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府镇:浅谈刘家漕及古山寨群的历史文化价值 碚城小镇

 山乡武侠 2019-08-25

一 、刘家漕的兴衰

大凡世居在北碚天府镇文代地区的人,都能背诵这首代代相传民间的囗头禅,“有女不嫁刘家漕,包谷羹羹篙红苕” 。因刘家漕山地多,田土少,让人感觉有穷山恶水的贫瘠。世居者主要以种植包谷和红苕作为赖以生存的主粮。当然也就道出了这种不着边际的原因了。
刘家漕(天府地区)的地表形态为山地类型的低山区,海拔高度在 400-750米左右,最高为后峰山海拔 773 米,北高南低。山峰林立,沟谷交错,是典型的“一山三岭两漕”分布的地貌特征。山岭漕的延伸方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北西翼代家沟-后峰岩-水岚垭漕谷称“前漕” ,东南翼的叫“后曹” 。

“前漕”上漕土地垭 戴家沟段
“前漕”中漕郑家湾 沙垻段刘家漕源自刘氏宗族发祥地,椐考证,刘氏是明朝晚期从渝西双山冷水垭迁入重庆北部天池漕(今北碚天府文星场)。刘氏繁衍昌盛,天池漕渐渐被刘家漕取而代之。
地名是时代的标志,是历史的见证。地名不仅能反映当地的地理环境,更能反映古代民族迁移或征战的痕迹, 是文化遗产, 有似化石, 有文化层的指标作用。
笔者近年研究了川渝明末清初“湖广填川”部分姓氏的谱书记载。 明清之际,整个四川因战乱造成土著川人有“生民百余一”、“白骨露于野”,“土著川人仅十之一二”之说。由于人囗急剧减少,甚至整乡整村地消失,一些乡村地名也随之荡然无存。在后来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浪潮中必然产生大量新的地名,如: “王家漕:清初,王家迁此漕内定居,故名”。这些地名反映了明清移民情况,也成为“湖广填四川”的历史见证。
刘家漕大屋嘴清朝建刘氏老宅遗址
王家嘴清朝建刘家院老宅遗址

刘家漕系川东平行岭谷区,华蓥山脉的支脉中梁山脉的东北段, 观音峡背斜中上部分,漕上分上、中、下漕。中间“土地垭”地势稍高以北为上漕,以南为中漕,中漕最宽且较平坦。“枧漕沟”以下为下漕。刘家漕从北向南还有很多小地名。上漕三才生地区

