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幽默感的孩子,有多幸运?

 雅博学苑 2019-08-27

幽默的人常常心情愉悦、生活快乐。幽默能帮助很好地释放压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不过,宝宝可不是生下来就懂幽默的,从不懂幽默到很幽默,培养宝宝幽默的核心是什么?

幽默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对于幽默的理解和运用与其认知和思维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从开始到发笑,

中间有个思维的城堡

在幽默理解中,有一个因素至关重要,那就是——“不一致”。“不一致”是幽默理解最实质的因素。这种“不一致”常常被认为是滑稽的、可笑的。通常来说,我们都会对事件发展进行预测。如果事件发展的结局与自己预测不一致,同时我们稍作思考,意识到这种“不一致”有故意的成分,且带有温和善意的意味,这时候,我们往往会心一笑。

因此,幽默是有要求的,从开始到发笑之间有一个思维的城堡。只有具有相应的认知能力,才能成功跨越这座思维的城堡,达到幽默的效果。

比如下面这个笑话,只有掌握了“守恒”概念的人,才能理解其中的笑点。

一位先生走进一家餐馆点了一整张比萨饼作为晚餐。当服务员问他,需要将比萨饼切成6块还是8块时,这位先生回答说:“哦,你最好切成6块,我吃不完8块。”

幽默的发展依赖于

认知能力的提升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幽默的发展与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相一致。我们一起来看看,随着宝宝认知和思维的发展,他的幽默发展水平是如何逐步提高的?

什么是守恒?

如果拿A和B两个一模一样的杯子,装有等量的水。然后,把其中A杯子里面的水,倒入一个又高又细的C杯子里;B杯子里面的水不变。这个时候问:“现在,B和C两个杯子里的水一样多吗?”

回答“一样多”的孩子,就是具备了“守恒”的知识。即,他能够认识到,在物体的外观在某些表面特征上发生变化时,物体的特质(如容量、体积、数目)并没有改变。这种认知能力被心理学家皮亚杰称为“守恒”。

0~2岁

幽默的发展:因为动作而发笑

认知能力的提升:宝宝用感觉能力认知世界

这个阶段,宝宝最容易因为行为和动作本身而觉得可笑。这是因为,此时的宝宝喜欢运用所有的感觉能力,比如触觉、味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

0~8个月

幽默的萌芽:知道你在逗他玩

宝宝的笑最早出现在2个月大。渐渐地,他能够领会到成人的意图。6个月的宝宝躺在床上,妈妈拿起一个玩具想递给他。当宝宝伸出手臂,快要够到玩具的时候,妈妈突然把玩具移开。如此两三次,当妈妈再次移开玩具的时候,宝宝并没有表现出着急或生气的情绪,反而面露笑容。他明白,妈妈是在跟他开玩笑呢!

这是幽默的最原始表达,虽然这种表达受到了发声能力的限制,但宝宝与成人之间的玩耍确实诱发了类似成人的幽默反应。有研究认为,此时就懂幽默的宝宝,说明他有安全感,跟看护者之间很亲密。

8~18个月

对鬼脸、滑稽夸张的动作咯咯笑不停

此阶段,一个鬼脸,一个夸张的动作,一个奇怪的声音,一身怪异的打扮,还有一些故意喊疼和摔倒的举动,等等,都会让宝宝开心不已。这些幽默感与宝宝此时对表情和动作比较敏感有关。

18~24个月

把衣服当枕头,真好笑!

心理学家皮亚杰观察到,他女儿会把一件衣服当作枕头。她手里攥着衣服,吸吮着大拇指,然后躺下,闭上眼睛。同时,在她假装睡觉的时候,她会大声地笑出来。因为,她觉得把衣服当成枕头,是件可笑的事情。

宝宝为什么觉得好笑?是因为他知道衣服不是枕头,他能够区分两个事物是不同的。但由于这个阶段他具备了幻想能力和假装能力,他用“衣服”这个物体代替“枕头”这个物体,把实质上是衣服,但说成是枕头,他会因为这种“不一致”而觉得好笑、有趣。

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会假装和象征,说明他会运用象征性符号来进行思维了。这对宝宝的思维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没有这样的思维能力,他是不会发笑的。

2~4岁

幽默的发展:因为语言而发笑

认知能力的提升:宝宝能够运用语言中的词汇来代表事物

这个阶段,宝宝的幽默是需要符号参与的一项智力游戏。由语言这一符号产生的幽默,被称为词汇笑话。

最简单的词汇笑话是以错误的名字来称呼某物。比如,3岁的宝宝指着眼睛说是鼻子,指着鼻子说是眼睛。然后会哈哈大笑。或者,他把爸爸叫作妈妈,把妈妈叫作宝宝,把宝宝叫作爸爸。这种张冠李戴的游戏,在他看来十分有趣。

