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不能妒忌百万富翁,他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也就是说: “数学家不会妒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家, 他会妒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数学家”。 这是哪个名人说的?英国人罗素!那个在诺贝尔奖历史上,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数学家罗素。这成为诺贝尔奖历史上的唯一,空前绝后。 罗素,全名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生于1872年,卒于1970年,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反战斗士。 一、父母双亡,祖母带大 1872年5月15日,罗素出生于一个贵族庄园。 1874年,罗素2岁,母亲去世。 1876年,罗素4岁,父亲去世。祖母监护。祖母没有让罗素上一般子弟公学,而是让他在家接受保姆和家庭教育的教育。祖母送罗素一本《圣经》,对他非常严厉。祖母特别讲究规矩和清教徒的美德,而且不允许怀疑。 二、喜欢数哲,思写并行 罗素从小叛逆,对祖母的严厉,产生叛逆,喜欢上数学,因为数学是可以怀疑的,没有伦理内容。 1883年,罗素11岁,从其兄学《几何原本》。与家庭教师开始宗教问题上的哲学思辨,悄悄写下想法在寄往杂志上发表。这算是罗素在数学与哲学上的启蒙吧,思考就写作的习惯跟随他一生。 1889年,罗素17岁,遇到阿鲁丝·伯尔萨尔·史密斯,并爱上她,受到祖母阻挠。 1890年,罗素18岁,进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大一至大三专攻数学。获数学荣誉学位。 1894年,罗素22岁,即大四,参加伦理荣誉学位考试,说明他从没有放弃哲学。这一年,完成论文《论几何学的基础》,是数学与哲学的结合体。 三、初次婚姻,初入社会 1894年,罗素22岁,这一年毕业任英国驻巴黎名誉参赞,这是他第一次走向社会。同年,与阿鲁丝·史密斯结婚。这是他第一次走进婚姻家庭。 罗素自始至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对婚姻家庭也是这样,爱则合,不爱则离。一生有过四次婚姻: 22岁与阿鲁丝·史密斯结婚。39岁与她分居“冷战”。 49岁,与阿鲁丝分居10年后离婚,同多拉·布莱克结婚,有一儿一女。63年,与多拉·布莱克离婚。 64岁,与第三任妻子海伦-帕特里夏·斯彭斯结婚,有一儿子 80岁时,与第三任妻子海伦-帕特里夏·斯彭斯离婚,同第四任妻子美国的英语教授伊迪丝·芬奇结婚。 四、贵族血统,热心政治 1895年,罗素23岁,访问德国,研习于柏林大学。回英国,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讲授“德国的社会民主制”,选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管委会。开始关心政治与社会了。罗素关心政治是骨子里的,由于是贵族,他一心想当官,进入主流社会。他的一生,从来就没有放弃政治。这给他学术研究没有带来多来干扰,相反,每次当官受挫,都迫使他思考。他一思考,就写作,因而,他一生著书丰富。他一有机会,就演讲,一是可宣布自己的主张,二是可靠演讲挣得一点收入维持生计。思考、写作、演讲、政治成了罗素一生主线。 1896年,罗素24岁,偕夫人访美,到霍普金斯大学和布赖恩大学讲学。这也间接证明英国剑桥大学作为全球顶尖大学的地位,才毕业二年的大学生,就受邀到美国名校讲学了。这一年,他主要作品《德国社会民主》。 五、勤思勤写,数学哲学 访德访美,让罗素眼界大开,要出人头地,必须要有超人的作品,而罗素最擅长的还是数学与哲学。 1897年,罗素25岁,把大学论文进一步级思考完善,主要作品《几何学的基础》。 1898年,罗素26岁,在剑桥大学讲授莱布尼茨(与牛顿同时发现微积分)。说明罗素对早他出生二百年的德国贵族,哲学家兼数学家莱布尼茨有较深的研究。并与G.E.穆尔(英国哲学家,出过《伦理学原理》一书)一道反驳康德和黑格尔。这事也说明哲学一直是罗素的强项。 1900年,罗素28岁,出版《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出席巴黎召开的国际哲学会议。证明了罗素作为一名哲学家的国际地位。 1903年,罗素31岁,写出《数学原理》初稿,书中提出著名的“罗素悖论”,引发数学界震荡。并以论文《几何基础》获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研究员职位。