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念动时皆是火,万缘寂处即生真。

 yxzxyz15 2019-08-25

大道之妙,全在凝神处。凡闻道者,宜领此意求之。凝神得窍,则势如破竹,节节应手。否则面墙而立,一步不能进。

学道之人,须要海阔天空,方可进德。心宜虚空,神宜安定,能使心不动,便可立丹基。

学道之人,以养心为主。心动神疲,心定神闲。疲则道隐,闲则道生。胸次浩浩,乃可载道。

凡人心不内守,则气自散。若能时时内观,则气自敛,调养脏腑,久之神气充足。古云:“常使气通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

动时茫茫,不如此心久在腔子里。学道者要先知收心法,再言静功。

定其心神,方可言道。要入玄关,须用定力。定则静,静则生。不但静中能静,必须动中能静,方见功夫之力。神定,内一着也。事来心应,事去心止。气定,外一着也。

语谨形正,语端气峻。下学要紧处,全在正气安神,忘心守口而已

心乃一身之主,故主人要时时在家。一时不在,则百骸乱矣,所以学道贵恒。始勤终怠,或作或辍,则自废也。

夫心之动,非心也,意也。神之驰,非神也,识也。意多欲,识多爱。去此二贼,真性圆明。不欲何贪,不爱何求。无贪无求,性如虚空,烦恼妄想,皆不为累。再加炼气,金丹可成,神仙可冀。

养气只在收心。心在腔子里,则气存矣。

凡人能治心,便是道中人。若全消俗障,何患乎不成。

人生做事,业传千古,不过此一点神光耳。然神非精不能生,而精非静不能养。欲至极虚极灵地位,须炼此能生、能养功夫。

世人当知俭之道,俭于目可以养神,俭于言可以养气,俭于事可以养心,俭于欲可以养精,俭于心可以出生死,是俭为万化之柄。若不知俭之道,惟以刻薄悭吝是趋,则于俭之道失之远矣。

凡入玄门,只以静性为主。如目前春庭新雨,四壁寂然,草木含春,暗藏长养。理会此中,就有个究竟,不必定以谈玄为道。

仙经云:专精养神,不为物杂谓之清。反神复气,安而不动谓之静。制念以定志,静身以安神,保气以存精。思虑兼忘,冥想内观,则身神并一。身神并一,则近真矣。

“一念动时皆是火,万缘寂处即生真”,此守中之规也。进道之要,无如问心。故云:“学道先须识自心,自心深处最难寻。若还寻到无寻处,始信凡心即道心。”

捷径之法,唯守此一心。阳气不走,相聚为元海。

万事萌芽,在乎一心。心动则机动,机动则神明而合之。故曰,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