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例边缘型人格障碍合并强迫型人格特质的临床访谈

 仰羊 2019-08-27

第104期《督导期刊》

一例边缘型人格障碍合并强迫型人格特质的临床访谈

主讲者|张道龙  美国精神科医生     

王剑婷  日本中央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

 责编|王剑婷 日本中央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

导语

虽然长期以来我们都致力于探索人格发展的理论,收集相关资料,但即使这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已经树立了多年,我们还是发现,精神科医生与心理咨询最主要的任务仍旧不是根治精神心理问题,还是以解决来访者的临床痛苦为主,特别是那些“症状”较为突出多样的来访者们。

今天的来访者在成长中明显受到养育环境的影响,又有遗传方面的风险因素,形成的负性情绪持久影响着家庭、职场等多个方面,同时,在生活习惯上具有多种较真、缺乏弹性的困扰,复合性的人格底色加剧了本人社会功能方面的问题。

本期探讨案例为美利华中美班2018年8月8日案例,如果您是学员或合作医院医生推荐大家可完整回顾案例回放,带着自己的思考完成对于访谈的理解及体会,相信一定会有助于大家领会督导医生访谈的特点及深意。

今天的关键词:人格障碍,负性思维,原生家庭,童年创伤,情绪控制

基础信息

  • 性别:女性                                

  • 年龄:41岁                      

  • 宗教信仰:无

  • 民族:汉族                          

  • 文化程度:自考本科

  • 婚姻:已婚

  • 病史提供者:本人

  • 职业:机构教师

  • 病史可靠性:可靠

主诉:“解决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困扰,并想知道自己内心是什么样的问题。”

现病史:来访者生长在有6个女孩的家庭当中,自己是最小的一个,母亲一直重男轻女。来访者自幼自卑心理重,不喜欢、不接纳甚至讨厌自己。初中开始她想努力学习,但成绩一直不太好,初中毕业时想报考师范中专,因为家庭条件受限而没有成功,内心非常痛苦。后进入技校学习毕业成为一名电工。来访者自述她不甘心安定的生活,想获得职业上的成功,有过多种的职业尝试,做各种不同的工作,同时又感觉到人际关系复杂难处理,在职期间虽然能与大家相处,却没有长期能够坚持交往的朋友,多年来会为这些事情而困扰。

2003年26岁时,她偶然加入了一个直销的体系,在此还结识了在里面工作的前夫,当时她对这个工作和前夫都寄予较大希望,但是结婚之后此人有家暴行为,婚姻生活只持续了一年多就离婚了。直销的工作坚持做了四年多,也并没有想象中的成功,自己非常的难过。

2007年与自己从小比较亲近的三姐患了肺癌,来访者辞职去照顾姐姐,一直到姐姐半年之后离世。姐姐去世后妈妈也病倒了,需要陪伴。家人给她介绍有残疾的现任丈夫,婚前她就感觉感情不是很好,为了让母亲减少担心,认识不久就再婚。婚后生活不睦,内心并不能接受丈夫,婚内生活争执冲突比较多,加之三姐去世她长期感觉身心悲痛, 2009年在上坟之后,她听到过世的姐姐召唤自己,就此实行过一次自杀。

当时她的内心并不觉得自己真的想死,感觉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留恋和想要做的事情,所以在自杀时选择在医院门口不远的地方,在迷离之际还打电话给她的四姐求助,后来被抢救康复。近年来她结识了自己的“人生导师”又开始创业,从事教师工作,在这个过程当中,觉得自己的内心慢慢得到了平静。近几年她睡眠状况不好,凌晨两点就会醒,每天睡眠只有四五个小时,白天感到很疲倦。目前否认自己有自残或者轻生的念头,她只在第一次婚姻的过程当中出现过用烟头烫自己,悲痛时会有一些行为上的问题,如暴躁易怒等。

访谈中还发现她有另外一组症状特征,表现为非常追求完美,爱操心,对自己有较高的理想和期待,羡慕他人的成就,在家物品摆放讲究规则,对家庭的卫生也很有要求,不能够忍受脏乱差以及随便的打乱次序,经常不满意,从小就会主动的把家里收拾得很干净。做事讲究自己的规则感与达成要求,面对不达标或不如意就感觉难以接受,痛苦加剧。对丈夫、孩子及工作伙伴都有较高期待并为此发生碰撞。