这一年,罗素还写成了《自由人的崇拜》。 1906年,罗素34岁,提出解决“罗素悖论”的三种理论:曲折论、限量论和无类论 六、从政失败,数学轰动 贵族天生的使命就是要当官!但他确实是一名学者。 1907年,罗素35岁,竞选议员失败。 1908年,罗素36岁,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相当于中科院院士。这可不容易,靠什么?靠《数学原理》? 1910年,罗素38岁,任剑桥大学讲师。与A.N-怀德海合作撰写《数学原理》长达10年之后,该书第一卷问世。《数学原理》一书,被公认为是现代数理逻辑的基础,他所提出的“罗素悖论”推动了20世纪逻辑学的发展,他所主张的逻辑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数学历史的发展。
“罗素悖论”证明集合论有漏洞! 可十九世纪数学家们发现,从自然数与康托尔集合论出发可建立起整个数学大厦。因而集合论成为现代数学的基石。“一切数学成果可建立在集合论基础上”这一发现使数学家们为之陶醉。 可是,罗素让数学的基础动摇了,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第三次数学危机。德国的著名逻辑学家弗雷格在他的关于集合的基础理论完稿付印时,收到了罗素关于这一悖论的信。他立刻发现,自己忙了几十年得出的一系列结果却被这条悖论搅得一团糟。他只能在自己著作的末尾写道:“一个科学家所碰到的最倒霉的事,莫过于是在他的工作即将完成时却发现所干的工作的基础崩溃了。” 为填补这个漏洞,世界上的数学家们,包括罗素自己,又忙了几十年。这也是罗素《数学原理》写于1903年,问世于1910年的原因,这本书,奠定了罗素在数学史上的大师地位。 这年他还出版《哲学论文集》。 这一年,因受其不可知论观点的影响,罗素未能获得自由党提名为议员候选人。罗素骨子里没有放弃从政当官!写出了《反选举权的焦虑》一文。 七、婚姻低谷,学术高峰 1911年,罗素39岁,担任亚里士多德学会主席。学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家庭走向了一个新的低度,这一年,与夫人分居。 1912年,罗素40岁,写出《哲学问题》。 1913年,罗素41岁,在高等社会研究学院讲授“数理逻辑的哲理重要性”,在三一学院向异教人士讲演柏格森哲学。将数学、逻辑、哲学三者结合起来了,这是罗素与人不同之处,也是伟大人物与人不同之处,憨哥写过一篇文章《思想、逻辑、数学、实验是人类科学进步的四大基石》,有兴趣可关注查看。 八、政治受挫,狱中著书 接下来的几年,罗素政治热情又占上风,到处演讲,宣传反战。 1914年,罗素42岁,写作《柏格森哲学》,在牛津大学赫伯特·斯宾塞讲座讲演《哲学的科学方法》,在波士顿洛威尔讲座讲演“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知识”。撰写《我们对外界的认识》,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小册子《战争是恐惧的源泉》,公开进行反战讲演。加入工党。这是罗素在布道了,很多学者到一定阶段,就开始讲学布道了。罗素从没有放弃政治! 1915年,罗素43岁,向曼彻斯特哲学协会讲演“物质的基本要素”。罗素仍然在布道。 1916年,罗素44岁,因撰写《战时的正义》小册子批评对一位拒服兵役者被判两年徒刑的埃弗里特案件而遭罚款100英镑。变卖图书偿付罚金,朋友们为其买下图书。失去在三一学院的讲师职位。 罗素作为一个政治家,是不成功的,政治开始对其学术发生影响了,可能对其婚姻家庭都有负面影响,罗素倒霉的日子要来了!这年写作《协议的政策:对基尔伯特·穆瑞教授的答复》,出版《社会重建原则》一书。 1917年,罗素45岁,写出了《政治理想》、《无政府主义与公团主义》、《为什么人会打仗》。 1918年,罗素46岁,在伦敦讲述其《逻辑原子论》,这让他成为现代分析哲学创始人。由于在《自由之路》中引述美国国会对使用军队对付罢工者的调查报告而被判处六个月监禁;狱中待遇由第二级改为第一级,在布里克斯顿狱中完成《数理哲学导论》一书。 果不然,罗素坐牢了,但对哲学家来说,不一定是坏事。在牢里,罗素的思考更能逼近事物的本质,他在监狱完成《数学哲学导论》一书,为经典名著。 九、出访中俄,预言中国 1920年,罗素48岁,罗素出狱,访问俄国,写作《布尔塞维克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访问中国,在北京讲学一年。好像中国很多知名学者的文章中都谈到过这事。二年后,他写出《中国的文化问题》一书,对中国有四个预言:
