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新一轮的学生装备“大采购”如约而至。“学费4500元、电子产品11000元、衣服鞋帽1000元、床单被套800元。”日前,市民李女士晒出了准大学生女儿的开学消费账单。在我市,类似李女士这样状况的家长并不在少数,一些家长甚至自嘲:“孩子列出的购物清单,整套置办下来过万元,如同抢钱。” 近年来,“开学经济”的热潮可谓一年高过一年,其火爆的原因是什么?背后是否存在隐忧?就此,记者对我市“开学经济”进行了走访调查。 【现象】:“开学经济”红红火火 据记者调查,进入八月份以来,凡与教育相关的图书、音像及文具商品的销售量均呈直线上升趋势,购买者以中小学生为主。24日上午,新华书店图书大厦内,营业员正在不停地指引着顾客购书。营业员告诉记者,教辅类书籍已进入了销售高峰期,销量比平时上升三成左右。 大型商场内一家高档运动服专卖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期购买运动服的学生明显增多,销售额较上月提高四成左右。一名刚花499元购买了一双运动鞋的高中生说:“新学期来了,想以一个新形象跟同学们见面,加上现在商场特价销售,比较划算。” 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和“准大学生”则是开学消费大军的主力,其购物方向日趋时尚化、高端化。在一家手机专营店内,记者遇到了已被某高校录取的“准大学生”小王,他出手相当“阔绰”,消费4650元购买了一款苹果手机。“孩子考上大学了,想要苹果手机和三星笔记本,这两件合起来已过万元了,算是给孩子十年寒窗的一种奖励吧。”小王母亲言语中透露着一丝无奈。 记者走访苏宁等几大电子通讯产品市场了解到,近期,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已成为大学生的消费重点。一位商家表示,8月份以来,手机、电脑的近8成销量都是靠学生购买,现在的学生对电脑的配置要求较高,普遍青睐于5000元以上的产品。 日前,曾有媒体做过一项调查:当前,高校普通专业的学费每年为5000元左右,需在入学报到时缴纳。而新生入学装备花费的“基本账”为7000元左右,若再加上交通费、生活费等费用,至少需要准备约1.5万元。相比上世纪90年代大学生入学所需费用的几百元,20余年,开学消费翻了近百倍。 【成因】:家长关爱+购买力增强+商家热炒 “开学经济”缘何火爆?有专家认为,时代变迁,学生升学花销增长不可避免,在独生子女家庭占多数的今天,家长对子女的关爱是这种消费热潮的首因。对此,一些市民表示认同:“孩子寒窗十余载,终于考上大学,想买点他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励。孩子远行,父母自然不放心,把要用的东西买齐了,我们在家里也安心。” 物质水平的提高与家庭购买力的增强为“开学经济”的火爆提供了条件。近年来,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使家长和学生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与过去相比,现代开学必备品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以一名大学生为例,除学费以外,新生入学花费从六七千元到几万元不等,主要用于购置高端电子产品。 商家的深度营销也为“开学经济”添了一把“火”。目前,我市许多商家都不失时机地推出各种促销活动,纷纷打出“好礼助阵新学期”、“大中学生购物节”等广告。另外,淘宝、天猫等网络商城也纷纷推出“学生特惠”。商家在赚足眼球的同时,也赚得盆满钵满。 【隐忧】:超“钱”化消费不利于学生成长 市民崔先生告诉记者,他儿子上五年级,新学期快开学了,儿子要求买全新的文具,从书包到文具盒都要换新的,而且还要求买一台点读机,原因是班里很多同学都有了。 同崔先生一样,不少家长均表示,许多开学用品都是孩子主动要的,而孩子要的理由一般都是“其他同学都有了,自己还没有,心理不平衡”。家长们担心,学生购买商品追求品牌化、高端化,家长若一味满足,会使他们形成爱慕虚荣的攀比心理,对其成长百害而无一利。 “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具备很好的经济条件,学生消费超‘钱’化现象对学生心理及学校教学环境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不少家长认为,价格不菲的学习用品会加重普通家庭的生活负担,建议社会大力倡导新生节俭入校、轻装上阵的新风尚,学校则应采取适当方式,着力于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使其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保持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 记者采访了邯郸市一中教师董明福,董老师表示,“开学经济”的火爆从某种角度上反映出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提醒广大学子和家长要理性消费,避免攀比心理,更不要在商家的诱导下冲动消费或无效消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