既往史:既往健康状况一般,无特殊,曾在2013到2014年被处方过抗抑郁药品(品名不详),但是没有连续的服用。2008—2009年因觉得自己不够好,不被爱,内心空虚难受、痛苦,而接受长程心理咨询,认为对自己有所帮助。

个人史:胞六行六,前面五个姐姐,母亲一直想要男孩未能如愿。父亲脾气暴躁,职业为厨师,烟瘾酒瘾大,患糖尿病后由于并发症导致双目失明,不能继续工作之后返回家中,没有几年就因病去世了。父亲生前和妻子之间矛盾非常多,来访者的母亲性格也比较暴躁,年轻时曾多次自杀未遂并且被子女目睹。

来访者因此创伤明显,有非常强的不安全感。妈妈在家非常强势专注,挑剔的性格持续到老年,一直到离世,和每个子女的关系冲突都很明显。来访者自幼年起,就觉得家里气氛十分压抑,虽然没有人主动的去打她、骂她,对她实施身体上的暴力,但是她一直觉得不快乐,觉得自己是不被需要的,不被看重的。

为最小的女儿,在外人嘴里她一直被说成是“多余的六指”。小学的时候多次虐待家里养的小猫,当时虐待完以后她就觉得很过瘾,有一种发泄情绪的快感。为了好奇和好玩,小时候她还拿砖去拍等方式虐杀过青蛙,反复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这种比较残忍的游戏。第一次婚姻中遭遇家暴,情绪非常的不好,用烟头烫伤自己,并选择离婚。有过饮酒史,但时间不是很长。

第二次婚姻是失去胞姐和妈妈生病之后,为了让妈妈安心,所以与丈夫在认识不久的前提之下结婚了,婚后育有一子。长期以来月经不规律,情绪差时混乱更加明显,每次持续5天,生育之后体质情况相对改善,痛经状态有明显好转。目前由于她要创业,所以到了自己生活城市以外的一个郊县居住,婚内分居有一年多,靠丈夫一个月来看她一两次维持着婚姻关系,但是她自述会不由自主的出现对孩子、丈夫,没有耐心,生活习惯各方面要求比较高,她自己对此也很困扰。

家族史:父母情绪均暴躁不稳定,长期吵闹不睦,母亲好胜、易冲动,情绪不稳定,有明显的BPD的特质。晚年母亲因为外伤骨折卧床3年,2010年最后是自主选择停止一切药物治疗之后过世。父亲由于糖尿病及多种并发症,在来访者小学三年级就过世了。在来访者的记忆当中,父亲归家后身体虽然不好,但闲下来的时候就会长时间的去摆放家具、打扫卫生,有强迫方面的一些行为特点。

她的几个姐姐们也是情绪比较暴躁,不稳定,所有人的婚姻关系都不佳。2010年来访者在二次婚姻时育有一子,在育儿的过程中也表现暴躁易怒,情绪不稳定。儿子上幼儿园期间,自己也进入幼儿园里工作,和孩子相对接触还多一点,在4岁半她送孩子去练小提琴的时候,被小提琴老师指责孩子可能有ADHD,她很不接受, 3个月后让孩子停止练琴了,自己开始注意调整孩子的状态,进行了很多的注意力方面的训练。目前据说孩子已经可以自行读书达到一两个小时,非常专注。孩子不玩游戏,目前来说行为上没有不良表现,小学入学后成绩较好。

体格检查:

  • 一般情况:时间、地点及人物定向力正常。

  • 语言功能:语速适中,语量适当,语言切题有逻辑性。

  • 情感活动:谈话间情绪低落,自述长期以来呈此状态。

  • 感知觉:正常。

  • 注意力:正常。

  • 思维活动:无思维奔逸,无思维内容障碍及思维逻辑障碍。

  • 智力和记忆力:正常。

  • 自知力和判断力:自知力、判断力正常。

病历小结及概念化

访谈期间来访者的情绪比较低落,各方面描述反应受环境以及父母遗传的影响较大,包括年幼丧父、母亲暴躁,从小没有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造成内心非常的孤单、悲伤,加之家中的子女太多,所以没有办法得到良好关照,总是感觉自己是家里多余的那一个。家庭资源贫瘠,不能在她个人发展的时候给予支持,挫折感非常强,情绪不稳定,出现过自杀自残,长期存在慢性空虚感、压抑感,人际关系的长久维系困难,包括攻击他人,这些都符合较为典型的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特点。

另一方面,父亲在卫生方面的强迫表现在来访者身上也有所体现,自幼至今也对卫生有较高要求,行事讲究规则,在生长环境混乱无助、资源贫瘠的情况下,表现出对于事业的追求,对于成功的渴望,对改善自己的处境有非常强的动机和动力。

一方面追求被认可及“成功感”,通过这些来换取家人的认可,和对自我的接纳。但在人际关系当中一方面情绪容易失控,另一方面又计较、挑剔,难以维持与外界平和的相处,与姐妹竞争、不满意丈夫而多年分居失和,在职场中追求完美导致心累且影响对上对下的人际交往,内心焦虑痛苦,有强迫型人格的特点。

初步诊断: 1、边缘型人格障碍;2强迫型人格特质,

治疗计划:

  • 生物方面:鼓励加强运动,与儿子形成良好互动的模式,防止现在单独带孩子过程当中情绪张力太大,导致暴力行为出现。另外考虑针对情绪及睡眠问题服用米氮平。

  • 心理方面:考虑以DBT为主,以正念、认知调整、行为调控为主,在心理咨询当中逐步学分接纳当下的自己、树立自信、降低焦虑。她这么多年来的奋斗,已经在家庭中属于成功者,值得她肯定自己的付出。

  • 社会方面:目前的工作主要是作为家庭培训机构面向父母及青少年儿童,但来访者本身的经历及个性使得自身在家庭生活及个人成长方面均有较为明显的创伤,情绪并不支持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工作,虽然从经历的角度上说更容易与有相似经历的人产生共鸣,但同时也容易激发焦虑引起加重,因此长期来说并不推荐直接从事心理咨询等助人工作,主要把精力放在调整好自己家庭生活及教育子女方面。

心理咨询师:王剑婷

2018-08-08

访谈实录

1. Z医生:讲讲你的困扰吧!

2. 来访者:我的困扰昨天已经跟那个老师说过了,再重新说一下?

3. Z医生:不需要都重复,就是说说你主要为什么来做咨询,有什么困扰?挑主要的讲就好。

4. 来访者:嗯。我最主要的困扰就是原生家庭对我的负面影响,还有就是我想如何摆脱这个负面的影响。我觉得这个负面的影响对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和痛苦。然后就是我的情绪问题,负面情绪太多,最近我想投入到自己的学习当中,但是没有办法集中专注力,没有办法非常集中的去学习,所以造成了很多的负面情绪

短短的138个字里面出现 了五次“负面影响”或“负面情绪”?作为咨询师/医生,按照你的习惯,你会做何反应?请在下面写写你的思考。

5.Z医生:具体一点,举个例子说,什么叫负面情绪?

6.来访者:就是比较焦虑。

7.Z医生:焦虑不是负面情绪,有点焦虑人才愿意学习。还有呢?你说情绪不好。情绪不好指的是什么?

Ø 假设是你,会如何回应来访者说的“我的负面情绪是焦虑”?

Ø 你认为“焦虑”是什么,请把它写下来?

Ø 第7句督导医生的干预从心理技术的角度上说,可作如何解释?

8.来访者:情绪比较低落,比如说经常会忍不住跟家人发脾气。

9.Z医生:哦。一个礼拜是7天,有多少天你会发脾气?还是每天都发脾气?