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看罗素对中国的四个预言,还是很准确的。 十、儿女出生,家庭困难 1921年,罗素49岁,与阿鲁丝分居10年后离婚,同多拉·布莱克结婚。儿子约翰出生。天命之年,老来得子,罗素当爸爸了。这时的罗素,因为参加反战活动被校方开除,靠出版教育方面的书籍谋生。我们见到的很多心灵鸡汤是这个时期写的。出书和演讲是罗素谋生的主要方式。 这年他写出了《心的分析》。 1922年,罗素50岁,成为英国工党议员候选人。为M.D.康韦纪念讲座作《论自由思想与官方宣传》的演讲。写出了《三种途径走向世界》,这时的罗素,学术、政治合为一体了。但他不像一位学者,更像一位自由斗士。 1923年,罗素51岁,女儿凯特出生。罗素心情应该不错,写出了《工业文明的前景》《原子论ABC》。 十一、美国巡讲,科学教育 女儿出世,让罗素回到当爸爸的责任,一方面靠写书演讲挣钱养家,另一方面增加了对家庭、婚姻、教育的思考。 1924年,罗素52岁,在美国巡回演讲《科学的未来》《怎样获得自由与幸福》。以《布尔什维克主义与西方》为题,面对“争取公众参议社团”人士,同司各特·尼尔林辩论。这时的罗素,完全是一个政治人物了。 1925年,罗素53岁,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讲演《物之分析》,写《相对论ABC》,又回到哲学家、数学家的身份了。 1926年,罗素54岁,三岁的女儿把罗素培养成为一名教育家,出版《论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教育与善的生活》。 1927年,罗素55岁,在美国巡回演讲,总结出了《罗素文选》、《哲学大纲》、《物的分析》。 十二、创业办校、快乐人生 1927年,55岁的罗素想到了创业,在彼得斯菲尔德附近的塔山开办学校,自任校长,夫人多拉任女校长。 他仍然没放弃政治,在巴特尔塞市政厅为全英非宗教人士协会南伦敦分会演讲《我为什么不是基督徒?》。 1929年,罗素57岁,在美国巡回演讲。在伊利诺州埃文斯顿的西北大学为当代思想班学员演讲《通向世界的三条道路》。出版《婚姻与道德》一书。 1930年,罗素58岁,在纽约同约翰·库柏·波伊斯辩论“现代婚姻是不是失败?”写出《哲学对文明作过贡献吗?》,出版《赢得快乐》。 1931年,罗素59岁,在美国巡回演讲《科学观》。同舍伍德·安德森辩论“家庭是否将消亡?”其兄弗兰克逝世,承袭爵位成为罗素伯爵第三。但是他很少在公开场合这么称呼自己,或被别人这样称呼。 1932年,罗素60岁,写出《教育与社会秩序》。 1933年,罗素61岁,写出《数学的性质》。 1934年,罗素62岁,出版历史专著《自由与组织》一书。 1935年,罗素63岁,与多拉离婚,退出所办学校,离婚后,布拉克独自把学校办到1939年,并一直主张“自由教育”和“爱的教育”。罗素的第二位夫人继承了罗素的办学思想。这一年,罗素出版经济学专著《悠闲颂》,早于凯恩斯提出消费观。写出了《宗教与科学》一书。 1936年,罗素64岁,在泰恩河上纽卡斯尔的阿姆斯特朗学院为格雷伯爵纪念讲座演讲《宿命论与物理学》。与第三任妻子海伦-帕特里夏·斯彭斯结婚。 1937年,罗素65岁,儿子康拉德出生。 1938年,罗素66岁,在牛津大学作系列讲座“语言与事实”。 十三、旅美八年,座上嘉宾 1938年,罗素访美并旅居到1944年。与T.V.史密斯和保尔·道格拉斯在广播上谈论《驯服经济力》问题。任芝加哥大学客座教授至1939年。 1939年,罗素67岁,搬到美国,被任命为纽约城市大学教授。参加芝加哥圆桌广播讨论,谈“安全感在增长吗?”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俱乐部演讲“现代世界中知识分子的作用”。在洛杉矶加州大学举行讲座直至1940年。 1940年,罗素68岁,在哈佛大学威廉·詹姆斯讲座演讲《探寻意义和真理》。由于伯特兰·罗素案而丧失纽约市立学院的任命。 1941年,罗素69岁,在宾夕法尼亚州梅里恩的巴恩斯基金会演讲“哲学史”。与亨廷顿·凯恩斯、阿兰·泰特和马克·范·多林共同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增长知识”节目谈“黑格尔哲学史”。与雷克斯·斯托特在WEAF电台作“话说自由”节目的广播谈话。 1942年,罗素70岁,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增长知识”节目与雅克·巴曾谈“笛卡尔的《方法谈》”,与司各特·布坎南和马克·范·多林谈“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后又与凯萨琳·安·玻特谈“卡洛尔的《艾丽丝漫游奇境记》”。在美国空中论坛谈“印度如何了?” 1943年,罗素71岁,终止巴恩斯合同,顺利了结五年合同的终止诉讼。 1944年,罗素72岁,在纽约的兰德学院讲演,在WEAF电台谈论“与苏联合作”问题。返回英国。 