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今湖南零陵)之后,政治上受到很大打击,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抑,于是,他就游山玩水,借描写山水景物,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这首诗歌就是写于谪居永州期间的。诗人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抒发自己超然物外、清高孤傲的思想。全诗如下: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诗人首先两句写道:“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这里,诗人用对仗手法,通过“千山”、“万径”以及“鸟飞尽”和“人踪灭”几个意象,描绘了宽阔而寂静的背景。从诗人用词来看,也很妙的。诗句中的“千”、“万”两字,表示很多,很远,也很宽阔意思。可是,诗人却在下面两句中用了“孤”、“独”两字对应,表示很少,很近,也很狭窄的意思。两相对比,诗人走了两个极端,一多一少,从画面的角度来说,很有冲击力的。再回到上两句来说,诗人描写 “鸟飞绝”和“人踪灭”,表现出来的是大地白茫茫一片,什么都没有了,十分寂静。但我们必须注意,在古代诗歌中,特别注重“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诗人这样描绘,实则暗示了自己脱离社会混乱的环境,摆脱庸俗的世俗,在各方面都回归到自然之中。可见,开始两句的环境描写,不但境界宽阔,而且意蕴深厚。
接着的“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两句,在大背景中凝定了一个特定的“独钓”场景。在没有鸟飞,没有人踪的特定环境下,已经是极端的寂静,诗人在绝对的沉默之中,“独钓寒江雪”。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是独自在风雪中,在寒冷的江中钓鱼;一是独自一人在风雪中,在很冷的江中垂钓,也许与“姜太公钓鱼”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无论怎样理解,诗人借此表现出来的是超然物外、清高孤傲的思想。在描写上,这里要注意“孤舟蓑笠翁”中的“孤”字,也就是说“舟”是孤舟,人也是孤独之人。在万籁俱寂中,一个孤独而寂寞的形象跃然而出。这样,在孤独而寂寞的渔翁形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恰是诗人超然物外、清高孤傲的情怀。政治的失意,精神的郁闷,自然也表现出对身处自然之中而又自由自在的渔翁生活的向往。
总而言之,诗人在短短的五言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是高远的意境,深邃的思想。
在艺术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景物描写整体化
在这首诗里,全以雪这一意象为主,可以说,山上是雪,路上是雪,小河中是雪,人身上是雪,孤舟上是雪。诗人以此为线索,描绘出白茫茫一片而深意无尽的审美境界。
其次,景物描写层次化
在描写中,诗人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外到内,层层推进,不但描绘宽阔的环境,而且把人物步步推出,更显出人物的品格。
再次,词语运用准确化
诗歌中,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再如,“千山”、“万径”的后面,分别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静态景物动态化。
|