10.来访者:不是每天,这个说不好,因为以前可能发脾气次数很多,最近这两年调整的会好一些,嗯……一个星期会有一次吧,如果非要平均的话。

11. Z医生:OK。你发脾气都是什么样子的?

12.来访者:以前的时候,我经常会跟我老公发脾气,跟他吵架,有的时候我们两个说不好了以后,我很可能就跟他动手,现在这种情况基本没有了。

13.Z医生:OK。但是没有把人打坏,打骨折什么的,没有这样?

14.来访者:以前听我老公说,我们两个在争执的过程当中,我打了他的脸,然后他说我把他的耳膜打坏了,他有一个耳朵听不清声音了。

15.Z医生:哦,那很严重的。现在还是这样吗?还是就当时听不清,后来好了?

16.来访者:他说他现在还这样。

17.Z医生:哦,还这样。那这是第一个问题,是有关情绪的事,我听懂了

Ø 为了了解“负性情绪”这四个字,督导医生连问了6个问题(第5、7、9、11、13、15句),这些问话是在做什么样的工作?

Ø 基于以上的对话,谈谈你对督导医生在第17句中说“我听懂了”的看法和体会。

第二个你说还有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你指的是什么?

18.来访者:就是我们家庭环境从小父母对我的教育,我感觉就是,尤其是父母对我这个负面标签贴得太多,我就感觉自己特别自卑,然后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信心,自我观念局限的比较严重。

19. Z医生:对的。你总结听起来像咨询师似的。但是父母现在不是都不在了,都去世了吗?

20.来访者:是的。都不在了,去世了,但是我感觉他们对我的影响好像还在。

来访者在谈到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很负性的时候,为什么督导医生要询问其父母在世与否的问题?说一说原因。

21. Z医生:哦。父母有六个孩子,你有五个姐姐,父母对她们都有影响,还是只对你有影响?

22. 来访者:父母对她们都有影响,对我们都有影响。

23. Z医生:OK。那她们之中有类似像你这样的问题吗?也爱发脾气,情绪低落,有这样的吗?

24. 来访者:我的五个姐姐基本没有脾气好的,都是说话声音很大,很爱发脾气,很急躁,缺乏耐心,只有我三姐、四姐可能会稍微好一点。

25. Z医生:哦,就是都有类似这样的毛病了。

26. 来访者:对。

这里问到了姐姐们的情况,来访者并没有提及姐姐们的问题?说一说为什么需要了解姐姐们的情况?

27.Z医生:她们中有没有像你一样,也是打人,能把耳朵打聋,或者是拿烟头烫自己,或者伤害自己等等,有这么严重的吗?

28. 来访者:我这个不太了解,不太清楚。

29. Z医生:不太清楚她们什么样,你是她们中最重的吗?

30. 来访者:我家里人都说我脾气不好,就是在我自己经营花卉盆景的时候,然后我姐跟我一起帮忙,然后她就会说我脾气不好,但在那之前,她们都认为我是一个乖孩子。

31. Z医生:哦。姐姐都认为你脾气不好,然后说好像历史上你还曾经有过想自杀,她们有吗?有这种把自己搞得要自杀上医院吗?

32. 来访者:除了我母亲有过两次自杀经历之外,我姐姐她们好像是没有。

33. Z医生:哦,那你是最重的一个了。你在这几个姐妹中,是挨打最多的吗?

34. 来访者:我只被我妈妈打过一次,其它没有了。

35. Z医生:那不算多,被骂的多吗?

36. 来访者:我爸爸没有骂过我。

37. Z医生:哦。

38. 来访者:然后我妈妈就是经常的,她就是对我们姐几个都这样,都吼。

39. Z医生:但是对你相对重一点吗?还是说没啥区别?

40. 来访者:因为我后来跟我妈妈相处的时间比较长,我感觉是这样。

41. Z医生:哦,你是最小的一个,你跟妈妈生活的时间长,姐姐们都先溜掉了,是这意思吧?

42. 来访者:嗯,应该是吧。

43. Z医生:对,应该是。就是妈妈脾气不好,但是上面的几个姐姐都离开家出去了。你来是想了解一下你得了什么毛病,怎么去治疗,是这意思吗?

基于一系列的澄清之后,在第43句中督导医生做出了总结。从动机面询的视角来看这种总结可以被称之为“的倾听”。这种倾听的方式和同感有什么异同?

