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19-08-27

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其妻子环而泣子。子梨往问之,曰:“叱!避!无怛化!”倚其户与之语曰:“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子来曰:“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彼近吾死而我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之大冶铸金,金诵跃曰:‘我且必为莫邪!’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治,恶乎往而不可哉!成然寐,蘧然觉。

彻法源底的感觉

为什么子舆能够如此潇洒,如此看得开呢?他自己接着说了,“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这个呢,庄子在《养生主》里面也是这样说的。得者,时也,我有所得失,都缘于时节因缘嘛,我们只有顺应这个时节因缘才行啊。所以,庄子告诉我们要安时而处顺,要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现在的人就更不能安时了。冷天有暖气,热天有空调;吃东西呢,也是各种各样的,反季节的蔬菜,也吃得尚好。总之,以中国传统的中医来说,以道家的养生之学来说,我们现在的这些饮食起居行为,都不是安时处顺的,都是要不得的。只有安时而处顺,才能做到哀乐不能入。这就要考验一个人心胸广不广阔了。用《信心铭》的话来说,大道体宽,无易无难,你的心胸能像大道一样广阔,既能容纳善又能容纳恶,既能容纳喜又能容纳悲,你能容纳得了,你就不动心了。并不是说你入了道了,你就不要喜怒哀乐了,并不是这个样子的,只是说,喜怒哀乐此时已不能干扰你的心智,不能主宰你的行为了。

所以,我们看这样一些修行者,他的确是达到了这么一种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状态。下面说“此古之所谓悬解也”。只要你能做到安时而处顺,哀乐自然不能入,这就是天然的解脱,就再没有倒悬之苦了。

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结之”。不能自解,这个既然是天然解脱,还须要我自己去解脱个什么呢?不必要嘛!我又不吃药,我又不念咒,我又不修啥子破瓦法,该走就走,该来就来!那么,很多人为什么不能自己解脱呢?就是因为物有结之嘛。用佛法的话来说,我执法执等一切执著,这就叫结嘛。你看我们在佛教里面打滚,殊不知包括唯识学里面翻译的“九结十使”等,这个“结”字,也是从庄子里面借用来的。佛借用了庄子的话,说我们的“心结很重”,正是因为“物有结之”啊!我们被人我执、法我执所束缚住了,被这些“结”阻塞捆绑住了,所以也就不得解脱了。

且夫物不胜天久矣,吾又何恶焉!”庄子这里提出,物不胜天,这个是永恒的道理。现象不能超过本质嘛,谁也强不过大道。物不胜天,我们要把中间的宾主关系看好,什么是主?什么是宾?禅宗不管临济也好,不管曹洞也好,都强调宾与主。我们也常常说要分清宾主,要找到自己的主人公。道就是主,心就是主,而里面来来去去的东西,生生灭灭的东西,则都是宾。宾不能胜主,臣不能欺君,所以是“物不胜天久矣,吾又何恶焉!”既然如此,我又何必要去多操这些心、多费这些神呢!

所以,我们从这里就能看到庄子这个是真正绝贪、绝欲的生死观。这种生死观是真正的至大、至刚、至正、至强,没有一点偷心!很多修佛法的人,总是有这些那样的偷心,想的是这样吉祥那样如意。严格说起来的话,都是一种偷心!包括想成佛,也是一种偷心!相比之下,佛教内总还有点什么报土化土佛土等等说法,但庄子这些地方就很干净利索,真有点禅宗“彻法源底”的感觉!

所以我们要看到,修行的人弄不好往往多欲多贪,在这个地方看到庄子对生死的这种坦然,确实极为难得的,也只有像后来高峰原妙禅师这样的大修行人,才有如此的见地和胸怀。

转自:冯学成博客;编辑:慧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