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述;陕西西安某小区里,一名女子多年没有回父亲家中,而当她打开门时... 这间屋子的防盗门落满了灰尘,在防盗门中间能看到这个“找你有急事 急急急”类似于寻人启事的东西,可以看出户主应该是很久没有回家了。附近的居民说,很多年没有回家的老人的女儿回来了,她当时打不开房门,于是叫了开锁师傅,然而当开锁师傅将房门打开之后,女儿确实见到了自己的父亲,不过此时,自己的父亲已经成为了一具尸骨。 ![]() 居民们说,去世的老人七十多岁,以前经常在小区散步,但近几年,大家都没有在小区见再见过他了。老人和妻子早年离异,多年来一直是一个人在生活,儿女也有很多年没有回来看过父亲,直到那天打开门,没想到见到的是老父亲的遗骨。 小区居民说:“老年人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随时随地也就咽了那一口气,咽了无所谓就怕身边没人。” 时光的流逝是我们每个人没有办法阻止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仅有的时间里多陪陪父母,让他们多享受一些世间的温柔…… 我国远在殷商甲骨文时期就出现了“孝”字。中华文明礼仪的始奠基者周朝,首次提出“三德、三行”,将孝道作为人的基本品德。其中“三行”里的第一条就明确指出;学孝行,以亲父母。 而《孝经·开宗明义》篇中讲:“夫孝,德之本也。“百善孝为先”,“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两亲,并能顺其意。 汉字教育的“教”字,就由“孝”和“文”组成,因此一切教育的根本就建立在孝道人伦的基础上。 可是,几乎所有的子女在被问及这个问题时;“因为忙,没工夫,没时间......”好像商量好了似的,是异口同声的答案。的确,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用人单位向少允许职员请假,这个可以理解,但是绝不接受。这不是理由,绝不是!在通讯高速发达的今天,做子女的难道忙到就只是打个电话问候一声的时间都没有吗??? ![]() 之前上海一老人在临终前,在医院立下了一份遗嘱;我的遗产留给女儿吴某一元,其余财产包括房产一套、存款80万,全留给陈女士。 上海房租太贵了,房子就留给保姆。爸爸存款也不多,你结婚生子耗尽了爸爸所有积蓄,只剩下80多万养老钱也用不上了,也留给陈阿姨吧。 而这个陈女士,是女儿给老人请的保姆,仅到家里3个月…… 50年前,女儿吴某出生,老父亲开心的不得了。甚至为了女儿,把一直无法戒掉的烟给戒了。和妻子离婚,他放弃了财产分割,只提了一个要求;我要女儿... 女儿渐渐长大然后结婚生子,然后渐渐不见。从一周一个电话,到一个月一个电话,到三个月一个电话;从半个月来看望一次,到一个月来一次,到三个月来一次,后来半年也未必能再见一次了。 尽管他们相隔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却仿佛隔着千山万水。 终于,父亲的生命走到尽头,油尽灯枯心如死灰。临终之际,感叹50年不如3个月,感谢女儿帮自己找了一个好保姆。你我都不是当事人,具体情况如何,我们都不得而知。可50年的父女情,只值1元钱吗…… 白发如新,倾盖如故,五十年敌不过三个月,未必就是老得糊涂。在最需要儿女在的时候,儿女却选择了远离,这时候的失望悲凉可想而知。 ![]() 所以,不要说是保姆拿了钱就该做到的,这和她未必有关。倒是儿女的决绝,凉了父母的心,一生的心血倾注,换来的是晚景凄凉,是绝望里最无奈的选择,在自己最后的时光里若有所悟,在弥留之际给子女最后再上一堂人生课。 仅此而已,或许把钱财留给保姆有欠妥当。但是,老人毅然决然的把钱财留给保姆的做法亦是让所有为人子者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