44. 来访者:对,我就想知道我自己的心理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

45. Z医生:好的。你用过药吗?

46. 来访者:我以前用过,可能是有两段经历用过两次吧,用过抗抑郁的药。

47. Z医生:你知道那药叫什么名字吗?

48. 来访者:抗抑郁的药,就是好像什么普什么的,我不太记得了。

49. Z医生:哦,不太记得,来士普?

50. 来访者:好像是。

51.Z医生:好的,这个病我们叫边缘型人格障碍,确实是跟小的时候受虐待,受打骂有关系,比较典型了,而且又虐待动物、又自杀,又爱发脾气,看着挺文静、挺漂亮,受教育程度挺高,但是听上去关起门来在家里头都有这些行为,与此都有关系。同时有的时候焦虑症状也比较重,所以你也比较瘦,睡不好觉,因为这个病有的时候经常伴有焦虑了。那怎么治疗?

生物学角度就是运动,多跑步或者做你自己喜欢的运动,只要运动量达到一定的程度,人就会放松。药物可以先用米氮平这类的药,能改善睡眠、改善食欲,然后降低焦虑,焦虑水平低了,人格的问题慢慢才能够去治疗。要不然总是爱发脾气、总爱发怒,沉不下心来做事。所以说生物学上的治疗就是运动加上药物。心理咨询做辩证行为疗法,我们也称为DBT方法的治疗,(通过这个方法咨询师会)跟你讨论这病是怎么来的,跟小时候创伤、虐待、受到忽视、打击、贬低这些有关。但是他们都去世了,都不去想他们就好,跟咨询师讲怎么现在开始控制自己。你在兄弟姐妹里学历最高、人最漂亮,还有很好的前途,那就往好了去想,用不着再去想他们了,因为他们已经都走了嘛。同时利用DBT中的方法学会去控制自己情绪。

社会资源方面,你做老师挺好的,跟家长接触你肯定会有困难,因为凡是有人格障碍都是跟人打交道会有困难,但是跟小孩打交道容易。为什么?因为和小孩人际关系简单嘛,所以当老师或者创业时,让别人去做人事方面的工作,自己尽量少跟人打交道,比如准备工具、准备财务,准备教学工具,多做这些事情,或者跟小孩多交流,不去跟家长或方方面面做生意的人交往。

抓紧治疗的意思就是运动,生物学运动加药物,再做心理咨询,变好了以后我们再看你能做什么,再研究怎么从事人际关系比较简单的工作,甚至是多从事体力的,少从事脑力一类的工作。一个老公、孩子都把你搞的状态不好,要跟那么多人一起打交道,就不好办了,得想办法跟“物”打交道,所以销售或者卖东西之类的工作就相对好一点。

目前咱们先治病,病稳定下来就好。你的病情目前处于轻到中度,还没有到重度,所以四到六个月就能看到有一些效果,然后再决定后面工作做什么,但是焦虑一旦降低了,睡眠搞好了,运动起来,完了再加上辩证行为治疗,你整个人就会变,跟老公、跟小孩相处的关系都会好。

现在比较麻烦,不太容易跟他们处好关系,不仅是跟一任丈夫,两任都处不好,和小孩、和同事也都会有问题,因为这是你的弱项,我们慢慢去改就好,但是主要是先去治疗你的病,所以叫边缘型人格障碍,大致是这样的。这样理解吗?

52. 来访者:好的。

53. Z医生:对。

54. 来访者:我还有两个问题想咨询您可以吗?