上漕三才生煤矿民国时期碉楼旧址上漕东面主要有大田坎、龙塘、大岩湾、三才生、戴家沟。西面为金剑山、河西洞等。
中漕东面有土地垭、老龙洞、郑家湾、深基坡、大屋嘴、井沟湾、碾子堡、后丰岩、王家嘴、沙沟、文星场等。西面有斗碗寨、西山坡、梨子湾、张家湾、天福寨、凤凰湾等。
中漕后峰岩地区
后峰岩中心区《解放台》建于一九五三年
中漕天福寨、风凰湾地区下漕东面有枧漕沟、干河沟、万家湾、新湾、麻柳湾、中心、水岚垭、白庙子、干洞子、西面有兔儿寨、五井堰、冷水湾、拱桥、园通寺、邓家堡、张湾、冯家湾、牛角庙等。
下漕枧漕沟民居
下漕免耳寨山顶随着历史的变迁和人口增加,地域的管辖行政划分及地域名也在变。清乾隆十九年(1754 年)刘家漕划归文昌宫场,直到民国 1913 年,改建江北县时,文昌宫改名为文星场,1923 年改场为乡。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划江北、壁山、巴县的两镇三乡,成立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文星乡划归该区,后为重庆北碚区。刘家漕的行政区划,分合多次,如下漕有过白庙乡、麻柳乡,中漕文星乡。上漕有过大田乡、代家乡、龙塘乡。1958 年中下漕改为文星公社,上漕改为代家公社,1984年又改为乡。1988 年文星、代家合并为镇。因天府矿务局所在该辖区,故为北碚区天府镇。
中漕文星场原乡公所
文星场民国时期乡公所小洋楼
文星场正街原联合珍所旧址
文星场上场口路标
后峰岩车站
水磨房民国时期天府煤矿的碉楼刘家漕非贫瘠,地下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是西南有名的天府煤矿。 大清朝中后期,漕上就有从事煤窑开采的职业了, 刘家漕当然也随该产业极盛而商业也为之发展。这期间刘氏家族也成了旺族,清同治八年 1869 年,刘家在文星场下场囗菜市坝,修建了一座光亮雄伟、 古风威严的石牌坊。 牌坊制作精巧,高约三十余米,中间一个大门洞,两边各一个小门洞,大门洞上方有三、四层屋檐,屋檐中间有精雕细刻的“圣旨”两字。牌坊由大青石制作,光洁细腻,缝接严密,选用了刘家漕枧漕沟的上等石料。它耸立在南来北往的大路中,路人都要从它下面经过。
牌坊是中国封建社会为表章功勋、科弟、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之建筑物,然该牌坊就是皇帝降旨,清政府为刘氏之妻颜安人建造的,这是刘氏家族乃至刘家漕这个地方来说都是一种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殊荣。 此牌坊在重庆地区罕见,具有很高的民俗史料价值,惜“文革”期间被毀之一旦。
后峰岩早期发电厂烟囱建于民国
拍照于四十年代的后峰岩中心区堰塘(八十年代后改为后峰湖)
后峰湖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后期,发电厂的配套设施。
一九四四年峰厂煤仓给火车上煤过程
一九四六年后峰岩焦煤厂蜂窝炉 近一百多年来,刘家漕南北方向十几公里,原小煤厂三十多家,基本以煤为产业, 1933 年,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将刘家漕麻柳湾公和煤厂、芦梯沟天泰煤厂、枧漕沟同兴煤厂、后峰岩和泰煤厂、老龙洞福和煤厂、石芛沟又新煤厂组建了天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此后,天府煤矿公司又引进当时先进的河南中福煤矿的技术和设备,对天府煤矿进行改造。 中福煤矿与天府煤矿的合作,使天府煤矿发展状大,从抗战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天府煤矿基本上是西南煤炭工业的重镇,也是重庆近代工业史上重要的一页。

