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東海書畫 2019-08-28

陆深(1477-1544) 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此号取之于所居后乐园"土岗数里,宛转有情,俨然如山"之景),南直隶松江府(今上海)人。弘治十八年进士 ,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陆深书法遒劲有法,如铁画银钩。著述宏富,为明代上海人中绝无仅有。上海陆家嘴也因其故宅和祖茔而得名。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明 陆深 行草白雁诗册 大图

释文:

《比日邑中文士并赋白雁之诗。雁,介禽也,天序而一节,予感焉,同有斯作。东石见可和之。》

秋传孤雁过瀟湘,人在南楼望故乡。顏色摠疑新变态,羽毛错认旧随行。关山雪后云无影,禾黍风前夜有霜。赢得光辉照尘世,久从灵沼近文王。

一首感始遇也。

粉烟和月下三湘,呌断天涯云水乡。岂為苍蝇衣尽化,徒怀白璧夜分行。北书不到劳清梦,南地初寒带蚤霜。飞近巫山甘白首,肯随行雨赋襄王。

二首背时好也。

澄波照影度衡湘,迴雁峰高近帝乡。星阵望穷云半没,雪翎风急字斜行。芦花深处惊遥火,木叶催时护晓霜。南去北来秋色里,大开三面忆先王。

三首乐宽大也。

白雁是唐世相所畜,诸作秪咏雁耳。再為之和,用备斯义。

一為冰姿几浣湘,不烦尺素寄江乡。爱鹅池畔聊同浴,放鹤亭前不作行。老去西风闲落日,啼来午夜报清霜。主人恩重终堪恋,艺子犹知旧谢王。

四首怀故主也。

哀怨何须更弔湘,翩翩来自白云乡。新笼鸚鵡堪同伴,旧日驾鹅不共行。半亩水痕供睡月,满身凉意衬啼霜。凭将縞素明心事,不作禽荒有圣王。

五首美圣德也。

绝云孤影堕清湘,足有音书出异乡。可是岁深能变色,祗缘形化遂离行。阶除印跡偏宜雪,毛羽生寒本耐霜。记得上林栖宿处,却因彤矢识君王。

六首识荣遇也。

来从星汉下瀟湘,妆点枫林入醉乡。锦字传情通万里,银筝移柱道斜行。溶溶月色怜孤影,渺渺归心滞晚霜。堪笑扬雄头尽白,唯将羽猎责君王。

七首悔末技也。

秋深池馆似江湘,白雁驯来即故乡。留取碧波频照影,蹔辞云路旧排行。风光最好连宵雨,月色浑疑满地霜。敢向劬劳怨憔悴,且将诗句颂宣王。

八首颂中兴也。

今世诗人之敏捷者,要当以谈子东石為第一,海内能与之敌者,惟有棠陵方子。以予之迟钝而二公輙不余鄙也。予之每行归东石,得与之周旋出游,时与棠陵追逐於班行之末,甚乐也。但二公之出处进退不能尽同,然神交千里之外,皆二公之能事,故篇章甚富,膾炙在人。予今老矣,东海之上时诵停云之章,然述作同游之叹,悠然泉石,恨知我者希焉。嘉靖丁亥[1527]九月,偶写此卷寄我东石,聊识一时之感。儼山人陆深子渊父试东坡藏研书于三十六峰之卷怀堂,时年五十有一。

印章:

陆氏子渊(白文方印)

鉴藏印:

孙承泽印(朱文方印,存左半)、若銓(白文方印,八鈐)、月巢(朱文方印,二鈐)、华氏明伯(白文方印,两鈐)、北平孙泽(朱文方印,两鈐)、剡水王芝生珍藏(白文长方印)、万庆(白文方印,五鈐)、独闇(白文方印,十三鈐)、巢月(朱文方印)、靖江刘氏敬修堂曾藏(朱文方印),吴门布衣(白文方印)、周氏穉尊(白文方印)、沧浪独啸(白文方印)、上林□夏白重(朱文长方印)、花溪懒道人赏鉴图书(白文方印)、淮南李氏家藏(朱文长方印)、孝孺(白文四灵方印)、方氏文明(白字方印)、研山漫人(白文方印)、茅一相印(白文方印),珊瑚王尌(白文方印)

跋尾

题跋一(董其昌):

儼山先生书為吾郡第一流,即两沉学士、东海张公不能及也。此卷儁雅工緻,可敌赵吴兴矣。先辈风流,令人悚愧。

董其昌观题。

印章:

董其昌印(白文方印)

题跋二(张嘉平):

评书者称右军如龙,北海如象,岂非以右军神化所至,北海犹大而未化耶?陆文裕书学北海,而劲挺秀媚,出於天成,似超津筏而上之。窃尝谓吾

明书家自祝京兆而下,便当為此君屈一指。

幼白工词翰,且精衡鉴,亦谓余知言否?