55. Z医生:没问题,你讲吧!

56. 来访者:就是您刚才说到我不擅长和人打交道,我也知道这是自己的弱项,但是我将来想做的事情,就是家庭指导师这个工作。我为什么特别想做这个事?因为我自身从小家庭环境的影响,我觉得我受这个家庭教育负面的影响特别多,然后深受痛苦,我就觉得像我这样处在这样环境下的人肯定会很多,然后我就想通过我的经历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首先当然得把自己调整好,把自己弄明白。

57. Z医生:对的,所以第一点是把自己调整好,这里面有些误区,你已经做这件事,如果找不着别的工作,那就先可以调整好自己再去做。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你是从受害者的角度去做这个工作就很麻烦,因为你并不知道怎么样的教育是好的,就像一个人不是有了病就可以给人看病,你要上医学院才能给人家看病,仅仅是从受害者的角度看到“这样会有多惨”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尽量选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去帮助别人才好。你本身就是心理不健康的人,再去帮助别人达到心理健康,这听起来就效率会比较低了,不是好的选择。但是你要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这样做至少动机是比较好的。但我们更愿意选的老师是心灵更健康的,如果说这就是你唯一的选择,把它作为一个动机去鼓励自己,先把自己调整好了再去做,但这件事本身出发点的时候就要注意,人往往不是从自己什么做不好开始去做什么,要挑自己的优势去做,这不是你的优势,但是也可能你这样的背景容易跟别人发生共情,能够容易理解别人,在这点上你会比那些心理健康的人可能好一点,但原则上这不是你的优势。如果你一定要去做,这没问题,什么样的人都能做什么职业,就看你准备付出什么代价,达到什么效果,但是你已经走上这条路了,如果是没有办法那就继续走,原则上如果你有选择,尽量不这样去选择你的职业。

督导医生在这里并没有支持来访者的职业计划,请把理由罗列下来:

58. 来访者:嗯,明白了。还有第二个问题,就是我是一个完美主义的人,就是平时,特别喜欢规划时间,制定一些时间规划的那个作息表什么的,比如具体到几点到几点做什么,几点到几点做什么。一般情况下,我还是比较能够按照它去执行,但是遇到特殊的情况吧,就会自己制订了,然后就会执行不了,然后就会产生痛苦。我就想问一下,我这个特别详细的时间作息表,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应该去改变这种状态?

59. Z医生:不是,这个本身是不合理,我们叫强迫型人格特质,边缘型人格障碍本身是介于神经症和精神症之间,所以就会伴随这些症状,也是你病的一部分。因为你理想主义,追求完美就会变成对自己要求那么严格。我们随着用这些药物和心理咨询,症状就会减轻。通常做事有计划性、追求完美没问题,但是带来痛苦就是有问题了,这毫无疑问也是你疾病的一部分,我们在治疗的过程中这些东西都能减轻。另外,这不也反过来告诉你,这些都不是你的优势,属于病态的,结果你拿病态去做工作,就像刚才我说,因为我病多,从小就生病,所以我当医生,那不好,而是上医学院才能当医生,才能成为好的医生。所以很重要是把自己调试好,睡好觉,用上这些抗焦虑药让症状减轻。

基于案例报告中和信息和第58段来访者的提问,请把强迫症和强迫型人格的鉴别点简要写下来

60. 来访者:嗯,清楚。还有一点,我再补充一下,就是因为我自己的心理问题吧,我对于这个心理学方面比较感兴趣,我想通过学习人的心理的变化,尤其是比如说儿童心理这块,我适不适合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61. Z医生:什么人都适合学习心理学,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但是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治疗师,以后要助人,那不一样,那必须得有这些悟性了,我们一般学心理学的只有2/3最后能达到助人,就是需要有临床智慧,需要有强烈的共情能力,需要心理健康到一定的程度,这样才能助人。但是那1/3通过学习心理学了解自己,什么是人格障碍,自学也好,跟班学也好,目的是为了了解自己,这都没有问题,但是通过了解自己来达到助人,这是笨办法,你还得是有这种悟性。假如说你现在想成为咨询师,我不建议了,就是你想成为助人的咨询师,我觉得一个是年龄大了。第二个就是这个成长途径不对,更像个病人,而不像一个咨询师,病人的成分太多。但是想通过心理咨询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自己的丈夫,这个没有问题的,清楚吧?

