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出土乐器一览
目前已经知道的,红山文化出土礼乐器有如下:
一、小河西文化时期的陶鼓
1,古代鼓能起到统领五音的作用,”五音不入“是说五音却丝毫不能影响鼓的声波;
2,红山先民创造出的陶鼓,其作用应该是集祭祀、狩猎、战争于一身的,凡是重要场合都用击鼓来告知天地众神。后来逐渐单一化军事化了,但其乐器的功能始终保持不变。
3.这件陶鼓上的两个兽头,应该是龙九子之一的囚牛-----当然这是我的推测。古人对龙的信仰由来甚久,红山先民对龙的崇拜更是全世界最早的,最典型的,后世许多乐器上装饰时用囚牛,其传统也是源于红山先民。
4,和二里头---陶寺文化区遗址出土的那件陶鼓相比,红山陶鼓轻松要早两千年左右,真正的中华第一鼓在红山文化区,不是陶寺遗址那个鼓!许多所谓专家的结论是坐井观天的结果,也有地方政府急功近利要炒作本地文化发展旅游抓钱的因素在里面,但往往弄出笑话,大跌眼镜!
5.和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筒型器“相比,陶鼓的造型首先要符合声学原理,那些陶筒上面没有为共振设计任何声波通道,明显不是鼓!更没有用来固定皮子的突起,怎么把皮子蒙上去,在工艺上就不对路,所以不能称其为鼓,真正的鼓是什么样的?要看这件!
红山文化创造了多少个世界第一,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发现。
红山陶鼓,中华第一,业界应该立刻予以正名。
这件陶鼓的历史文化内涵还远远不止这些。
另:和邵老持不同观点的人认为,此鼓是赵宝沟文化时期的,距今六七千年左右-------留此,待进一步论证。
二、兴隆洼文化骨笛
考古发现,骨笛出土时,多数是成对的,原因是,先民在制作骨笛时要对比着来定音,宫商角徽羽,在当初工具比较原始的时代,不是那么容易定音的,我们的祖先靠着他们的聪明与智慧,在劳动中积累了大量经验,这是中华文明真正的根!
三、陶铃陶埙
这类乐器,多以细泥陶塑造。里面预先装好了砂粒,烧制好后,出窑直接可以用了。声音清脆,我分析主要在先民的各种演奏中起到打拍子------表现节奏的作用。
比较贵重的是出土的一些陶埙,上面还有彩绘。描绘有人脸花纹的陶埙,是最贵重的。
埙的声音象征大地之音,它属于八音的”土”。寄托了先民对大地无比敬仰。是这片土地养育了先民,所以先民回报大地以无上的崇敬。同时祈求大地赐予人们丰收。
红山
先民的礼乐器,从产生之初就具备了多种功能,在重大场合中不断应用,经常承担诸多社会功能。这是理解红山先民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