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玻璃光玉器工艺

 睫毛上的风尘 2019-08-26

唐代以前玉器的玻璃光,并不是经过抛光的工艺处理方式成形的,而是经过,从粗磨,到细磨,再到精磨的多次研磨处理,逐步磨出来的玻璃光。

通过对古玉玻璃光特征以及磨制工艺的技术特点方面的研究,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唐代以前玉器的玻璃光,并不是经过抛光的工艺处理方式成形的,而是经过,从粗磨,到细磨,再到精磨的多次研磨处理,逐步磨出来的玻璃光。事实上自唐代以后才出现了抛光工艺。

简要的证据如下:

1 特别是战汉时期,玉器的方、圆以及平面结构的玻璃光玉器,其面与交角就如同刀刃一样锋利。而且玉器的玻璃光面,就像现在的玻璃表面,没有任何磨过的工艺痕迹。

这说明古玉真品玻璃光,只有通过研磨平台进行手工研磨,才会使平面出现光滑平整的玻璃光效果。而且玉表没有任何磨痕。磨制平面玻璃光,必须用研磨平台,进行手工方式的研磨,才会形成均匀的玻璃光,无论锋利的棱角还是没有任何磨制痕迹的平面,也只有釆用这种手工的平台方式研磨,才会使棱角形成锋利度,除此不会有其他的工艺处理方法和手段。

但是现在的赝品,加工成形以后,进行高速下的强化抛光,这种抛光手段:

第一,会造成平面出现微弧形抛面。

第二,会使棱角缺乏锋利度。

第三,玻璃光面会出现抛光线痕。

这是赝品强化抛光的三大技术缺陷,从而曝露造假的证据。

2 真品无论是平面、圆抛面、曲线以及不规则面,其玻璃光面非常均匀。要达到这种工艺效果,必须首先把基础面磨制处理的十分均匀平整。如果不经过基础面的反复细磨和修磨处理,磨制出均匀的工艺面,一旦玻璃光形成以后,就会出现波浪形的光感效果。

赝品伪造不成功的原因,恰恰是基础面处理不均匀。由于缩短工艺程序,偷工减料、急功近利,最终玉器表面必出现波浪的玻璃光。


3 在鉴定中,我们通常称赝品的光亮为贼光,贼光的形成是因为现代抛光材料的成份和纯度很高。而且具有不同的标号,与原始时期研磨玉器所使用的,含有多种岩石成份的砂浆成份不同,因此新老真伪的光亮级也不同。这便是传统鉴定,习惯称贼光与柔光的证据解读。

4 真品玻璃光玉器,经过千年的地下侵蚀,出土以后的光亮级别必然会出现衰退。这种光亮衰减,表现在玻璃光表面的微老化特征上。而且真品具有数条标准和证据。

而赝品没有这种千年老化的过程,因此不会具备真品的老化衰减特征,这便是我们揭露赝品的证据。

除此之外,真品的平面被磨制形成玻璃光以后,再对线条纹饰进行磨制,这是真品的加工程序。但赝品釆取的是,磨制全部完工以后,再进行整体的强化抛光。伪造技术程序错了,表现的特征效果,也必然给我们提供造假的证据。

通过与造假者技术方面的交流沟通,造假者也不得不承认,只在玻璃光工艺处理这一个方面,就无法伪造成功。

如果赝品不按照原始磨制玉器的设备精度和稳定性,不按照传统的工具和研磨材料,不遵寻原始的加工技术程序,不具备原始设备工具的低标准化程度和低工效,就不可能伪造的与真品一模一样。

通过对比一定能够,对真伪进行客观科学的举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