心理学爱好者和心理学从业者,你觉得这两者之间还应该有哪些差异?如果是你来回答来访者的问题,你将如何回答。

62. 来访者:好的,谢谢教授,现在没有问题了。

63. Z医生:好了,不客气,会诊结束后团队成员会打电话给你反馈。

64. 好的

个案概念化

访谈的时候要体会这病人是什么样的问题,病人第一句话就说,“我想让你说一下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通常这种情况都是人格问题。第二,她说我的情绪有问题,总是低落,发脾气,有的时候还有些焦虑成分。

精神障碍里处于神经症和精神症之间,最直接的就是边缘型人格障碍和强迫症,她过去听到声音,觉得去世姐姐叫她,自残,这都符合了边缘型人格的特点,而虐待动物这样的表现相当于反社会人格,所以心理学界一直有人认为,女人的边缘就是男人的反社会型人格,表现的残酷、会虐待动物,脾气不好。她中间还有一些强迫型人格特质,但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用DBT治疗的话,OCPT的问题也会缓解。

为什么不诊断她强迫症呢?因为病人说“我追求完美,做事讲究秩序,时间观念强”,OCD的人不是为了追求上进,这些都不是强迫症的表现,而是OCPD的特点,所以可以合并诊断为“一例伴有强迫型人格特质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或者写为“边缘型人格障碍伴强迫型人格特质”都可以。

治疗方面毫无疑问是要运动,加上米氮平。为什么不用SSRI类呢,因为她曾用过来士普,但没有效果。另外SSRI不解决食欲助眠的事情,所以首选米氮平。心理治疗方面DBT疗法也没有问题。社会资源方面,如果有一个人说因为妈妈生病,自己立志当医生,那是好事,但今天的患者小时候虐待动物、成人了动手打老公,所以决定“学点心理学帮助别人”,这是不对的。学习心理学的人,首先心理要健康。这是属于一个心理变态的人,差点有两个人格障碍了,怎么去学心理学助人呢?可能你们会说,有成功案例比如莱娜翰自己是BPD患者却还发明了DBT疗法。但她一开始并没想做这件事,因为她经常感到痛苦、想自杀,所以就研究怎么帮助自己,又读了博士再去研究如何帮助别人,得有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这个患者明显来自于农村,家里一大堆的人际关系搞不好,说她文化程度高,是跟自己的五个姐妹比,不是真的有多高,她达不到专业的最低标准。所以让她做咨询师,岂不是害人。尽管主观动机是好的,但客观上不去建议这样的人成为专业人士。

现场讨论及答疑

问题一:初访时我们专门询问了来访者对于规则是要求别人多还是要求自己多?她说她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尤其她创业了之后,知道年轻人是没有办法达到她的标准,也不敢过多提要求。青少年时期住校的时候,她只管自己,她不去折腾别人,所以我觉得她有强迫行为,但是如何理解没有反应到人际关系方面而犹豫这是属于强迫症的部分,还是强迫人格的部分? 

督导解答:你说她的人际关系没有泛化,我不完全同意。两任丈夫都处于离婚或离婚边缘状态,她与几个姐妹关系的好吗?她说“姐姐们干什么我不太知道,我姐姐也说我脾气不好”,这都不是人际关系好的表现。我们可以说她病情不重,但说这样的病人人际关系好,就有点过度了。所以双声道就这个意思,患者说出来的事你在听,但不能认为这些代表“人际关系好”或者没有问题。

边缘型人格障碍解释不了她为什么有次序、为什么追求上进、追求完美,这个事不能往边缘上靠,诊断标准里没这一条。那不符合的时候怎么办?一元论的意思不是说一个诊断就叫一元论,还有另一种一元论——毕竟都是人格障碍,至于说她是哪一种人格带来的人际关系不好可能是以边缘为主了。像你刚才问的这件事恰恰是说明咱们为什么不诊断她是OCPD——她不是因为追求完美、缺少弹性,要求高才与别人造成冲突,那个才是真正的强迫型人格障碍了。我同意你说的,所以我说OCPT是副诊断,而我同意你的解释主要靠BPD,是这意思。咱们定义人格障碍的第一句话就是说,“是一个持久的、内在的行为模式”而强迫症是具体的症状,比如看着这东西特脏,看着那东西想摆放整齐等等。今天的病人说的是“我就愿意追求完美”,这更像哲学、更像性格特点。强迫症是直接刺激强迫思维、强迫行为而引发一个症状,这是强迫症。而“别人这样做事我没法接受,我没法跟你这样人相处”这是性格。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本性”说的就是人格。

