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

 木香草堂 2019-08-26

 苏州文庙位于苏州市人民路,创建于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集府学与文庙为一体,历史上曾因规模弘大,而被誉为“江南学府之冠”。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

苏州府学文庙由北宋名臣范仲淹主持兴办。范仲淹时任苏州知州,履职次年设学立庙,因办学有方,一时名闻天下,成为各地州、县学效仿的楷模。此后经历朝历代拓建,苏州府学文庙布局日臻完善,形成了以大成殿为中心的孔庙建筑群和以明伦堂为中心的府学建筑群,亭台楼阁错落有序,至清乾隆时期,府学文庙合计占地面积达10万平方米,就此规模而言,是当时仅次于曲阜孔庙的全国第二大文庙。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苏州文庙现存规模大致有鼎盛时期的六分之一,但仍保持着东庙西学、两轴并列的格局,并保存有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崇圣祠、七星池、明伦堂等重要建筑,另有数十棵古银杏及廉石、文天祥石刻等文物点缀其间,旧制伟岸,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苏州文庙中,大成殿是其主体建筑,面宽七间,进深六间,约六百平方米,共有五十根楠木柱支撑,为天下罕见奇观。大成殿建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因此其梁架结构、斗拱、鸱尾,都是宋代建筑的风格,重檐多宇,崇台列阶,古朴庄重,气势轩昂,明朝中期又有重修,是现在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

“欲祭天者,先祭棂星”。棂星门建于元代至治二年(1322年),明成化年间重修,高8米,宽25米,8柱,7间,柱枋上镌刻龙凤,云鹤,花卉如意图案。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

苏州府学文庙在清末科举废除后,日渐荒废。直到1981年政府重修文庙,同时在文庙内辟建碑刻博物馆,时为全国首创,文庙也因注入新的内涵而获得新生。苏州碑刻博物馆内碑刻颇多,收藏有3000多块石刻和近万张拓片,其中不乏陆机、黄庭坚、苏洵、苏轼、文天祥、文征明等名家手迹或诗碑,以人物、历史、经济、书法等主题分类陈列。其中,尤以“天文图”、“地理图”、“帝王绍运图”和“平江图”四大宋碑最为著名,简称“天,地,人,城”碑。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

《平江图》碑高2.76米,宽1.48米,单线阴刻,刻于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该碑精致地描绘了当时平江府城(即今苏州城)的布局状况,包括城墙、官府、寺观、商行、书院、仓库、兵营、园林、河流、桥梁、道路等各种建筑和名胜古迹,标出了613处名称。图中绘有总长约82公里的数十条河道和359座桥梁,充分反映了江南水乡城市的风貌。它还记载了50多座寺庙道观、12座古塔、65座跨街牌坊,其中不少保留至今。因碑刻年代久远,1917年曾对模糊不清之处加以深刻。这幅平江图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城市平面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另外三块宋碑都是在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由黄裳绘制,并在淳祐七年(1247年)由王致远刻就的,格式均为上图下文。《天文图》碑高1.9米,宽1.08米,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东方星象图。其上部刻有北宋元丰年间观测到的星辰1440颗和星座280个,下部刻有2091字的注释,简要介绍一些星体和天文现象,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天文学水平。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坠理图》(地理图)碑高2米,宽1.07米,详细刻绘了宋朝的山川城池,图下有645字的注释,大致记述了中国自禹至宋的版图变迁。它与西安碑林中的《华夷图》、《禹迹图》并列为中国三幅最古老的全国性地图。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帝王绍运图》碑高1.83米,宽1米,上部以图表方式列出历代帝王世系,排列十分详尽清晰,下部是550字的简要评述。



江南运河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京杭大运河系列36-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