十四、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七十二岁后,罗素的人生进入开挂时代,当了剑桥大学的官,飞机遇难不死,获了诺贝尔文学奖,80岁还娶了一个年轻妻子,开始创作写小说! 1944年,罗素72岁时,再次被选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管委会,上一次,进入剑桥大学管委会是23岁时,时隔五十年! 在管委会,他主持年度课目《无论证的推论》。 1945年,罗素73岁,出版历史专著《西方哲学史》。 1947年,罗素75岁,在同仁寓所向全英图书会社讲演《哲学与政治》。 1948年,罗素76岁,在去挪威的特隆赫姆作讲演“防止战争”的途中飞机失事,身穿笨重大衣游泳十分钟后得救。写出《人类知识》。在英国广播公司里恩讲座作头几讲,谈《权威与个人》。罗素命大!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1949年,罗素77岁,被授予勋章。为威斯敏斯特学院演讲“原子能与欧洲问题”。 1950年,罗素78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表彰他所写的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1951年,罗素79岁,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马切特基金会讲座演讲“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为哥伦比亚广播电台的第三节目撰稿,谈《美国的政治和文化影响》、《科学方法的性质与根源》,以及《怀疑主义与忍让》。 1952年,罗素80岁,与第三任妻子帕特里夏离婚,同第四任妻子美国的英语教授伊迪丝·芬奇结婚。 看到这段,让你怀疑人生了,80岁新婚,在中国只有杨振宁才能比一比! 这一年,罗素又做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创作小说。他匿名出版了第一部小说《x小姐科西嘉历险记》,之后又相继出版了两部短篇小说:《近郊的撒旦》、《显要人物的恶梦》,它们是用寓言形式写成的。罗素的散文在英国文学中也享誉甚高。 十五、和平斗士、思考总结 1955年,罗素83岁,以其为世界和平所做的工作被授予银梨奖杯。争取到爱因斯坦的支持(爱因斯坦在同意信寄达前不久逝世),发表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或称《爱因斯坦——罗素宣言》)。他还向各国著名科学家征集签名,召开了一次世界性会议,商讨采取什么实际步骤来应对由原子武器出现面临的危机。由于签名的科学家很多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该宣言造成了很大影响。其后,该会议逐步演变为《维也纳宣言》。 1958年,罗素86岁,为促进核裁军活动,而后创立非暴力反抗运动百人委员会。20世纪60年代,罗素出版了自己的三卷自传《罗素自传》,并参与了肯尼迪遇刺事件的调查。 1961年,罗素89岁,参与一个核裁军的游行后被拘禁了7天。他反对越南战争,于1967年5月和萨特一起成立了一个被称为“罗素法庭”的民间法庭,以揭露美国的战争罪行。罗素骨子里流的是不安分的血!89岁上街游行被拘禁7天,折腾后又活了10年,老头子命真硬! 1965年,罗素93岁,出版《论科学哲学》一书。 1972年2月2日,罗素逝世,虚年99岁! 纵观罗素的一生,可用“勤奋”二字概括。一生都在思考,一生都在写作,一生都在演讲。 罗素一生专注于哲学,专注于数学,专注于文学,专注于和平,专注于自由。每个领域都达到了人类的新高度。 作为哲学家,罗素留给我们太多“名人名言”,关于人生婚姻家庭幸福教育的罗素名言,是我国中学生在作文引用最多的,也是现在网络心灵鸡汤中流传最广的。 作为数学家,罗素留给我们的数学遗产是“罗素悖论”,引发了数学史上的第三次数学危机。他用哲学家的角度写出《数学原理》,将哲学、数学、逻辑学融为一体,成为数学经典。 作为文学家,罗素一生都在写作,并身体力行留下大量的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80岁后开始创作写小说、散文。 作为反战斗士,罗素一生有惊无险,二次入狱,一次飞行事故让他越战越强。发表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后变成了《维也纳宣言》。 作为自由主义者,罗素一生四次婚姻,合则婚,不合则离。这和中国传统道德是相违背的。 总之,罗素是一个人生赢家,活了99岁!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数学家! |
|
来自: 冬不拉拉 >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