问题二:关于她儿子早期时候出现ADHD的这种表现。在跟她交流的过程当中,我觉得他们家族里面可能都有冲动的,属于基底神经节方面的问题。那么我们需不需要让她去注意孩子的行为训练,给她一个提醒。

督导解答:不需要。试想来了一个病人,本人还没整好呢,人家的小孩还能学习,而且目前还不错,我们却又跑去指导她小孩,这怎么能够建立起治疗关系或者说信任关系呢?医学、医生是有边界的,人家找我们帮助自己,不是来指导她小孩的,得先把这个病人治疗了。当大夫要有节奏,有次序,不能是情怀大于能力,你的能力其中就包括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知道先后顺序。

问题三:昨天可以观察到这个患者进来的时候,特别的紧张、自卑,用双手紧紧地抱住自己,没有办法放松,整个2/3的访谈都是持续这样的一个状态,这种低落、情绪会渲染到整个访谈的气氛,包括在回顾原生家庭对她产生的影响,以及小时候父母之间的争吵时,也是几次潸然落泪。所以她的边缘型人格型障碍会比较明显。询问到人际关系这一块的时候,来访者说她在不停地变换职位、岗位,没有固定的朋友,随着自己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好友,但关系都不是特别亲密,我就试图寻找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动力去追求自己的人生,或者是达到一种想要过上她自己想象中的那种生活?

督导解答:不对,这又是构建案例了。基本上不断地换职业、换老公、换医生,这都是边缘型人格障碍,因为自我形象不稳定。一个人长相在人群中中等偏上,还是家里学历最高的,但并没有给她带来自信,是因为她的自我形象不稳定。她本身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这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特点,不是追求完美,而是源自于内心不稳定,总觉得下一个能干得更好。她在经济方面是有追求的叫穷则思变,不是“追求完美”,这是“讨生活”。另外她还有创伤史,她整个讲的都倾向于第一个诊断,第二个诊断是要怎么去解释那些解释不了的,一元论不代表能解释所有的情况,还会出现这种二元论,也没问题的,为了讨论方便,2/3都可以一元论,但是那1/3就只能是二元论。

问题四:能不能理解这个来访者是由于小时候的不安全感,或者觉得被抛弃,长大以后会为此要求丈夫要去多关注她、多去呵护她,如果得不到这些,她会通过割腕、自残等行为来引起丈夫的注意?

督导解答:这是理解错误。边缘型人格障碍会有不安全感,焦虑的人也会有不安全感,这不是边缘带来的。但为什么她形象不稳定?是因为自身总是受打击,对着镜子看,我比我姐姐好看,怎么我妈妈说我不好看?怎么就不聪明了?我为啥是第六个指头?从一到六小拇指是最小的意思,如果妈妈最疼我,那让人高兴,但却说第六个是多余的,这样不就慢慢地全是在打击了,相当于虐待一个人,天天去揍她,天天去骂她、说她不好。这不是不安全感,她可能有不安全感,但更主要的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形成,是因为她的自我形象被毁灭掉了。

问题五:咱们的病人们都非常有特色,平常很难见到这种既是B类混有C类人格特质的病人。我的问题是今天的病人的两个诊断,从精神动力学这个角度理解的话,为什么这个患者她会变成这两个路径的发展?她这个源头是怎么来的?

督导解答: 我不同意说B类 C类人格就少这个说法,我觉得不是没有,是不会识别,视而不见罢了。今天的来访者在过去被认为就是正常人群中的一部分,是因为过去把她诊断为焦虑障碍,抑郁障碍了。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介于神经症和精神症之间,所以她本身就会有一大堆的症状,因为她不稳定,OCPD的人一般都没有边缘,但是边缘的人可以有很高的焦虑,因为她情绪高高低低,本身就不稳,既可以有抑郁,也可以有焦虑,这是她两个主要症状,所以我们叫心境转移,这是这个病的特点。焦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把另一面引起来,所以多少有一些强迫。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别忘记动动手指点点在看哦~

欢迎加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