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遵生八笺》•清修妙论笺(上卷)10

 钟家台 2021-04-14

《遵生八笺》·清修妙论笺(上卷)10

其次,潇洒荜门,乐贫甘贱。抱经济之才,泛然若无;洞古今之事,旷然若虚。爵之不动,禄之不受,确乎以方外为尚,恬乎以摄生为务,近于仙道,四也。其次,禀明颖之资,怀秀拔之节,奋志机之旅,当锐巧之师,所攻无敌,一战而胜。然后静以安身,和以保神,精以致真,近于仙道,五也。其次,追悔既往,洗心自新,虽失之于壮齿,冀收之于晚年。以功补过,过落而功全;以正易邪,邪忘而正在。坎坷不能易其操,喧哗不能乱其性,惟精惟一,积以诚着,近于仙道,六也。其次,至忠至孝,至贞至廉,按真诰之言,不待修学而自得。比干剖心而不死,惠风溺水而复生。伯夷叔齐之高风,曾参闵子之大孝。人见其殁,而道见其存。如此善行,充塞天地,谓之隐景潜化,死而不忘,此亦自然,人品超越,近于仙道,七也。人能得此七近,谓之拔陷区,出溺途,碎祸车,登福舆,可与涉养生之玄,神仙之津矣。”

《阴阳论》曰:“阴阳交泰,万物化生。故阴阳自少至老,化为五行。少阳成木,老阳成火,少阴成金,老阴成水,参土而和之,以成夫妇。故木以发之,火以化之,水以滋之,土以和之,金以劲之,故得品物成焉。五胜者,皆以生我为利,克我为用,利用相乘,故有成败。动静者,终始之道;聚散者,化生之门也。阳其动乎?阴其处乎?动以生之,静以息之。”

“发宜多栉,齿宜多叩,液宜常咽,气宜清炼,手宜在面。此为修昆仑之法。五者为不死之道。”

《太玄经》曰:“喜怒伤性,哀乐伤神。伤性则害生,伤神则侵命。故养性以全气,保神以安心。气完则体平,心安则神逸,此全生至要诀也。”

寒山子曰:“修生之道,除嗜去欲,啬神保和,所以无累也。内抑其心,外检其身,所以无过也。先人后己,知柔守谦,所以安身也。善推于人,不善归己,所以积德也。功不在大,过不在小,去而不二,所以积功也。然后内行充而外丹至,可以冀道于彷佛耳。”

益州老父曰:“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使心不乱求,心不狂思,不贪嗜欲,不着迷惑,则心先无病矣。心君无病,则五脏六腑虽有病不难疗矣。”

《真西山先生卫生歌》:“万物惟人为最贵,百岁光阴如旅寄。自非留意修养中,未免病苦为心累。何必餐霞饵大药,妄意延龄等龟鹤。但于饮食嗜欲间,去其甚者即安乐。食后徐徐行百步,两手摩胁并腹肚,须臾转手摩肾堂,谓之运动水与土。仰面仍呵三四呵,自然食毒气消磨。醉眠饱卧俱无益,渴饮饥餐犹戒多。食不欲粗并欲速,宁可少餐相接续。若教一饱顿充肠,损气损脾非是福。生食粘腻筋韧物,自死禽兽勿可食。馒头闭气不相和,生冷偏招脾胃疾。鲊酱胎卵兼油腻,陈臭腌藏皆阴类,老年切莫喜食之,是借寇兵无以异。炙爆之物须冷吃,不然损齿伤血脉。晚食常宜申酉前,向夜须防滞胸膈。饮酒莫教饮大醉,大醉伤神损心志。酒渴饮水并吃茶,腰脚自兹成重坠。尝闻避风如避箭,坐卧须教预防患。况因饮后毛孔开,风才一入成瘫痪。不问四时俱暖酒,大热又须难向口。五味偏多不益人,恐随肺腑成殃咎。视听行藏不必久,五劳七伤从此有。四肢亦欲常小劳,譬如户枢终不朽。卧不压缩觉贵舒,饱则入浴饥则梳,梳多浴少益心目,默寝暗眠神晏如。四时惟夏难将摄,伏阴在内腹冷滑。补肾汤药不可无,食肉稍冷休哺啜。心旺肾衰何所忌?特忌疏通泄精气。卧处尤宜绵密间,宴居静虑和心意。沐浴盥漱皆暖水,卧冷枕凉皆勿喜。瓜茄生菜不宜食,岂独秋来多疟痢?伏阳在内三冬月,切忌汗多阳气泄。阴雾之中毋远行,暴雨震雷宜远避。道家更有颐生旨,第一令人少嗔恚。秋冬日出始求衣,春夏鸡鸣宜早起。夜后昼前睡觉来,瞑目叩齿二七回。吸新吐故无令缓,咽漱玉泉还养胎。摩热手心熨两眼,仍更揩擦额与面,中指时将摩鼻频,左右耳眼摩数遍。更能干浴遍身间,按髀暗须扭两肩,纵有风劳诸冷气,何忧腰背复拘挛。嘘呵呼吸吹及呬,行气之人分六字。果能依用力其间,断然百病皆可治。情欲虽云属少年,稍知节养自无愆。固精莫妄伤神气,莫使苞羽火中燃。有能操履长方正,于名无贪利无竞,纵向邪魔路上行,百行周身自无病。”

涪翁《食时五观》:

一曰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此食垦植收获,舂磨淘汰,炊煮乃成,用功甚多。何况杀害生灵,为己滋味,一人之食,十人作劳。家居则食父母心力所营,纵是己财,亦承余荫。仕宦则食民之膏血,大不可言。

二曰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全此三者,应受供养,无愧缺则已。否当愧耻,不敢尽味。

三曰防心为过,贪等为宗。

 于上味食,务远物而求难得,是之谓贪。于下味食,起恚怒,以口腹之故鞭扑人,是之谓嗔。食不过充饥,而求食前方丈,是之谓痴。君子食无求饱,离此过也。

四曰正事良药,为疗形苦。

五谷五蔬以养人,鱼肉以养老。形苦者,饥渴为主病,四百四病为客病,故须食为医药,以自扶持。是故知足者,举箸常如服药。

五曰为成道业,方受此食。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先结款状,然后受食。既食,不可怠于道业。

《达庄论》曰:“恬于生而静于死,恬生则不惑死,静死则神不离生。故能与阴阳化而不易,从天地变而不移,生究其寿,死终其宜,心气平治,消息不亏。故求得者丧,争明者失,无欲者自足,空虚者受实。是以作智巧者害于物,明是考非者危其身。修饰显洁者惑于生,畏死而崇生者失其贞。”

庾阐《神论》曰:“天地者,阴阳之形魄;变化者,万物之游魂。神籁与无穷并吹,大冶与造运齐根。生资聚气之迹,死寄玄牝之门。视荣辱其犹尘埃,邈高尚而不顾。故能外安恬逸,内体平和。”

北宫子曰:“衣其短褐,有狐貉之温;进其茙菽,有稻粱之味;庇其蓬室,若广厦之荫;乘其荜辂,若文轩之饰。终身怡然,不知其为贫也。”

《象山要语》曰:“此道非争竞务进者能知,惟静退者可入。”

又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夫权皆在我,若在物,则为物役矣。”

“学者不可用心太紧,深山有宝,无心于宝者得之。”

“利害、毁誉、称讥、苦乐,能动摇人,释氏谓之八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