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伴有椎体旋转的三维脊柱畸形。分为原发性脊柱侧凸(结构性)和继发性脊柱侧凸(非结构性)。原发性脊柱侧凸是指脊柱发生内在的椎体及其支持结构的改变,脊柱畸形僵硬并有旋转畸形,有明显加重趋势。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为最常见的一种,约占70%。今天早读为大家详解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分型与治疗,值得大家学习参考! 一 前言
二 AIS的自然史
三 三维畸形特征
四 临床分类 根据发病年龄
根据顶椎位置
Lenke分型(可作为AIS患者融合水平选择的指南)
五 检查 1. 病史 2. 体格检查
3. X线检查
4.脊柱侧凸的实验室检查 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肌酐、尿素氮、血糖等。 5.脊柱侧凸的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实验分为4种:静止肺容量;动态肺容量;肺泡通气量;放射性氙的研究。脊柱侧凸的患者常规使用前3种。 六 畸形测量
七 治疗 治疗目的
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 (1)支具 适应症: 1. 20~40度之间的轻度脊柱侧弯,婴儿型和早期少儿型的特发性脊柱侧弯,偶尔40~60度之间也可用支具,青少年型的脊柱侧弯超过40度时,不宜支具治疗。 2. 骨骺未成熟的患儿宜用支具治疗。 3. 两个结构性弯曲到50度或单个弯曲超过45度时,不宜支具治疗。 4. 合并胸前凸的脊柱侧弯,不宜支具治疗。因支具能加重前凸畸形,使胸腔前后径进一步减少。 5. 节段长的弯曲,支具治疗效果佳,如8个节段50度侧弯支具治疗效果优于5个节段的50度脊柱侧弯者。 6. 40度以下弹性较好的腰段或胸腰段侧弯,Boston支具效果最佳。 7. 病人及家长不合作者不宜支具治疗。 常用支具:
Milwaukee支具的特点
Milwaukee支具原图 Milwaukee支具治疗图 Milwaukee支具原图 Milwaukee支具治疗图 使用方法:
停用指征:
(2)治疗性锻炼 治疗目的:
治疗方法:
仰卧位:A屈曲髋和膝关节,下腰部紧贴地面B维持上述姿势C利用腹肌、腘绳肌和臀肌,提起骨盆以减少腰椎前凸 直立位:A患者倚墙站立,下腰部紧贴墙面B骨盆前倾,减少腰椎前凸C颈部紧贴墙面,以减少颈椎前凸,伸长脊柱D两膝屈曲,足跟离墙面10-20cm,待适应后,两足跟紧贴墙面,两膝伸直 匍匐位:患者手膝位姿势,腰部做拱起、下落运动,腰椎屈曲幅度较大时,骨盆随之产生倾斜运动。腰部可附加重量,以增加训练强度。
患者从端坐位后倾至一定程度后,维持此姿势。然后,逐渐增加后倾角度和维持的时间。
患者头顶部承受重物时,脊柱各弯曲均向重心线移位。颈曲和腰曲的前凸减少,骨盆产生倾斜运动由A至B。
患者俯卧位,头肩部抬起,伸展脊柱上段;上下肢抬起,伸展腰部脊柱;同时抬起一侧的上下肢,使脊柱不对称的伸展运动,以矫正侧凸,训练中患者尽可能将上肢放置背后或举过头顶。
A匍匐位,手膝着地B右下肢伸直,同时右上肢伸直超过头顶使脊柱弯向右侧C左下肢伸直,同时左上肢伸直超过头顶使脊柱弯向左侧
A患者臀部坐在自己脚上,腰部固定,而上肢牵伸B双上肢向左或向右移动,训练胸椎的侧向伸展和反向旋转
A患者肘膝位,双足放置于家具横架下面,腰部缓慢挺起,接近伸直位B结合脊柱侧向屈伸运动,可进行不对称的腰部伸直训练
