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淘珠子的过程中,有时会见到一种乍看上去有些粗糙、甚至有点丑、其貌不扬的珠子,这种珠子颜色大多为深浅不一的红、白灰、黄色调的玛瑙,也有水晶和其它材质的。外观呈扁圆形的片状、也有一些呈短圆柱状,非常原始、古朴。直径大多在1.5〜1.0CM及以下,少数有超过2.0〜2.5CM的。这种珠子通常石性比较重,多数透明度差,皮壳较重,珠孔部位形似漏斗,更像一个开阔的喇叭口,通过观察,珠子孔壁常呈现出颗粒状的粗糙表面,以此推断,应该是研磨剂留下的痕迹,尤其是以玛瑙、水晶类硬度较高的珠子更明显,表明了当时所用"钻具"的笨拙和起研磨作用的介质颗粒比较粗糙,这就是常说的研磨孔珠子,有的地区形象的称其为"磨盘珠"。 在人类处于打制石器时期,在金属工具出现以前,用石质等工具结合了研磨介质,以磨转方式形成了孔,因此研磨孔也被认为是新石器时期珠子的一个重要特征,一般认为这种研磨孔珠子是真正意义上最早的珠子。 周明 2019.08于楚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