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大龄剩女嫁不出去,杜甫写下一首名作,引起千古共鸣

 Zhanjh1936 2019-08-27

男尊女卑是封建社会的常见现象,例如“三从四德”、“传男不传女”、“后宫不得干政”等等,都是重男轻女的体现。

这种现象在战乱的年代尤为明显。

安史之乱结束后,杜甫有段时间流亡蜀中。

有一次他到了一个神奇的村子,遍地美女却嫁不出去。

更令他惊讶的是当地的风俗是女子出门干活,养家糊口,而男子却在家坐享其成。

杜甫一时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负薪行》,抒发了对当地女子的无限同情,引起了千古共鸣。

全诗如下: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嗟。

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

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开头两句便指出了夔州女子的悲惨命运,而这只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

夔州的女子头发都花白了,已经四五十的高龄却仍然没有夫家。

是战乱造成了如斯现象,她们的一生就这样被毁,只能在无限遗憾中悲叹。

杜甫在《兵车行》中曾言“生男埋没随百草,生女犹得嫁比邻”,可是若男子都埋没岁百草了,女儿又怎能嫁比邻呢?

这便是战争的残酷,男子上阵杀敌,马革裹尸,女子独守空闺,葬送年华。

可是若仅仅如此,杜甫也不会如此感叹。

接着的两句写的是当地的风俗,男逸女劳。

他见到当地的男子都是在屋里坐享其成,而女子不但要立地侍候,还要出入劳动。

他还经常看到村里的女子上山砍柴,背着柴火卖钱补贴家用。

无论何时,大部分男子的体力都远胜于女子,本应是家中体力活的主力,可是当地的男子却是一个个好逸恶劳,将生活的重担完全放在女子身上。

女子嫁不出去本就十分悲惨了,娘家还如此剥削、压迫女子,怎能不令人同情呢?

接下来的一句写的是她们的打扮,有画龙点睛之功效。

她们已经一把年纪了,可还是双鬓垂颈的处女打扮,头上也就插着银钗和野山花。

女子出嫁后都会梳妇人的发髻,挽髻插笄,可是杜甫见到的女子,四五十了,还是少女装扮。

也许因为是处女,她们的爱美之心尚未泯灭,尽管头发已经花白了,仍插着山花。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被众人捉弄,头插鲜花,令人忍俊不禁。

可是杜甫诗中的女子同样年纪一大把,也是鲜花满头,却让人觉得心疼。

她们一辈子为家中辛勤劳作,即使打扮得再美丽,也无人欣赏,她们最美的年华就这样蹉跎而过,实在心酸。

接着的两句又回到了她们的劳作之苦。

她们不仅要上山砍柴,出门卖柴,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去盐井运盐,只为了多赚一点钱。

这些女人终年劳累,面带泪痕,衣衫单薄,一辈子困居在偏僻的山脚下。

前一句写的是她们为赚钱养家,不顾生死。

当时的唐朝,盐铁都把控在朝廷手中,不允许民间贩卖私盐。

可还是有些有些商人铤而走险,屯积居奇,牟取暴利。

但是这些妇人冒着生命危险,贩卖私盐,最后赚到的也不过是一点小钱。

两相对比,将妇人的悲惨命运描写到了极致。

后一句是她们一生的总结,忙忙碌碌,凄凄惨惨,这样的画面真的是见者悲伤,听者落泪。

最后一句是反诘之语,他在为当地的妇女做辩解。

有些不明真相的人觉得这些女子嫁不出去,不过是天生貌丑罢了。

可杜甫却说若巫山一带的女子天生粗丑,又怎会孕育出王昭君这样倾国倾城的大美女呢?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王昭君、巫山神女便是最好的例子。

这一句反语,加强了全诗的讽刺意味,突出了诗人对当地女子的深切同情。

这首诗以贫苦的劳动妇女为题材,揭露了封建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这样深刻的认识,不仅是唐代,在全部古典诗歌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所以后世尊称杜甫为“诗圣”,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知你怎么看古代这种男尊女卑的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