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岑溪这位父亲厉害了,把4个孩子都培养成了大学生!

 我的书海601 2019-08-26

“民生老友记”节目组对廖克业一家的采访报道(来源:梧州电视台)

曾经有这么一句话:“自古寒门出贵子,从来纨绔少伟男。”虽然此话有点以偏概全,但是也不无道理。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出身贫寒的孩子,他们明白一个道理:知识改变命运,所以会更加努力去学习。

在岑溪筋竹镇横垌村,有一户姓廖的人家,户主叫做廖克业,他的四个孩子都是大学生,这对于农村人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感到特别自豪的事儿。

1

一家四名大学生

今年51岁的廖克业,是筋竹镇横垌村十一组的一名普通村民,他的不普通之处在于,把家里的四个孩子相继培养成了大学生。

据了解,廖克业的四个孩子,一个哥哥、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分别就读于广西医科大学、玉林师范学院、上海海事大学、山西大同大学

四个孩子都考上大学,也让廖克业感觉生活充满希望,日子更有奔头,即使如今依然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1

孩子成才的秘密


如果说廖克业培养出四个大学生有什么秘诀的话,看看挂在家里泥砖墙上的那几张破旧褐色的图纸,包括拼音挂图表、手写汉字表、日常生活学习要求等就明白了。

四个孩子从咿呀学语到四五岁,廖克业便教他们识拼音认汉字,每个人都要学会写字,并且要求书写 工整。而当孩子们开始上学了,廖克业自行制订了家庭版《日常生活学习要求》,让孩子们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厉害的是,四兄妹每天的作业,除了要按时完成,所有做错、写错的作业、生字等等,每人要专门整理一本“错题本”,按要求完成了才能吃饭,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廖克业都一直是这样严格要求。

此外,虽然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廖克业尽量省吃俭用,但是对于孩子们的学习上却舍得投入,帮助孩子们买了不少课外读物,并且常常陪孩子们做作业到深夜。

1

一贫如洗的家庭

廖克业一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好,住的房子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建的泥砖屋,家里几乎没有家俱之类的像样一点的东西。

像其他的农村家庭一样,廖克业夫妻平时除了养猪鸡鸭之外,每天都是起早贪黑外出做建筑工,还有水电安装、电焊等工作。由于长期劳累,廖克业还落下了颈椎、腰椎等疾病,为了孩子就这样痛并快乐着。

为了送孩子们读大学,廖克业一家如今已是债台高筑,先后向亲朋好友们借款8万多元,助学贷款将近6万元,但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都很懂事,寒暑假通过勤工俭学尽量减轻家庭负担,每逢节日都会打电话向父母问候祝福,并希望毕业出来回报父母,为社会多做贡献。

结语


“人穷志不短。”廖克业教育孩子的经验做法,有些无疑是值得广大家长借鉴的。一位普通的父亲,宁可苦了自己,也要供孩子们上大学,因为他和孩子们都明白:在农村,最好的出路就是读书,用知识去改变命运。

当我们中许多人还在为如何教育孩子而烦恼时,朴实的廖克业却并不缺少眼光,他用自身的言行,给孩子上了很好的一课,成为了孩子的启蒙老师,同时也给更多的家庭带来了启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