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知北游》新解(四)圣人不自生

 龙潭今语 2019-08-25



知北游(四)

第四章 圣人不自生

你也许读过这则寓言,但你已经忘记它究竟在向你警示什么。告诉你,你的记性没有戏弄你,因为流行的庄注,它什么启示都没有。文言文转换成了白话文,但文言文的智慧却撕裂成了白话文的茫然。要问庄子究竟在这里说了些什么?他讲述了一个能让你安魂入梦的美妙故事。

【原文】舜问乎丞:“道可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

人物解。舜指大舜。舜问丞,说明此时舜以即帝位。丞是谁?成玄英认为是帝师,并无依据。从下文丞对舜的回答可以断定,丞是虚构人物,这个人物的设计是用来抒发老子思想的,整篇问答不是纪实而是寓言。《庄子·天地篇》有这样一段话:“尧之师曰许由,许由之师曰啮缺,啮缺之师曰王倪,王倪之师曰被衣。”庄子开出了一长串的师徒名单,其实是在说,从祖师爷被衣到帝尧,道德逐渐沦丧,一代不如一代。这是庄论的一条脉络,贯穿整个《庄子》,也体现在不同的寓言中。庄子认为,往上可追溯到黄帝时代,随着王权的兴起和国家形态的逐渐形成,社会等级差异愈演愈烈,道家所崇尚的自由、平等、快乐日渐消亡,所以是一代不如一代。再由尧传位至舜,国中已无人明白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这里庄子以舜问丞答的形式,道出了老子对圣人的一番定义,同时又含蓄地指出,舜不可与圣人同日而语。

圣人不自生。这则问答实际上是庄子对老子《道德经·第七章》的一个诠释。原文是:“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段话的完整涵义,我们会在下文逐一解释,这里先说一下这段话的哲学背景。老子认为,天地与万物是一对阴阳,天地为阳,万物为阴。圣人和百姓也是一对阴阳,圣人为阳,百姓为阴。一切阴阳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生相息,任何一方不可能独立存在。天地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万物的生生不息,万物一旦彻底灭绝,天地也就不复存在了;反之,一旦天崩地裂,万物也灰飞湮灭。圣人与百姓的关系,就如同天地与万物的关系,圣人因百姓的存在而存在,百姓不存,圣人自灭;而百姓若失去圣人,就如同人失去了头脑,也无法赖以生存。因此,圣人的存在,是人类社会的必然!只要有百姓存在,就必然有圣人存在。于是,圣人的产生便是客观规律的结果,而不是任何主观愿望所能够左右的。这就是圣人不自生!不自生,是说来到人间并不是自己的选择,而是客观规律的产物,这便是汝身非汝有也。

何为圣人。因为圣人不自生,所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生存。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以百姓的利益为先,置自身利益于后,于是百姓才推举圣人为领袖;圣人不考虑个人得失,而是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于是百姓才愿意追随圣人,圣人也因此而得以号令天下。按照道家的哲学观,圣人就如同天地,天地滋润万物生长,并不是为了索取任何回报,这可称之为无私;但万物在天地的滋润下一代代生息繁衍,却反过来成就了天长地久;天地因此而能长且久,这等同于成就了天地的自私。从这个意义上讲,无私成就了自私。同样的道理,圣人无我,一心为民,赢得了百姓的信赖,所以才能一呼百应,号令天下。如今,舜己即帝位,登上了圣人的宝座,理应明圣人之理,行圣人之德。但言谈之间,却发现舜并不懂圣人之道,不明白圣人的自私出自无私,眼里只有号令万方,以为道可以助他征服天下,所以提出了道可得而有乎这种不明道的问题。上一节中,我们已经说的很明白,道不可以为我所用的,更不可为我所有。庄子是在告诉人们,舜虽然身居圣人之位,但并无圣人之心。汝何得有夫道?是说你怎么能够拥有道?有夫道,指拥有那个道,夫,是强调。这句问话一语双关,既是对舜问话的回答,也是对舜不明道的反问:你凭什么能够得到道?充分体现了庄子语言艺术的高超境界。

【原文】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 ;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子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行不知所往,处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 。天地之强阳气也,又胡可得而有邪!”