这种幽默与宝宝在这个阶段的认知能力是匹配的。在这个阶段,宝宝已经具有了符号功能,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其他符号来代表事物了。

跟第一阶段依靠动作行为,以及在假装游戏中依靠实体的道具而引发的幽默相比,此时宝宝的幽默需要更强的抽象能力。对他们来说,仅仅是词汇本身就足够让他们发笑了。

提高宝宝的幽默感,

父母如何做?

幽默的核心是认知。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儿童对于幽默的理解和欣赏一直在变化着。当然,幽默还受其他很多因素影响,比如成人的反馈、儿童本身的性格等。

所以,关于如何提高儿童的幽默感,有以下几点建议:

●科学地认识儿童认知水平的发展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特点,通过适当的方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

●在家庭环境中,可是布置一些含有幽默性元素的图画,比如人物的夸张表情、色彩和图形的强烈对比等。

●在与宝宝交往的过程中,可以少些严肃的面孔,多轻松愉悦地与宝宝相处,为宝宝幽默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欣赏、配合、回应宝宝的幽默表现,鼓励宝宝的幽默创造,能够与宝宝同乐。

●父母在与宝宝进行游戏和活动时,有意识地创造幽默场景,比如做一些滑稽的动作,和孩子一起看一些带有夸张、惊喜、意外等元素的书或动画片。

●在教育宝宝时,适当地化劝诫为幽默。

4~7岁

幽默的发展:因为概念、预期不一致而发笑

认知能力的提升:宝宝能运用概念,开始有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一个4岁的宝宝,他会觉得把一只狗叫作一只猫没什么意思,不过如果他看到一头大象坐在一棵树上的图画时,他会哈哈大笑。他知道大象很重,这么重的大象怎么能够坐在树上?太奇怪了,太好笑了!

这是因为宝宝的思维能力又发展了。他开始理解一个词语不仅仅是指一个具体的物体了,一个词语也会是指某一类物体。比如电灯,不止代表家里的电灯,外面饭店的电灯虽然形状和家里不一样,但也叫电灯。还有一些词语本来就是概念上的分类,比如,苹果、香蕉都叫水果,小猫、小狗、小老鼠都叫动物等。这就是概念上的分类了。他们还学会运用概念术语,比如大和小,轻和重,方和圆,早和晚,等等。

在这个阶段宝宝的思维会集中在物体或事件的感觉进行分类和理解的过程中。这种对事物现象的观察和分类带来的新理解,常常会影响宝宝对幽默的理解。不过,这种与客观事实的“不一致”是显而易见的,并不需要通过逻辑推理得出。

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宝宝所能发现和理解的幽默也越来越复杂。

比如,一个5岁的宝宝在看皮特猫的故事时,发现皮特猫请来的朋友中,大多数是各种颜色的猫,只有一个朋友是小狗。当他发现这只小狗朋友与其他猫朋友不一样时,他开心地大笑起来。

再比如,在一个幼儿园中班的班级里,老师说要给班上的30个孩子发彩色纸来做手工。这时,一个孩子叫道:“发100张吧!”班上的孩子都哈哈笑起来。

这样的幽默需要宝宝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因为这样的幽默里有预期了,正是因为实际情况与宝宝所预期“不一致”而引发了幽默。

7岁以上

幽默的发展:由多重含义引发,类似成人的幽默

认知能力的提升:理解词汇和句子双重或多重含义的能力

此时,孩子笑得满地打滚的笑话,成人很可能也会觉得好笑。因为,此时孩子也具有了理解词汇和句子双重含义的能力,认识到单一情境有多重含义。

比如,一位贫穷的诗人和一位富翁并肩而坐,富翁想羞辱诗人,便问他:“告诉我,你跟一头驴能差多少”诗人故意看了眼他和这位富翁之间的距离,回答道:“不远,总共只有25厘米。”

这个笑话就需要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诗人的话带有了“双关”意义。富翁说的“你跟驴子差多少”实际上是想用反问句达到嘲笑诗人的目的,说他跟驴子一样。而诗人则将计就计,将“差多少”故意理解成“距离是多少”,回答就变成“我跟驴子的距离隔着25厘米”,暗指富翁是驴子。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双关”。如果一个句子具有严格限定的内涵,那么再以不同的角度定义这个句子就会很可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