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冷的天儿,热乎的美食:天津面茶,到天津必吃的热乎早点,知道怎么吃的人可不多

 爱天津的哲理 2019-08-27

天津面茶是清真早点的名品之一,主要原料是纯糜子面,制作考究。面茶里没有茶,跟茶叶也是风马牛,但它为嘛叫“面茶”呢?请教多位高人,却都茫然无解。

吃面茶讲究不动筷子不动勺

上世纪70年代,我六七岁,那时市面上还有卖面茶的。一天清早,祖父领着我去老地道外吃早点。豆腐房(早晨卖早点、中午卖豆腐的小店铺)里灯光昏暗,熬豆浆的铁锅里升腾出的热气在屋里飘浮着。这是我第一次吃面茶,祖父对我说:“宝贝儿,吃面茶讲究不动筷子不动勺。看着我——”他左手五指托碗,将碗送至嘴边微微倾斜,将面茶轻轻吸入口中,吸溜声不绝于耳。祖父随之解释道:“吃面茶出声不算露怯。”他右手持棒槌馃子,将吃剩下的半碗面茶轻轻推顶,不使面茶挂碗。同时,还用棒槌馃子清理挂到嘴边的麻酱和芝麻盐。“记住:吃完面茶,要碗光、嘴光、手光。介(这)才是天津卫爷们儿吃面茶的讲究。”爷爷吃得心满意足,又使传统吃法薪火相传,脸上露出惬意的微笑。走出早点部大门,他说:“介(这)算嘛,比上岗子面茶差远啦!”

甜咸香的天津老味儿

河北陈家沟子中街西段,因地势较高,人称“上岗子”,天津面茶精品中之精品的百年老号“上岗子王记面茶”就诞生于此。

经作家一默兄引见,有幸结识上岗子面茶第四代传人王忠诚。老王说:“上岗子面茶是从我奶奶的老娘,也就是我太姥姥手里传下来的。我爷爷王长溶接了他丈母娘的班。传到我这是第四辈儿。”

王长溶是河北一带有名的练家子,皮条、杠子玩得溜转,练出一身好筋骨。每天半夜十二点开始准备面茶用料,把预先泡胀了的糜子米用小石磨磨成浆糊。两三个小时,能出二十多斤。手工磨制,力量均匀,速度适中,糜子面醇香。不像电磨磨制的糜子面有点儿焦糊味儿。用大锅大火将水烧沸,加入盐、碱、矾熬一会儿,将糜子糨糊调稀,往水翻花的地方浇,要一直保持水翻花,边浇边搅。然后用细火慢熬十来分钟,至糜子面成粥定型,封火保温。也有用电热管加温热水保温的,这样可以保持面茶的温度,又可避免煳锅底,出现异味。

成型的面茶色泽淡黄、稠稀适中,咸淡适口,糜子独有的香气,混着芝麻盐、芝麻酱的浓香扑鼻。

熬制面茶定型,

有一商家秘不外宣的独门秘技,

就是在适当的时候,

放入适量的姜汁。

是姜汁,而不是姜粉姜末。

芝麻酱、芝麻盐的制作也很讲究。麻酱要用小磨香油调稀,千万不能用水调制。芝麻盐制作前,芝麻要用开水烫透,摔打脱皮成芝麻仁后才能炒制。在快炒熟时加入精盐,炒干水气,以香气尚未外溢为刚刚好,再擀压为末,制成芝麻盐。这样的芝麻盐,在热面茶的烘托下,香气才开始外溢。单闻芝麻盐不香,而手托面茶碗,临近口边,芝麻香气扑鼻。这里,您可看好喽,芝麻盐,不是花椒盐。

一位北京友人,曾久居天津,属于资深“吃货”,老来无事,在博客里深情回顾天津美食,但将面茶作料“芝麻盐”误写成“椒盐”。他老人家大概是受到1996年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面茶”词条谬解及成善卿《竹枝词》的影响,为此害得我四处求证,以觅求正根儿。

面茶的“单料”、“双料”

在售卖时,将面茶盛入经过凉水浸泡过的碗中,以免面茶挂碗。面茶上,撒一层厚厚的芝麻盐,再淋上一层麻酱,这叫“单料”的。先盛半碗面茶,撒上一层芝麻盐,淋上一层麻酱,然后再将面茶盛满,再撒上一层芝麻盐,淋上一层麻酱,叫“双料”的。一些会吃的顾客先要一碗“单料”的,用热棒槌馃子抹着把浮头儿的小料吃完,再去加一层小料。现在,天津市面上的面茶多为双料的,只有“上岗子面茶”还延续单料、双料之分的传统,但追加调料的旧规被取消了。

过去,老上岗子面茶,清晨蒙蒙亮时,小铺开张;等到天色亮了,二百多碗,就卖光了。上岗子面茶凭着独特的手艺,在老天津卫独占鳌头。

成善卿《竹枝词》云:“风味小吃曰面茶,味美解饥实堪夸;糜子小米熬作粥,椒盐麻酱姜末撒。”此为北京面茶的描述,和天津面茶大异其趣。

梁实秋《雅舍谈吃》写道:

“面茶”在别处没见过。真正的一锅糨糊,炒面熬的,盛在碗里之后,在上面用筷子蘸着芝麻酱撒满一层,唯恐撒得太多似的。味道好么?至少是很怪。”

可见梁老爷子对北京面茶并不认同,究其原因,可能是北京人吃面茶与天津卫吃法迥然不同。另外,棒槌馃子的缺失,宛如没有捧哏的对口相声,那效果就大打折扣啦!

所以,现在你有没有被小编说馋了?

明儿的早点就吃面茶吧。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