圣人的表现形式。舜接下来问:“我的身体不是我的,那它是谁的?”这是再次点明舜未通圣人之道。丞的回答是庄子对老子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生存的解释,从多个方面进一步阐述老子的真义。首先,我们在名称上要做一个小小的切换,丞接下来的讲述中,天地和舜都成了代名词,分别代表老子理论中的道和圣人。庄子在这里阐述的是个哲学命题,与舜究竟是否是圣人已经没有关系了。此时的天地之所以不能当成实际的天地,是因为在老子哲学中,天地与圣人是平行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只有道是凌驾于两者之上的。天地之委形也,是说根据老子理论,圣人是必然会产生的,是道赋予了他的存在;委,是委托、指派的意思;形,指存在。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是说圣人这一角色是有专门设计的,他的作用就是要填补社会职能的某些空缺,发挥百姓所无法胜任的作用;在远古时期,这就是观天象,识农时。生,指出生,表示圣人来到人世;和,指协调,表示使社会职能完善以致于能正常运转。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是说圣人来到人间是负有使命的,他的任务就是治理国家,管理社会。这里,性命表示活着就是为了…,有使命的意思;顺,指治理、管理。子孙非汝有,天地之委蜕也,是说圣人生儿养孙就是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接班人。蜕,本意蜕变,这里表示社会的演变和进化;要使这种变化发展持续下去,就需要有一代代的圣人薪火相传,延绵不断。

圣人的所作所为。我们在上一章黄帝论道中已经介绍过,老子的无为论实质上就是社会分工论。圣人的社会分工和百姓的社会分工既相互对立(指不可相互替代),又在共同的目标下达到了统一(指社会生存发展)。所以圣人无为不是光屁股嗮太阳,而是要做一系列百姓干不了的事。上述的委形、委和、委顺、委蜕,又给了我们更具体的认识什么是圣人应该做的事。那请问,圣人做这些事的动机是什么呢?是为了功名?还是为了权力?或是为了富有?答案都不是!因为圣人不自生,所以他的行为也不自发。也就是说,圣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按照道的意旨在办事。圣人不过是道的影子,他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什么,这就是行不知所往。这里,行不再局限于行走,而是泛指一切行动。其次,圣人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不知道自己所用的方法是从哪来的,言外之意是道塞给他的,这就是处不知所持。处,指处理事务;持,指所凭借的工具或方法。其三,圣人在决定哪些事该做、那些事不该做时,不知道是谁帮他做的选择,言外之意是道帮他做的决定,这就是食不知所味。这里,食已经不再局限于食物本身,而是代表一切喜好和选择;不知味则是象征圣人的决定根本不是自己的选择。

幕后总导演。通过庄子高超的艺术展现,我们对老子圣人不自生的抽象概念有了非常具体的认识,生动而形象。这是庄子无与伦比的魅力。圣人耀眼而遥不可及的光环在这里融化成了一颗社会元素,它有自己特定的社会功能,和谐地运行在社会这部巨大的机器中。所有的社会成员变成了不同的社会元素,都可以在这部机器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遵循着同样的运行规则。这一复杂的规则体系的制定者就是天地之强阳气就是指道。物静为阴,动为阳。物体靠自身的阳气驱动着各自的运动。而驱动着宇宙这一庞然大物不停地运转着的是一股超级阳气,称之为强阳气,它就是道!

       常人有自身。说到这里,大戏就已经落下了帷幕。作为谢幕,给大家献上一首安魂曲。圣人无我,并不意味着常人无我,恰恰相反,老子哲学思想指出,常人必定有我!这是对立统一规律所决定的。如果你是圣人,恭喜你,你已经超脱到了忘我的境界。如果你是常人,听一句劝告,不要被流行的庄注所忽悠,你不需要忘我,有我是你最正常的自我表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