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快报 新用户必领6.2元 今天讲一个不温不火的印人,师承自然是名门,同门的师兄弟们个顶个的厉害,如陈巨来、方介堪、叶潞渊、张鲁盫等,而此人却不如其他人那样享誉全国,但是你又不能不知道此人的存在,毕竟此人的成就还是超越一概大众的,此人就是赵鹤琴,赵叔孺的侄子。 赵鹤琴的艺术底子基本上都得自他的叔叔赵叔孺,书精篆隶真草四体,画是山水、人物、花卉皆能,尤其是画马更是一绝,不过除了书法、绘画其篆刻才是其最大的看家本领。 赵鹤琴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去了香港,主业还真不是篆刻,而是任职南洋纱厂,晚岁才辞职并到新亚书院任教,所以其艺名如果不熟悉篆刻的可能就不大知道此人的存在了,但是论及在港澳台东南亚那还是不遑多让的,所以我所说的不温不火也特指这个原因,而因为早年移居港台的篆刻家们大多都面临这个问题罢了。 接触赵老的印章很早,自己手上也不多,只能就着自己的感受写写,马国权老先生所述赵老喜欢在边款中发表一些个人看法,主要是治印知识方面的,可惜无缘得见,自己所接触的大多是赵老的穷款,穷到只有鹤琴两字,还有一方是给张大千所做的巨印,上款人尊称大千画伯,这也看的出来赵老对张大千的尊重了,而自己手上也恰好其所做白文印和朱文印都有,也就可以做个比较了。 其所做朱文印走的是赵叔孺的路子,法度谨严,但是又没有陈巨来的事无巨细,看上去还是有一些人的痕迹留存,而所做白文印气势上也是大气磅礴,很有视觉冲击感,所以喜欢赵叔孺极其弟子一路的人可以先从赵鹤琴的印作下手。 而其所述篆刻功夫,只在书法,能书自能刻,初不必问刀法也,绘画亦何独不然;古人作书画篆刻,无不朴厚,盖半由功力,半由性情,更须平素修养耳。真真的一语中的,其实这句话套用在任何行业不是如此呢,想做的好,先问问你自身的素养到没到罢了。 赵鹤琴个人生平介绍: 赵鹤琴(1894—1971),字惺吾,号铁樵,晚号臧晖老人。所居日鹅池轩、臧晖庐、陶真楼。浙江鄞县人。为赵叔孺先生从侄。 赵鹤琴治印严守叔孺先生矩度,所作古玺、汉白文印、宋元朱文外旁骛黟山印风及边款等,均极肖似,气息浑厚,功力深湛。居港二十余年,作印千余方,辑成《臧晖庐印存》十卷,《赵鹤琴印谱》上海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序、《美术家人名词典》、《近代印坛点将录》。在新亚书院艺术系任教时,编有《现代篆刻学》讲义三十余章,精审而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