚将年事忙过,凤姐儿便小产了,在家一月,不能理事,天天两三个太医用药。一月之后,复添了下红之症。一直服药调养到八九月间,才渐渐的起复过来,下红也渐渐止了。第七十二回,鸳鸯向平儿打听王熙凤的病情,听完平儿所说之后,鸳鸯说出了“血山崩”这个病名。第七十四,抄检大观园的第二天,王熙凤便觉身体十分软弱,起来发晕,遂撑不住。第七十七回,中秋节过后,王熙凤病已比先减了,但仍需大夫每日诊脉服药,吃调经养荣丸。

王熙凤究竟得了什么病,难道真是平儿和鸳鸯所说的“血山崩”?

其实太医的诊断并非如此。王熙凤生病后都请过太医,王熙凤小产后,两三个太医用药,并未说出病症。抄检大观园后,王熙凤病倒在床,请了太医诊治后,给了明确的说法:“看得少奶奶系心气不足,虚火乘脾,皆由忧劳所伤,以致嗜卧好眠,胃虚土弱,不思饮食。今聊用升阳养荣之剂。”太医的诊治结果是“心气不足,虚火乘脾”,不是“血山崩”,而且用药过后,王熙凤的身体确实慢慢好了起来。那么,平儿和鸳鸯为何却说王熙凤得的是“血山崩”呢?

1.平儿的描述确实象是“血山崩”。

平儿向鸳鸯说起王熙凤的病情时是这样描述的:“他这懒懒的也不止今日了,这有一月之前便是这样。又兼这几日忙乱了几天,又受了些闲气,重新又勾起来。这两日比先又添了些病,所以支持不住,便露出马脚来了。”平儿所说的重新又勾了起来,是指王熙凤原有的“下红之症”。添了些病是指“从上月行了经之后,这一个月竟淅淅沥沥的没有止住。”,而这个症状极象“血山崩”。

 血山崩是指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一般发病急骤,流血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所以平儿描述后,鸳鸯认定是“血山崩”。

2. 鸳鸯认定王熙凤得的是“血山崩”。

 平儿听到鸳鸯说出病名之后,啐了她一口,笑道:“你女孩儿家,这是怎么说的,倒会咒人呢。”鸳鸯见说,不禁红了脸,悄声说出了自己的理由,“究竟我也不知什么是崩不崩的,你倒忘了不成,先我姐姐不是害这病死了。我也不知是什么病,因无心听见妈和亲家妈说,我还纳闷,后来也是听见妈细说缘故,才明白了一二分。”

姐姐死于这种病,后来又听母亲说出缘故,所以鸳鸯对此印象深刻。平儿说完症状后,她下意识地说出了“血山崩”。

3.平儿和鸳鸯为何会说王熙凤得的是“血山崩”呢?

因为两人太过于关心的结果。人们往往都会这样,太过于关心一个人时,容易做出错误的或是不理智的判断。因为人动了真情后,考虑事情就难以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感情影响了理智的判断。

平儿是王熙凤贴身丫环,从小跟在王熙凤身边,后来陪伴到贾府,成为通房大丫头,是王熙凤最可靠的知心人。作为依附之人,她与王熙凤一荣俱茶,一损俱损。鸳鸯作为贾母身边的“可靠丫头”,她给贾母“当家”, 王熙凤给荣国府当家,两人处事办事往往需要互相配合。酒席宴上捉弄刘姥姥,贾琏偷当等事情,都有两人默契配合的身影。

王熙凤病情加重之际,又恰逢贾府渐入下坡路之时,李纨、贾探春和薛宝钗三人管家,也不如王熙凤一人管理的好。不仅杂事不断,而且还发生了绣春囊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平儿和鸳鸯自然非常关心王熙凤的身体健康情况,所以关切心急之下,才会私下里说出“血山崩”这种病。

4.王熙凤究竟得了什么病?

按照鸳鸯的说法,得了“血山崩”会使人致死。但王熙凤中秋节过后,虽然还需要服药,但是已经可以出入行走做事了。所以她所得之症不应是“血山崩”,而是太医诊治出的是心气不足。

其实在第五十五回,王熙凤小产之后,书中就明确写道:谁知凤姐禀赋气血不足,兼年幼不知保养,平生争强斗智,心力更亏,故虽系小月,竟着实亏虚下来。这里明确写出三个原因:一是禀赋气血不足,如同林黛玉一样,身体较弱。二是自己不知保养。王熙凤最初病了之后,自恃强壮,虽不出门,然筹画计算,想起什么事来,便命平儿去回王夫人,任人谏劝就是不听;后来再次病发,为了掩盖真相,竟然不请大夫,自己强撑,小病养成大病;三是争强斗智,处处想高人一等 。王熙凤在荣国府,既要揣摩贾母、王夫人的心思,又要与李纨和林黛玉、薛宝钗等与人相处,除此之外,还要与管家、丫环和仆人们斗心斗智,在这种情况下,她精力再旺盛,体质再强壮,也会亏虚下来。

所以,王熙凤真正得病不是能要人命的“血山崩”,而是身体亏虚后引发了妇科病。

一家之言,仅供闲看【文/小涵读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