1934年天府煤碳公司兴隆湾办公地
天府医院前生,一九三八年文星医院撤消,在后峰岩东山坡建立临时诊疗所,有医生四人。一九三九年正式成立诊疗所设主任一人,中医、内科,外科医生各一人。一九四六年又改诊疗所为天府矿矿医院,东山坡与上碾子保分门珍和住院部。(这照片是天府医院前生,上碾子堡,后改住经保队)说到北川铁路,刘家漕的人都深感自豪,它是四川最早的铁路,这条铁路修建于上世纪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因起于江北县的白庙子(今属重庆市北碚区),止于合川县的大田坎(今属北碚区)故名北川铁路。 修建铁路主要将天府煤矿的煤炭通过铁路运送到嘉陵江边,再由船发往长江各地。该铁路是由卢作孚为董事长,由唐建章、李云根、张艺耘及各大小股东组建的北川民业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整个铁路沿刘家漕底谷而建,为此北川铁路给刘家漕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和辉煌。由于天府煤矿的驰名,刘家漕慢慢在人们中遗忘了。
北川铁路后峰岩车站(现在的电影院旁边)
1942年水岗垭火车站运煤的火车整装待发当年北川铁路建成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政界的孔祥熙、冯玉祥、翁文灏、居正、刘湘,知识界的黄炎培、章友三、张洪源等名人都来参观过。还有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使团和国內外报社记者来考察。有参观者曾留下这样的诗句: “自铸火车惯运煤,山中十里走轻雷,专家心血工人汗,此是渝郊第一回”。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由于上山煤挖完殆尽,生产基地转到下山磨心坡和刘家沟,北川铁路也完成了它运煤的使命,后峰岩最后一段铁路也在 1969 年拆除。
刘家漕失去了人流及商机,百年煤炭的过度开采,造成了严重的采空地段,矿区居民整体搬迁,原天府煤矿破产关闭。2017 年 7 月 4 日,百年老矿余下的最后一个矿井,磨心坡煤矿挂牌关闭,最终走下了历史舞台,刘家漕也日暮途远了。
天府磨心坡煤矿(原后峰岩一井和芦梯沟矿的下水平)
天府磨心坡煤矿2017年7月4日挂牌关闭
天府磨心坡煤矿工业广场一角
天府磨心坡煤矿煤仓广场二 、刘家漕古山寨群的考查
清朝的中后期,战乱频繁,匪盗横行。特别是清嘉庆元年(1796 年),川、鄂、陕、河南、甘肃五省爆发大规模白莲教农民起义。为躲灾避祸,刘家漕的几大姓氏家族,依附清政府为了尽快消灭白莲教,执行的剿、堵、抚并行战略方针,开始实行“坚壁清野”纷纷在险要的山头修筑山寨。刘家漕上漕至中漕(文代地区)西边的几座山顶上就有金剑山寨、斗碗寨、天福寨、兎耳寨。
刘家漕前漕,中、下漕西边外山,北高南低。山峰林立,古山寨均建在这段山顶上。这些山寨是什么年代修筑的呢 ? 根据采访刘家漕世居郑家湾村民,郑姓八十五岁老人口述;他儿时听他爷爷及村里其他长辈讲,这些山寨是躲白莲教的。刘氏家谱也有修山寨躲白莲教的序述。 笔者考查相关的文史资料及寨门上的石刻记载,这一古山寨群建造的大约年代为嘉庆、道光、及同治年间,依附清政府或依附大户,耗费巨资,历时数十年建设山寨,以备战乱时有藏身之所。以后每逢乱世,就有百姓不断加以修葺,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近两百来年古山寨曾接受过匪盗的洗礼,见证过战乱频繁的烽火岁月。
这些山寨坐落在海拔 600 米以上的高山上,天福寨和金剑山寨保存好一点,部份城墙和山寨门还完整,山寨大都选择在比较险要的山顶,依托天险,两面甚至三面临着悬崖,易守难攻。寨墙一般采用黄褐色的砂岩开成条石垒成,墙厚 2 到 3 米,高 3 到 10 米,内墙垒有台阶,可以登上寨墙。寨内面积 5 到 15多亩不等,建筑物多为瓦房,寨中又建寨,随形就势,错落有致。寨内还凿有蓄水池和水井。
(一 )天福寨
