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古神树——建木

 兵少尉 2019-08-27

《山海经》中神树众多,建木是其中之一。《山海经》里有两处描写建木:

《海内南经》:“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
《海内经》:“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日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 大暤爰过, 黄帝所为。”
除《山海经》外,《吕氏春秋》和《淮南子》里也提到过建木:

《吕氏春秋·有始》:“ 白民之南,建木之下,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

《淮南子·墬形训》:“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

 

《山海经》中的两段记述都是在描写建木的具体形状及特征,咋看起来真象一颗树,不过有点怪异。仔细分析两段描述,相同的地方不多,这个好理解,描述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在叶和果实的描述上出现了分歧。不论是哪段描述,都是自然界里找不到的树,所以建木只能是人造的神树。既然是人造的,无论哪里有些不一样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能表现的宗教意义必须一样,否则就不是同一种树了。

所谓神树其实是由人创造的用于宗教用途的树,天下的树多的是,好看的好吃的好用的应有尽有,如果不跟宗教有关《山海经》是不会记载的。

《山海经》并没有说建木有什么用途,只提到了两点:建木来自黄帝部落,大暤上过这树。《吕氏春秋》认为建木代表了天地的中央,这跟宗教无关,而且照这个说法建木只能有一个,事实并非如此。《淮南子》认为建木是通天的梯子,这个就有点意思了。

爬上建木当然是上不了天的,攀登者——巫师必须在建木顶上完成相应的宗教仪式才能上天,也只是灵魂能够上天,肉身是上不去的,所以建木的宗教作用是让巫师爬上树顶,在树顶上完成一系列的、有严格规范宗教动作,让灵魂升到天堂,接受神的指引。

抛开上面所说宗教意义,单说这些动作,很容易想起目前仍然存在的一个巫术,那就是苗族刀梯。回过头来看《山海经》中的建木,确实就是一个刀梯。《海内南经》:其状如牛。这里的牛是牛字,甲骨文和金文的牛字都有点刀梯的样子,如果是多个甲骨文的牛叠在一起就更象了。《海内经》的描述更详细: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我们重点说说这段。

《海内经》中的百仞通常被理解为很高,是说建木很高,那就是一根长长的光杆,确实很难爬,没有非凡的法力上不去。但是做这样的一颗树起来难度很大,那时没有现在的现代化工具,也没有现代的材料,更没有现代的技术,只能用实际的树木,掐头去尾,结果呢?不高了。

古代的仞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刃,刀鏠。如果把“百仞无枝”中的仞理解为刀鏠,那建木就很象是现在还能见到的刀梯,百仞是指刀很多,并非一定要100个,当然也可以正好就是100个。刀梯做起来难度不大,但是要想上去,一是要有法力(经过专门训练就可以了,并不是真有什么法力),二是要有勇气。

建木上有九欘,有点象牛字上面的牛角,只是有多个,九是个虚数,不一定非得是九个。几个弯曲的牛角一样的木头搭成一个平台,看来是要巫师站在上面完成祭祀仪式。下面有九枸,是起固定作用的。除此以外,还可以有些花、树叶、果实等等用来装饰,甚至还可以用布、兽皮、藤条等缠在树干上做装饰等等,这些装饰并无严格规定,所以《海内南经》和《海内经》中的建木有些不一致是可以接受的。

上古神树——建木

以上所说这些并不能确定建木就是现在的苗族刀梯,至少还有些问题不能解释清楚。

首先外表上多少还是有些差异,建木的顶上有一个小平台,由几个弯曲的木头组成,巫师要在这些枝桠上完成法事活动,现在刀梯上通常没有平台,可以在刀梯的任何地方表演各种动作;

其次现在的苗族刀梯并没有确切的宗教含义,以前肯定是有的,因为表演上刀梯的都是巫师而不是杂技的演员(至少1949年以前是这样),但是究竟是不是通天神梯就不得而知了。

第三,建木上举行的宗教仪式是有严格规范的,而刀梯的表演比较随意,更象是杂技。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建木源于黄帝部落,而苗族的始祖蚩尤是黄帝的死敌,建木和刀梯之间似乎还真有点渊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