患者将布带绕置在下胸部,施加适当拉力,可局部的拮抗胸部呼吸运动;深吸气时,拉紧右手布带,右下胸部扩张受限,左下胸部便凸起;松弛右手后,拉紧左手布带,左下胸部扩张受限,右下胸部便凸起 (3)电刺激等 手术治疗:尽管有支具,曲度仍然是进行性发展的,通常曲度大于 45到50之间时需要手术,手术的主要目的是阻止曲度继续发展,导致包括肺功能和背部疼痛在内的潜在的严重并发症。 手术目标: (1)恢复冠状和矢状平衡,减少肋骨突出,达到肩部平衡。 (2)尽可能多的保留未融合的部分以保持腰椎运动。 AIS手术有两种方法: 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自从椎弓根螺钉发展以来,后路手耒已成为AIS洽疗的主要手段。即使在严重的(>90°)和僵硬的侧弯治疗中,用截骨加椎弓根螺钉能得到良好的效果,从而减少对前后联合手术的依赖。曲轴现象也可以通过使用椎弓根螺钉减少。 Lenke分型及融合节段的选择 (1)Lenke1型主胸椎侧凸(MT)是最常见的AIS类型,虽然这类侧凸可通过前路融合ASF或后路融合PSF治疗,但是后路的固定融合仍是金标准。由于近胸弯(PT)和胸腰弯/腰弯(TL/L)为非结构性的,大部分可以选择性融合主胸弯。上固定椎 (UIV)根据肩部的平衡确定。以右主胸椎侧凸患者为例,如果右肩高于左肩,近端通常固定到T4或T5。如果双肩平衡,通常固定节段需延伸至T3或T4。如果左肩高于右肩,一般需融合至T2,这样可以在术中对左侧上胸椎加压,从而降低左肩,纠正患者术前的肩部失平衡。下固定椎(LIV)的确定则根据腰椎修正参数不同而异。对于腰椎修正参数为A的腰椎侧凸选择与骶骨中垂线( CSVL )接触的最低位椎体作为下固定椎,通常这一椎体位于稳定椎近端一个椎体甚至两个椎体。对于1B型侧凸,下固定椎可选择稳定椎,通常位于胸腰交界段。 LenkelC型患者进行选择性胸椎融合具有争议性,这一型患者腰椎侧凸较大、平移较大,并且是柔韧的,进行选择性胸椎融合时,需要进一步评估胸椎侧凸和腰椎侧凸的Cobb角的角比率、顶椎旋转(AVR)比率及顶椎偏移( AVT)比率。当MT与TL/L的Cobb角比率,以及各自的AVR和AVT的比率都大于1.2时,并且胸腰交界段没有后凸时,可以进行选择性融合,下固定椎可选择稳定椎。 (2)2型双胸椎(DT)侧凸包括一个结构性的主胸椎侧凸和一个较小的结构性的近胸椎侧凸,一般需要进行双侧凸融合。对LIV的选择与1型侧凸相似,近端融合节段应考虑患者肩部平衡情况。术前左肩高的患者将需要融合到T2。术前肩部水平的患者,UIV可在T2或T3。对于右肩高的患者,UIV可以是T2。 (3)3型双弯(DM)包含了一个主要的结构性MT侧凸和一个较小的结构性TL/L侧凸,通常需要融合双弯。上固定椎选择与1型侧凸一样,根据肩部平衡状况,从T3或T5开始。LIV通常是靠近头端第1个与CVSL(骶骨中垂线)相交的椎体,一般是L3或L4。 (4)4型三主弯中近胸弯、主胸弯及胸腰/腰弯均是结构性的,因此三个弯均包括在融合范围内。上固定椎应考虑患者肩部平衡情况。术前左肩高的患者将需要融合到T2。术前肩部水平的患者,UIV可在T2或T3。对于右肩高的患者,UIV可以是T3。LIV通常是靠近头端第1个与CVSL相交的椎体,一般是L3或L4。 (5)5型有一个主TL/L侧凸和一个较小的非结构性MT侧凸,这类侧凸可以通过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固定节段从上端椎至下端椎。对于较小的柔韧侧凸,可采用Hall等提出的前路短节段融合技术,如果顶椎是椎间盘,融合上下各两个椎体,共4个椎体。如果顶椎是椎体,融合顶椎及上下各一个椎体,共3个椎体。 (6)6型胸腰椎/腰椎侧凸有一个主要的结构性TL/L侧凸和一个较小的结构性MT侧凸,大多数需要对两个结构性侧凸施行后路融合术。UIV是否通常从T2做到T5,要根据肩部水平决定,LIV通常是靠近头端第1个与CVSL相交的椎体,一般是L3或L4。 八 总结及建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