天福寨位于下漕五井堰西山顶,从后峰岩走路爬山到寨上要 50 分钟左右,只有两条路可上山, 山寨设有內寨和外寨,四周寨墙有寨门,从后峰岩去走北寨门, 从文星场经凤凰湾上山进南寨门。 城墙东面和西面是悬崖, 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寨中面积十余亩,寨内还凿有一个近 20 平方米的蓄水池,可供几十户人生存。据刘氏家谱记载,天福寨是刘家产业,有专门对山寨的管理条文,最早可追索到出生在山寨的人是咸丰中年(1864 年)的刘氏族人 。1949年后土改,产业分给其他村民,1959 年山寨村民迁到山下,山寨大量拆除。目前还余下一户村民住在山寨中,由于山寨无功能可用而荒废,那些年改田改土拆除了部份墙石,今遗址断墙还有,南门完好未受损坏,称得上是刘家漕如今保存较完整的山寨了。
天福寨北门残垣遗址
天福寨南门尚好(二)兔耳寨
兔耳寨位于天福寨南边,有五华里,占地有 5 亩,兔耳寨也是刘家的产业,寨西边悬崖上有三块巨大的石头自然重叠在一起, 南北走向, 长近十米, 宽六米,有近八米高,形如兔耳而得名,这种自然独特的石块造形在川东一代罕见,很有观赏价值,是刘家漕几百年来最好的景点。寨中有一口古井,常年不涸。兔耳石左下面岩壁上有石刻岩庙,雕刻有佛像十尊,只是毀于上世纪 60 年代,然岩庙及佛像残留还在, 整过山寨西边悬崖边还有一段城墙,余下只能看到残存的寨门和断墙的条石。
兔耳寨岩庙佛像残存部分遗址
三块巨大的石头自然重叠在一起。形如兔耳,由此而得名兔耳寨(三)斗碗寨
斗碗寨(又名长生寨),位置在刘家漕中漕,天府医院对面西山顶,天府矿务局中心变电所后山上,与郑家湾相对。在山下看山寨,恰似一个斗碗,故名为斗碗寨。该寨距离天福寨中间相隔两个山峰,大约八华里,山寨呈椭园形,城墙外墙由条石朵砌而成,里面堆土,高 4 至 6 米厚 2.2 左右,东面墙利用巨大岩石为墙体,上面再用条石垒成瞭望和射击孔。该寨中又分上寨和下寨,上寨为郑氏家族大户所建, 下寨为刘氏家族大户所建。 上世纪 50 年代后山寨就无村民居住了,上下寨中建筑物被拆,寨墙条石拆去修田改土,目前残垣断壁很少,寨內古井尚存,整个山寨已被荒草树木复盖,上山很困难,三面临着悬崖,好像是自身的一道天然屏障。尽管如今只剩下残存的构筑物。然寨内树木葱茏,为古寨也增添了不少生机。
斗碗寨寨顶全景
斗碗寨东面城墙,利用天然巨大岩石为墙体。(三)金剑山寨
金剑山古祠大门
该祠距今己有三百多年历史,始建于清康熙初年。金剑山寨(又名寨子山),位于刘家漕上漕,三才生正对面,西山顶上。山下北边有金剑山古庙莲花祠,该祠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佛教文化源远流长。抗日战争时期民国政府办的保育院,第二分院就设在古庙里。山上有国家天然林资源,树木茂密、珍希植物和古树众多。上世纪 50 年代前寨子还有人居住,土改后张姓村民分在寨子里,后迁在山下。山寨建造于大清朝咸丰至同治年间,在山寨的西门上方, 镶嵌着一块刻着字的石头, 上面写“大清”等字, “大清”二字清楚“咸丰”二字还有一点像,其它字基本氧化,无法辨认了。笔者 40 年前到过该山寨,那次是从东门进出的, 至今记得在山寨的东门上方, 也镶嵌着一块刻着字的石头,只是上面写着“大清同治年造”等字。然东门在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由于山体滑坡而毁。当年受限于人力、物力、财力的因素,历经数十年建设山寨,更堪老百姓的艰辛。金剑山寨目前西门保存完好,城墙也大多完整,寨门前有几棵参天挺立的大树很有观賞价值。登上城墙遥望山下,心旷神怡,北气银翔尽收眼底,此时此刻深感先人们的劳动伟业,更衬托出古寨的雄伟壮观。
金剑山寨的西门
西门上方镶嵌着一块刻有字的条石,上面写有大清等字笔者通过对天府镇刘家漕及古山寨考查,发现四座古山寨保存不好,金剑山寨和天福寨相对完整,有较高的文物保护和旅游价值,望最大限度利用好刘家漕及古山寨群的旅游资源,加强对文物的保护。

出品人 | 刘懿锋
采 写 | 曹正刚
排 版 | 陈云鸽
策 划 | 高晨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