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药应用的案例三

 毛毛虫197266 2019-08-28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初诊:2008年313日。某女,43岁。劳动后右腿疼痛,行步不便,晚间翻身困难,迄五日。形偏胖,色偏黑,脉右沉虚软不任久按,左沉虚洪,舌淡苔薄白。
处方:黄芪15克,当归10克,炙甘草5克,川芎10克,麻黄15克,桂枝15克,3剂。
二诊:2008年317日。腿痛大止,脉两手沉虚微弦,舌淡红苔薄白滑


处方:上方3剂。
宏姐说,一般人考虑风药是不是只用于治疗头面肌表的毛病,其实不是的,风药的治法远不止于此,甚至腰脚以下、脏腑里面都可以用风药。比如这个腿痛的病人,如果用到引药下行去治疗,可能治得好,但是时间上肯定没那么快。
风药的特点就是走得快,作用快,起效快。而孙老师煎汤药的方法也相当快,一般都是开锅后三五分钟,就把火关掉,然后焖个510分钟就可以喝了。这里面有道理啊,原来很多病人根本没什么时间熬中药,他们治病既要求有效果,又要求快捷。孙老师这种方法相当快捷,熬药只花十几分钟就搞定,因为风药的性质也决定了不能熬太久。


这个案例,是病人劳动后右腿疼痛加重,结合脉象沉虚软不任久按,可见病人明显气虚,不能鼓动脉搏。大凡劳倦后疾病加重都有气虚在里面,所以孙老师首先给她用上补血汤的思路,然后加上麻黄汤的思路。没有用杏仁,是因为这个病本身就是要用到补托的思路,杏仁偏于敛降入肺,这里就把它去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