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鼓楼位于天津南开区,历史上几经拆毁与重建,现鼓楼为2000年重建,利用现代技术、材料与传统建筑形式完美结合,风格弥古而不拘古,雅俗共赏。

.

.

.

.
天津鼓楼为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之一。明朝永乐二年,天津设卫筑城,弘治六年(1493)拓建砌成砖城,修建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的城楼和四处城角的角楼,而位于城中心的鼓楼,也是与此同时修建而成。

.

.

.

.
天津鼓楼历史上高三层,楼底一层为砖砌方台,下宽上窄,辟有四个拱形门洞,通行东西南北四条大街。方台之上修建了两层楼,第一层供奉观音大士,天后圣母,和关羽岳飞等;第二层悬有重三百斤的铁钟一口。楼前悬挂清代天津诗人梅小树撰写的木板对联:“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光绪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城墙被拆除,唯有鼓楼虽遭损毁,但主体幸存。不久,楼为消防队占用,作为瞭望台。民国十年,照原样重建,以碧瓦丹楹,焕然一新重新成为津门一景。1952年11月,因贯通道路,鼓楼拆除。

.

.

.

.
1994年,鼓楼所在的老城厢地区开始危陋房屋改造工程,规划中同时重建鼓楼。重建后的鼓楼体量增大,建筑27米见方,主体为钢混结构,砖城木楼,须弥基座。木楼外形按明清木作大式,设斗拱和飞檐,做殿式旋子彩画,重檐歇山屋顶。瓦作大式灰色简瓦屋面、绿琉璃券边、汉白玉栏杆,脊上飞檐走兽。砖城四面做明式七券七伏锅底券拱门,穿心门洞,四拱门上方恢复汉白玉城门石,仍按古制镌刻“镇东、安西、定南、拱北”字样。

.

.

.
天津鼓楼与同时兴建的鼓楼商业街均为仿明清风格的建筑。登鼓楼可俯瞰四方,鼓楼商业街为十字型,呈大鹏展翅之雄姿。街道建筑主体2-4层,高低错落,整体功能布局为北街的古玩城和黄金阁艺术市场、东街的精品购物街,以及南街以天津传统民俗文化、商业及餐饮为主的东方不夜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