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0 00:00 众所周知,艾灸的功效是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气活血,所以,温补就成了艾灸最大的标签。殊不知,艾灸也分补法和泻法,只是艾灸操作的不同,效果就大相径庭。 艾灸的补法: 将艾炷点燃后,放置在相应的穴位上,让其徐徐燃尽至熄灭,火力缓慢而温和,施灸时间较长。施灸时,壮数可相应增多,每炷燃完后需用手指按压一会施灸部位,使真气蓄积在穴位中,不向外发散。 艾灸的泻法: 将艾炷点燃后,放置于穴位上,用口吹旺其火,使其快速燃烧,火力较猛,快然快灭。当患者觉得局部灼痛时,则易炷再灸,艾灸时间较短,壮数相应减少,艾灸完不要按压穴位,即令穴位打开,是人体所藏邪气能够通过打开的穴位祛散。 艾灸的补泻需要根据人体的状况进行调节,虚则不之,实则泻之。加之每个穴位都是双向调节作用,即机体虚弱时,艾灸穴位则是温补效应,若机体感受实邪,则灸之可泻。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
|
来自: 陈虹p4w9wkmq4w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