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口”为何由“合谷收”?

 河南豫东中医馆 2019-08-26

相信大家都知道合谷穴这个穴位,对于它的功效,即使不是中医达人的普通老百姓也大略能说出一二来,最有名的莫过于“四穴总歌”里讲:“面口合谷收”。那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面口”为何由“合谷收”?让小编带领着大家揭开“面口合谷收”的神秘面纱。

1.认识合谷穴

合谷穴是一个极其常用的穴位,它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其名称首见于中医经典理论著作《黄帝内经》:“大肠上合手阳明……过于合谷,合谷在大指歧骨之间,为原”。

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说文解字》曰:“合,汇也,聚也。谷,两山之间空隙也。”此穴在第一、二掌骨之间,两骨相合,形状如山谷的地方,所以名为合谷。又因手拇食指合则该处隆起,拇食指张开则状如虎口,其穴位于虎口之后,故民间称为虎口。

合谷穴有一个简易的取穴方法,即用另一手指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即是。该穴“气感”很强,稍微施压揉按就会出现酸、麻、胀的感觉。

 

2.合谷穴功效

 

牙痛

我们平时了解的合谷穴作用比如:手法揉按合谷穴可以治疗呃逆;可以祛风解表,通络镇痛,对牙痛、咽痛、头痛、腹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以调理肠胃,宽中理气,还能治疗感冒、头昏、困倦、耳鸣、耳聋、神经衰弱等症;小儿惊风时点按合谷穴,具有回阳救逆、散惊去热之功效;癫痫发作时,重手法点按合谷穴,能缓解症状;合谷穴还可以双向调节血压、调整汗出异常;缓解晕车症状以及改善便秘等。但很多人甚少了解合谷穴的禁忌症:妊娠妇女严禁刺激合谷,否则易引起流产。而古代文献确有“妇人妊娠不可刺之,损胎气”以及合谷与三阴交合用可下死胎的记载。


 
目赤肿痛

 其实,合谷穴还有一个很独特的功效,它可谓治疗面口部疾病的“杀手锏”,这一点可能很多人不甚了解。

因为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一方面原穴与早期经脉起点相同或相近,是十二经的代表穴,另一方面原穴是五脏病候的反应点及治疗点,是人体体表上下联系以及体表与脏腑内外联系的枢纽。


 

口眼歪斜

另外,从《黄帝内经》中大肠经的循行分布可以看出,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端,经过合谷穴,沿上肢桡侧上行,终止于口面齿部。

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经络理论,只要刺激合谷穴,原则上就可以治疗或缓解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

《针灸学》提到合谷穴可治疗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出血,口眼歪斜,耳聋等其它各种五官疾病。这是经穴效应特异性的一个集中体现,是指导针灸临床的重要依据。

 

鼻出血

3.合谷穴为何可治口面部诸疾?

合谷穴与面口部的特殊联系可在古代针灸文献中找到依据,明代针灸医家即已总结出著名的“四总穴歌”,即“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的临床诊疗规律;

中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中有云:“鼻鼽衄,目遗目,目痛瞑,头痛,龋齿,合谷主之”;

元代王国瑞撰写的《玉龙歌》中亦云:“头面纵有诸般证,一针合谷效如神。”

元代医家杜思敬在其著作《针经摘英集》中介绍过其针刺合谷穴的手法:先嘱患者咳嗽一声,随之下针,刺入五分,边深入边捻转,再令患者吸气三口;接着向外捻针,呼气三口;继而向内捻转,吸气五口,以患者针下的痛感如一道线上达头部为度,长呼一口气后出针。

这是古代文献中关于合谷穴与头面部功能联络关系最详细的记载,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循经感传”。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2010年中医针灸以其神奇的疗效征服全世界,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每一位中华儿女为之自豪。但针灸作用机理仍未明确,所以针灸学者结合现代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生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声、光、电、磁等边缘学科中的新技术,对经络理论、针刺镇痛的机制、穴位特异性等开展了广泛的实验研究,以期早日揭开经络腧穴的神秘面纱。“面口合谷收”作用机理的研究在2010年已被列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足见整个医学界对其的高度重视;

科研人员利用现代医学手段,从神经解剖、脑功能磁共振影像以及红外热像等多方面对“面口合谷收”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初步发现合谷穴与面口部存在多种联系,为合谷穴治疗面口部疾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一部分成果如下:

1.有学者在大脑皮层体感区同一部位记录到相当于合谷穴区传入与同侧面口部传入刺激所引发的诱发电位,即在大脑皮层合谷穴与面口部有相同的投射点;2.有学者发现针刺或者按摩合谷穴时,该部位神经末稍产生的冲动完全可以通过特定的径路联系到达支配头面部,尤其是支配面肌和舌肌的运动神经纤维末梢,而实现“面口合谷收”的效果;3.有学者利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针刺合谷穴在大脑的反应区,提出了“面口合谷收”的“合谷→大脑”模式学说;4.另有学者使用红外热像图仪针刺合谷穴观察面部温度变化,发现面部温度明显升高,以口唇、鼻部升温最明显,该学者认为针刺合谷可改善口唇及鼻部血液循环,促进面部疾患的恢复,提示“面口合谷收”原则应用于临床的合理性。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合谷穴之所以可以治疗诸多口面部疾病,无论是从中医古典文献来说,还是从现代医学手段研究来说,都是有理论支撑的。

参考文献:

[1] 许能贵,刘建华,钟国新等.揭开“面口合谷收”的神秘面纱[N].广东科技报,2014-10-10(004)

[2] 王华,杜元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