张嘉平题。

印章:

张嘉平印(白文方印)

题跋三(莫如忠):

陆文裕公儼山先生书法,雅宗松雪,晚鎔北海,西晋风骨,宛能具存,足传不朽。闻之先生平居,虽尺简裁答,必精墨翰、工结搆,即所甚暱,应之造次不废也。盖其勤如是。今观东滨朱君所藏诸帖,信然。而秦君鸿臚复沙,东滨婿也,又彚缉成卷,以备珍赏,则公虽往而神标辉映,已在二君氷玉间矣。余喜而识之。

中江莫如忠。

印章:

莫氏子良(白文方印)、戊戌子大夫(朱文长方印)、览辉槫引(朱文长方印)

题跋四(宋献):

陆文裕公此卷在唐人徐、李之间,至其屈銕伸鉤之劲,画几冯楮、欧座。诗得中晚逸韵,庶乎词翰兼微,致足宝也。止生携观于余,再四展翫,不忍释手。敬题而归之。

丁卯[1627]二月花晨后三日,瀬上宋献题於如园之载石堂。

鉴藏印:

万庆(白文方印)、北平孙泽(朱文方印)

题跋五(孙承泽):

丁未[1667]夏,偶看《松江志》载,文裕公书结法无一笔苟,虽寻常家人语,施于所亲狎者,亦精密,有二王尺牘遗意。

文裕出入馆阁,前后几四十年。每钞录国朝前辈事,命子弟熟读,曰:士君子有志用世,非兼通今古,何得言经济?今世学者亦有务為博洽,问及朝廷典故,一代之经制沿革,恍如隔世,纵才华迈眾,终為俗学。□□举□,文裕此□似训诸子,真前辈法言也。退翁泽记。

鉴藏印:

逍遥物外游戏人间(白文方印)、恕斋珍藏(朱文方印,鈐裱边)

著录

(明) 茅一相(1512-1601)辑:《宝翰堂国朝书法》。

(清) 车万育辑(1732-1705):《萤照堂明代法书》。

出版

徐建融《翰墨千秋》(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页28-59。

备考

1. 本册八首诗之一、二两首,原為手卷,重新装裱成為册页。诗文见陆深《儼山集‧续集》,卷四,页四,题為〈次韵白鴈〉二首。

2. 《式古堂书画汇考》及《六艺之一录》载有另一〈陆子渊白鴈诗卷〉,同為嘉靖丁亥九月作,高一尺长二丈。诗题末句称:「……予感焉,因有斯作,一以寄东石,一以寄鹤津。」诗后款识有:「今岁复知有鹤津谈子者,盖不徒以敏捷為事,而尤以古雅為工,駸駸乎诗人之閫奥矣。顾予方以是奇鹤津,诚有口之不置,手之不释者矣。恨予老去,恐无以起鹤津,暇日漫书此复寄鹤津,俾世知鹤津与棠陵、东石,亦足以称三絶云。」卷后有陈继儒跋:「文裕公尝云,我与松雪翁同参李北海,其自负如此,然实从吾乡沉学士得来,故梁叔寳之与先世墨蹟并藏,不作野鶩视也,若白鴈诸诗,气骨髙迈,变化感愴,直可平抗海叟矣。陈继儒题」。见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二十六至二十九;倪涛《六艺之一录》,卷三百九十,页三至五。

3. 陆深《儼山集》卷四十四有《寿谈东石六十序》谈及谈东石其人:「东石谈先生以奇伟磊落之才,拔自乡校,遂有重名於当世。当世贤士大夫自馆阁而下,咸愿交东石,东石亦以徧交当世贤士大夫,与之相上下,其议论為慊。由是东石名益重,几与素宦大官等重,以先司空之世泽在朝野,由是当世益贤东石,以得见东石為幸者,复与素宦大官等问起居卜出处,无论识与不识,殆无虚日,东石视之意豁如也。」与诗中题跋指「今世诗人之敏捷者,要当以谈子东石為第一」,可相对照。

谈东石,应為谈田,字舜卿,明朝工部右侍郎谈伦长子。

特别要注意的是,陆深写此《寿谈东石六十序》正值「嘉靖丁亥」,「始及六十......相率為寿」,此册则成书於同年九月於「三十六峰卷怀堂」。

4. 棠陵,方豪别号。《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二》:「方豪棠陵集三卷,又养餘录,又老农编,又洞庭烟雨编,又珍忆录,又奉希集,又棠陵文选八卷。魏宪辑,豪字思道,开化人,湖南副使,諫南巡被杖。」

5. 鉴藏印「华氏明伯」,為华复初,字明伯,号岳西,华云长子,少有才名,与金陵陈芹,盛时泰,朱孟震等集南京结青溪社。有《青溪社稿》,已佚。

参考研究及文章

1. 王亮:《陆深书法研究──兼论云间书派的形成》,2012年上海大学硕士论文。

2. 高明一:《德禽自比 书法清妙》──明代陆深行书《白雁诗》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